老美的這波關稅戰如果長此以往的進行下去,將影響每一個人。當然了,該吃肉的還是吃肉,該喝湯的還是喝湯。但是有那麼一批人可能連饅頭都沒得吃了,還有那麼一批人連屎都吃不上熱乎的。但就是這兩批人還感覺挺自豪、挺自信的。
你們多嘚吧?那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等他們連屎都吃不上的時候,我看看你還能不能說出來這麼牛逼、這麼自豪、這麼自信的話。記住了,貿易戰沒有贏家,最後背鍋的全是啃饅頭的人。
貿易戰影響你還房貸嗎?影響你看病去醫院的費用嗎?影響你孩子上學的費用嗎?但是一定會影響你每個月的收入。
言歸正傳,再聊回汽車圈。這波的衝擊是非常的大,包括全球的企業、行業、產業都會受到波及。就拿汽車市場來說,很多汽車巨頭已經開始行動了,以削弱關稅政策帶來的影響。
比如德國的奧迪決定暫停向美國經銷商交付新車,還有英國的路虎也宣布自四月七號起一個月之內暫停向美國出口整車,包括奔馳、大眾也接連發生,開始做出了一系列的動作。在老美的這波關稅戰下受到影響的絕不止別國的企業,連他們本土的企業同樣也不能倖免。
但是你想一想,德系甭管是寶馬、奧迪、奔馳還是大眾,在美國的修料本來就不行,他們靠的是國內的市場。老美那邊主流的就是日系和韓系,還有本土的福特、雪佛蘭,其他的車都得往後稍上一稍。
他們不傻,如果德系在老美那邊賣的好,他能做出這樣的決定嗎?顯然是不能的。尤其是大眾,如果失去了國內這片市場,他就得聊。
再說到對自主品牌或者國產合資車有什麼影響?包括那些造車新勢力,包括那些所謂的新能源,尤其是這些個一張 ppt就開始造車沒幾年的企業,說白了就是一個組裝廠而已。目前全球能實現所有的零部件自主研發生產的只有兩家,一個是豐田,一個是現代和起亞。
都別吹牛,就連這兩個企業有些東西都得依靠第三方,比如芯片。你知道有多少汽車零部件需要從老美那邊進口嗎?
·首先發動機及組件,汽油和柴油發動機。通用福特提供的發動機模塊如缸體和曲軸等等。
·混合動力系統,特斯拉的電動驅動單元,博格華納的混動技術部件。
·到了變速箱領域了,比如通用和福特配套的九速和十速自動變速箱,還有雙離合的模塊。博格華納提供的dct技術組件、電子控制單元,比如德爾福科技的發動機控制模塊,安博福的adas控制系統。
·再然後傳感器,一自動駕駛技術,比如特斯拉的auto polyt相關硬件,以及英特爾旗下的視覺處理芯片。車載信息娛樂系統,比如哈曼國際的智能座艙解決方案,高通的車載通信模塊,再然後底盤和傳動系統,懸掛與制動系統,比如天納克的減震器,德雷威的懸掛組件,布雷博的高性能制動盤,美國工廠生產。
還有什麼德納的傳動與差速器,比如德納的四驅系統部件,用於suv及高端車型。到了安全系統了比如軍勝的電子,美國子公司安全氣囊模塊,還有輕量化的材料,美國的鋁業的高強度鋁材,用於車身結構。
還有特種的化學品,陶氏的化學的汽車膠粘劑,ppg 的工業環保塗料,還有什麼潤滑油,添加劑,比如雪芙蓉的合成機油。
其實主要零部件頭部企業全部來自於老米那邊,比如博格華納,德爾福,天納克,德納康明斯科技公司,比如高通,還有英偉達的自動駕駛芯片。
總結下來,從人家那邊進口的汽車零部件以高技術含量,高附加產品值為主,尤其是在電子控制系統,高端材料和動力總成這個領域依賴非常的強,儘管貿易摩擦和本土化的生產降低了部分需求,但是老美那邊的核心技術,比如芯片,軟件算法這幾點人家還是有優勢的。
現在的廠家非常的難,如果這些個配件漲價了,成本就上去了,成本上去汽車是不是要漲價?如果不漲價廠家沒有利潤了,那不就得黃攤子嗎?廠家黃攤子了,多少人就沒有了工作,吃什麼,喝什麼,用什麼,住什麼,他們沒有工作了,消費人群也就降低了。
不要以為跟你沒有關係,沒有人消費了,什麼買賣也就不行了,而且這還只是單單的一個汽車行業影響的行業,全面覆蓋了,尤其是那些個做外貿的,外貿卡死了,做內銷,內修,那就是更卷了,現在可能在那個圈子還能活着,等人家做外貿的回來跟你卷的時候,你可能就活不了了。
關稅只要一上調,這就是一個連鎖鏈,所有的人,所有的行業都會受到衝擊,不要吹牛逼,這個不漲錢,那個不漲錢,去問問現在的肉價和關稅調整之前是不是已經漲了?現在的玉米糧食的收購價格是不是比關稅漲之前也已經漲了?這些個東西如果漲了,告訴我,去買的時候憑什麼不給你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