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2024年,「價格戰」、「內卷」硝煙瀰漫的同時,中國汽車產業依然展現出了強大的發展韌性和創新能力,核心表現為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迅猛增長和技術的不斷突破。同時,競爭促使車企加速創新,智能化成為焦點。汽車出口也快速增長,展現了中國汽車的國際競爭力。
下面,讓我們回顧一下2024年有哪些值得銘記的重大時刻和成就。
汽車產銷均超3100萬輛
1月13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全年,中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3128.2萬輛和3143.6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7%和4.5%,完成全年預期目標。這也是繼2023年之後,中國汽車產銷連續第二年突破3000萬輛。至此,中國新車產銷量連續16年位居全球第一。
2024年,「兩新」(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對庫存消化、企業銷量增長起到很大促進作用。2025年開年伊始,以舊換新政策接續,購買新能源乘用車最高補貼1.5萬元,購買燃油乘用車最高補貼1.3萬元。業內對其促消費效果寄予厚望。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專務副秘書長許海東表示,對2025年車市的發展情況持樂觀期望,2025年產銷量有望達到3290萬輛,實現同比4.7%的增長。
蟬聯全球最大汽車出口國
1月13日,中國海關總署發佈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汽車(包括底盤)出口640.7萬輛,同比增長23%;汽車出口額1174億美元,在中國出口總額中佔比從1.7%上升到3.3%。
自2023年以521.8萬輛的成績首次超越日本,成為全球汽車出口第一大國後,2024年中國憑藉640.7萬輛的成績蟬聯首位大概率已無懸念。雖然日本尚未公布全年數據,但前11個月的數據已被遠遠甩開,中國汽車出口的優勢持續放大。
從2020年的108萬輛到2024年的640.7萬輛,在新能源汽車的加持下,中國汽車出口實現跨越式的發展。據海關總署統計分析司司長呂大良介紹,2024年,我國電動汽車出口量首次突破200萬輛。
企業方面,整車出口排行靠前的企業包括:奇瑞、上汽、比亞迪、長城、吉利、長安、北汽、東風、悅達起亞、江淮等。除了中國自主品牌加速出海外,合資及外資品牌也紛紛將中國作為製造基地,面向全球市場出口。
新能源汽車產銷首破1000萬輛
2024年11月14日,一輛粉色車身的嵐圖知音SUV緩緩駛下生產線,10家新能源車企新車下線的視頻同步播放。這標誌着我國新能源汽車年產量首次突破1000萬輛大關。
從2009年的「十城千輛」規模起步推廣,到2018年產銷量過百萬輛,中國新能源汽車用時近10年;再到2022年的產銷量過500萬輛,用時約4年;再到首次突破年產1000萬輛,僅用時約兩年。
從全年來看,1月21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張雲明介紹道,2024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年產銷量邁上千萬輛級台階,分別達到1288.8萬輛和1286.6萬輛,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連續10年位居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車已成為中國製造的一張「亮麗名片」。
中國品牌乘用車份額首破70%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10月,中國乘用車銷量(含出口)為275.4萬輛。其中,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為193.1萬輛,佔比達70.1%,較上年同期提升10.4個百分點,也是歷史上首次突破七成。
至於2024年全年,中國乘用車銷量(含出口)為2756.3萬輛。其中,中國品牌乘用車佔1797萬輛,市場份額為65.2%,較上年同期上升9.2個百分點。
中國品牌的實力和市場地位已經今非昔比。從改革開放初期的合資生產模式到如今自主品牌的強勢崛起,中國汽車行業經歷了從學習模仿到自主創新的過程,無論是在設計還是性能上都取得了顯著的進步,這為市場份額的增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與此同時,電動化、智能化轉型也給中國品牌汽車進入高端市場帶來了機會。
新能源汽車份額突破40%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288.8萬輛和1286.6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4.4%和35.5%。新能源汽車佔到汽車總銷量的40.9%,較2023年提高9.3個百分點。如果單看2024年12月,這一比例已經達到45.8%。
伴隨新能源汽車發展浪潮,以比亞迪、蔚來、理想、小鵬、零跑等為代表的一批中國汽車企業崛起,一汽、上汽、東風等老牌車企加速轉型,跨界的小米、華為也狂刷存在感。在這一年,比亞迪銷量超過427萬輛,小米汽車也交付13.5萬輛且2025年目標瞄準了30萬輛。華為與賽力斯、奇瑞、北汽、江淮分別合作推出的問界、智界、享界、尊界備受關注,還將與廣汽合作打造全新汽車品牌。中國汽車市場呈現出全新的發展格局,進入競爭新態勢。
L2級乘用車滲透率超50% / 為L3級自動駕駛立法
汽車正日益成為「中國製造」和「中國智造」的交匯點,智能化趨勢越發明顯。工信部在2024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上披露,2024年上半年,中國乘用車L2級新車滲透率達55.7%,其中具備領航輔助駕駛功能的新車滲透率達到11%。預估全年智能網聯汽車的銷售超過1700萬輛,L2級乘用車滲透率也會超過60%。在L3級及以上自動駕駛方面,中國已確定首批9個聯合體,開展准入與上路通行試點工作。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認為,2025年是基礎智能化元年,會進入全面覆蓋階段,乘用車L2級及以上輔助駕駛滲透率可能會接近65%。
另外,繼深圳2022年行動之後,趕在2024年底,武漢、北京也為L3級及以上自動駕駛車輛上路立法,計劃2025年實施。華為、理想、小鵬等多家企業均計劃在2025年實現L3級自動駕駛的落地。
新勢力邁入「百萬俱樂部」
2024年10月14日,理想汽車第100萬輛整車在江蘇常州製造基地下線;4天後,理想汽車第100萬輛整車實現交付。中國汽車行業迎來第一位累計達成百萬輛生產和交付的造車新勢力玩家。
當然,如果將廣汽埃安也納入新勢力的範疇,則這一時間節點還要再往前提。2023年12月底,廣汽埃安達成累計產銷100萬輛,不僅成為全球最快破百萬輛的純電品牌和新能源品牌,也是全球最快破百萬輛的汽車品牌。
與此同時,蔚來、小鵬、零跑等也在快速追趕,並在2024年先後達成累計銷售50萬輛的里程碑。小米後發勢頭頗猛,伴隨2025年年中第二款新車YU7 純電SUV上市,預計其銷量還將迎來快速增長。
飛行汽車主管部門「低空司」成立 / 飛行汽車來了
2024年1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式設立了低空經濟專管司局——「低空經濟發展司」,簡稱「低空司」。主管部門的掛牌成立,給本就火熱的低空經濟賽道再添一把火。低空經濟與汽車產業具有強關聯性,尤其是飛行汽車成為大熱的風口,小鵬、長安、吉利、奇瑞、廣汽等加速布局。
在2024年11月舉行的中國航展中,吉利科技集團旗下沃飛長空的AE200首度亮相,隨後沃飛長空全球總部基地12月在成都啟動建設。2024年12月,廣汽集團發佈了全新飛行汽車品牌「GOVY高域」,首款複合翼飛行汽車GOVY AirJet也首發亮相。小鵬匯天的「陸地航母」分體式飛行汽車相繼在2024年中國航展和2025年國際消費電子展(CES)上亮相,計劃2026 年第一季度完成首批交付。
可以預見的是,隨着國家發改委「低空司」的正式掛牌成立,頂層設計與產業趨勢共振,包括飛行汽車在內的低空經濟有望乘風而起,大有可為。
文:張冬梅 編輯:黃霞 版式:齊萌
給小編加個雞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