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探討今年哪個汽車品牌最火,理想一定是繞不開的話題。因為在均價30多萬的市場中,理想旗下的三台車基本每個月都能獲得數以萬計的銷量。在整體經濟形勢並不好的2023年,能獲得這樣的銷量可以稱得上是奇蹟了。
不過,本以為理想帶給人們的震撼已經結束了,但這僅僅是個開始。前幾天理想汽車公布,2023年12月月交付量突破5萬,再創歷史新高。並且全年交付量達到了37萬+,同比增長182.2%。那到底為什麼理想能在車市不景氣的環境下逆向增長呢?
首先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理想的定位比較好。當年的三大新勢力品牌現在就屬理想賣得好,因為和另外兩個品牌相比,理想最大的不同就是增程。電池再大也會存在里程焦慮,而理想就不會。假期出行的時候,高速服務區擠滿了排隊充電的純電車主,而理想加上油就能繼續走,油耗又比同樣大小燃油車低。再加上最近OTA 5.0推送後,增程系統也有進一步的提升,在硬件沒有變化的情況下,冬季續航還能提升15%-20%。既有油車的無里程焦慮,又有新能源的低使用成本,大家當然會選理想。
其次,你會發現理想車主都是很顧家的,為什麼?因為理想車型的設計基本都圍繞着家用。比如國人買車就喜歡要大的,越大用起來就越舒適。你再看理想呢,即便是目前家族最小的L7,論空間都在同級別車型中有比較大的優勢。而且理想的定價策略也比較合理,車型價格基本都在中等水平,比傳統的超豪華要便宜一些,但又比普通的家用車貴一些。這種價格策略使得理想汽車能夠吸引更多的家庭用戶,特別是那些想要購買豪華車的中等收入家庭。
其次,定位好只是成功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理想所營造的豪華感比較到位。如果你真的坐到理想汽車裡就能知道,理想的豪華可不是只體現在售價上。手能摸到的地方基本都是軟質包裹,甚至方向盤中間都是皮子。在駕駛感受方面,魔毯空懸帶來的舒適性也很不錯,可以有效過濾路面上的顛簸。但有些國產車為了刻意地營造底盤的舒適感,往往會調得過於軟,這樣就會增加震動後的餘震,導致乘坐者暈車感比較明顯。理想L系列在這方面的優化做得就比較好,即便路過大幅震動,減震器也能迅速收住,提高舒適性。
最後,理想作為新勢力品牌,在智能化上也達到了行業領先水平。尤其是這次更新的OTA 5.0,我們也第一時間去體驗了。比如代客泊車,只要進入地庫就能一鍵停車,全程不用介入,對於大車來說非常省事。另外,理想這次還更新了全場景的LCC。我們體驗的時候正好趕上大雪天,路面的積雪導致路上的線模糊不清,但是理想依然能通過算法來算出車道位置並進行輔助駕駛。對於城市高峰期出行,走走停停就讓我們開起來很累,但理想的智駕功能可以使車輛在擁堵路段的啟停做得比較順暢。當它發現旁邊車道有空位時,還能自主變道,確實能很好地緩解城市駕駛疲勞。
這次升級後的智能空間3.0,真正實現了AI上車,車機不再是一個只能用來調節溫度的機械人。小孩上車可以和理想自研的Mind GPT聊天,奶爸便可以專心開車。這次更新還增加了全時全車免喚醒功能,無需說出喚醒詞,理想同學就能直接執行指令。而且新車機還能識別方言,再加上車機能用上瀏覽器,我們平時想在車上看個冷門劇也更好找資源了。
其實現在來看,理想的成功就是一種必然,因為無論是產品定位還是性價比,在同價位甚至更高價位的市場中很難找出一台替代車型。電動車有里程焦慮,理想就加一個增程器提升續航;家裡人口多,車裡空間不夠用,理想不僅給你更大的乘坐空間,還有冰箱彩電大沙發來提升舒適度;網友詬病理想沒技術,現在理想的智駕也能算得上行業第一梯隊,所以理想銷量好難道不是實至名歸嗎?
2023年理想超額完成銷量計劃,2024年理想將挑戰80萬銷量目標。同時,還會發佈更具實用性的新車,比如這段時間網上熱度很大的理想MEGA。以用戶體驗為核心再加上精準的品牌定位,相信今年的超額完成銷量目標只是一個開始,理想汽車今後的銷量還會有進一步的突破。所以你知道為什麼被詬病的新勢力很多,卻只有理想能用銷量讓網友閉嘴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