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人】美對汽車零部件加稅25%,大國博弈成焦點

美國對汽車零部件加征25%關稅,日本6萬億日元出口市場遭衝擊,首相石破茂怒批「絕對無法接受」。

文 / 張恆

當地時間5月3日,美國正式對關鍵汽車零部件加征25%的進口關稅。

這項決定讓跨國車企如坐針氈,尤其是引發了日本政府的強烈不滿。對依賴出口維持產業動能的日本來說,這道關稅可謂是切斷了通往其最大市場的重要通道。

數據顯示,2024年日本對美國的汽車出口量為137萬輛,占日本汽車出口總量的約30%。此外,2024年日本汽車零部件對美出口額約為1.2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600億元),汽車出口額約為6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3000億元)。

在日本國內,汽車是出口支柱產業,也是與美國保持經濟紐帶的關鍵領域。關稅一出,首相石破茂當即公開回應,表示對美方決定「深感遺憾」,並稱這一政策「絕對無法接受」。他批評這項措施可能擾亂全球經濟秩序,已指示經濟再生擔當大臣赤澤亮正與內閣官房長官林芳正制定應對方案,準備應對本月中旬即將重啟的雙邊談判。

石破茂的表態並不令人感到意外。在美銷售的汽車中,約有一半在本土生產,另一半中,一半來自墨西哥和加拿大,剩下主要來自日本和德國。貿易壁壘一旦樹起,最先受衝擊的是這些依賴外銷的大型車企集團,也包括依附其運轉的零部件產業鏈。

赤澤亮正5月3日從華盛頓返回東京時,在機場對媒體表示,美方針對汽車、零部件、鋼鐵和鋁產品加征關稅的行為「難以接受」,日本將繼續強烈要求取消相關措施。儘管談判尚無突破,但日本方面正試圖通過策略性妥協來維繫談判空間。據日方官員透露,日方可能在農產品採購、汽車進口限制以及造船領域作出一定讓步,同時也要求美方削減部分非關稅壁壘。

有分析指出,相比安倍晉三執政時期,日本當前在對美談判上顯得底氣不足。石破茂與川普缺乏個人交情,使得溝通空間更為有限。此前安倍晉三通過頻繁接觸和「高爾夫外交」緩和了不少摩擦,如今的交鋒則更接近常規博弈。

美國國內對此也並非鐵板一塊。福特等本土車企已對加征關稅公開表達擔憂,擔心這將推高運營成本,帶來市場不確定性。根據alixpartners的預測,這項政策若持續,將影響美國每年約1600萬輛汽車銷量中的四分之一。零部件成本上升,供應鏈緊張,最終很可能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美國發動這一輪貿易攻勢的核心邏輯,仍是要求「對等」,但現實是它正在逐漸蠶食與盟友之間的經濟互信。彼得森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科克加德稱,多數國家已開始重新評估對美戰略,有些可能效仿中國選擇更強硬的對抗路徑。

目前,日本是少數與美國就關稅問題展開直接談判的國家之一,而韓國、英國、印度等仍持觀望態度,尚未與美方達成實質性協議。未來,美國是否因國內政治壓力調整立場,或繼續強硬施壓,仍不明朗。然而,全球汽車行業已深陷一場涉及成本、信任與規則的複雜博弈,供應鏈穩定性面臨嚴峻考驗。

這場貿易爭端的走向,不僅將重塑美日經濟關係,還將深刻影響全球製造業格局。首當其衝的日本車企及其零部件產業,正與眾多依賴開放市場和跨境合作的國家一起,站在這場風暴的中心。【版權聲明】本文系汽車人傳媒原創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