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資深汽車博主來華試駕汽車,感嘆:西方車企已經「沒救了」

據外媒今年早些時候報道稱,中國電動汽車發展強勁已經不是什麼新鮮的話題,但在國外網絡上,外媒將這一消息「封鎖」還非常嚴格。搜索中國電動汽車相關新聞,居然超過70%都是各種各樣的負面話題——包括惡意補貼、質量低下、電池保質期短等炮製的不實消息。就連福特汽車公司首席執行官吉姆·法利在談到電動汽車的未來時說:「我們將中國視為主要競爭對手,而不是通用或豐田。」評論區都很驚奇,認為這種說法無從談起。

消息提到,9日,美國新能源車行業媒體「InsideEVs」網站刊登了資深汽車媒體人凱文·威廉姆斯在中國車展上親身體驗電動汽車。他的到來正趕上美對中國車企「下手」,美國《華爾街日報》曝出白宮下周將把對中國電動汽車的關稅提高到約100%。在此之前正如外媒的封閉消息,凱文也認為「多數美國人都對中國電動汽車認知混亂」,所以他有必要來親自嘗試一下,給自己的粉絲看一下中國電動汽車到底是什麼樣的。

凱文試乘完發佈的長文中稱,試乘過十幾輛中國品牌的電動汽車後,他唯一能得出的一個結論是:「西方車企全完了」。他的觀察中,中國電動車技術各方面都沒有弱點,其利用的技術在行業領先,又願意迎合消費者的喜好做出創新,再加上價格明顯低於美國汽車,達到無懈可擊的地步。凱文認為,現在關稅保護下很多西方汽車製造商已經「躺平」了,美國車企壓根就沒有努力,他們也沒有調查過消費需求,但關稅導致很多人唯一的選項還是國產汽車,中國的根本接觸不到。

消息人士認為,中國的電動汽車競爭力很強,是在激烈的「內部消費需求」中應運而生的,歐盟和美國自從打開關稅大門後,就缺乏競爭的土壤。凱文的調查報告認為中國汽車供應鏈是「沒有任何斷層」的,比如很多車企之所以能將電車的價格保持在較低水平,部分原因是它擁有電池的供應鏈,各個環節都是行業內部產出的,從來不需要進口。而美國將這些歸類為「中國補貼」不止是偏見,他們想為自己的落後找一個借口而已,至少在電車領域已經比不過了。

值得一提的還有,馬斯克在接受《紐約時報》的採訪時表示:中國的電動汽車極具競爭力。中國的製造業實力強勁,而職業道德也令人難以置信。"在評論區不難看出,一些粉絲對凱文的經歷嘖嘖稱奇,表示拜登的政策出了問題的同時,也不乏有很多人仍然用傲慢的語氣回應表示,凱文「只是一個中國僱傭的廣告商人」,而中國電動汽車一無是處之類的言論。不少評論的美國人還援引雷蒙多那套「中國電動汽車有害美國安全」的謬論,表示他們不會試駕中國任何汽車,足以見到西方的宣傳導向性有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