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遙領先,遙遙領先……」 在9月12日舉行的AITO問界新M7系列發佈會上,這樣的聲音不絕於耳、此起彼伏。
最近,華為Mate60系列手機引發業界極大關注,如果說該手機是「爭氣機」,那麼問界新M7則是「爭氣車」。華為將積累多年的諸多技術注入其中,帶來了「三智天花板」(智能安全天花板、智能駕駛天花板、智能座艙天花板),重新定義了智能汽車。
用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余承東的話來說,「為用戶帶來了比遙遙領先更領先的極致體驗。」
我確信,華為智選車業務的「Mate60時刻」來到了。
智駕不是炫技,安全才是真諦
說實話,整車發佈會最令我震撼的,是其所展現的智能安全天花板,因為這不僅重新詮釋了智駕,更是刷新了出行安全。
就像一個視頻里說的,「智駕不是炫技,安全才是真諦」。問界新M7智駕版既有遠超同級對手的被動安全水平,更是在「主動安全」上進化,HUAWEI ADS 2.0主動安全擁有包括前向、側向和後向的全向防碰撞能力,讓安全進入到全維安全的新時代。
我們在平時駕駛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稍不留神車會出現偏向,很有可能撞到側面的護欄或者行人;在停車的時候,我們也可能會遇到後向的突發情況,出現碰撞事故。在這些司空見慣的場景,人力已經不可及,此時HUAWEI ADS 2.0的AEB(自動緊急制動系統)就能發揮作用,主動進行剎車制動,從而避免或減少碰撞事故的發生。
余承東就心有餘悸地回憶,自己在一次倒車的時候,突然聽到砰的一聲,當時他還以為是發生了碰撞,結果實際上是AEB主動剎停的聲音,當時後面突然駛過一個電動單車,是問界的主動安全避免了一次碰撞事故。
衡量主動安全的一個指標是剎停時速,即在相關場景下能在多大速度下實現主動的安全剎停。在Autolab主動安全評測中,問界新M7智駕版在正車尾靜止車+行人混合場景與側翻車場景中,實現了高達90km/h的剎停速度。
在發佈會所展現的場景中,可以看到無論是遇到「鬼探頭」,還是路遇小動物,或者在明暗反差很大的隧道,以及在惡劣天氣下,問界新M7智駕版都具有出色的主動安全能力。
據華為智駕相關研發人員的介紹,主動安全能力體現出的是技術的深度,AEB與傳感器的探測能力、系統反應時間、車輛制動能力密切相關,問界新M7智駕版擁有1個頂置激光雷達、3個毫米波雷達、11個高清視覺感知攝像頭以及12個超聲波雷達等27個感知硬件,加上HUAWEI ADS 2.0對信號的高速處理能力,以及問界出色的制動性能,所以煉成了智能安全的天花板。
無圖的高階智能駕駛時代來了
在發佈會上,余承東宣布問界新M7率先實現了不依賴高精地圖的高速、城區高階智能駕駛,這意味着用戶無需再關心開城時間表,因為這台車在全國都能實現智能駕駛,一個無圖的高階智能駕駛時代真的來了。
眾所周知,目前業界的智能駕駛基本都需要高精地圖,其也被稱為智能駕駛的「拐杖」。有了高精地圖的智能駕駛車輛,好像開啟了上帝視角,可以提前知曉路線信息。不過,高精地圖也有成本高、更新慢等問題,很多廠商在智能駕駛上開城節奏緩慢就與此有關。
問界新M7擺脫了高精地圖,實現了智能駕駛自由,意味着可以讓所有用戶更快地用上智能駕駛,享受到安全和效率的價值。據了解,今年12月份問界新M7將開放全國不依賴高精地圖城區NCA,智能駕駛有望實現全國範圍的普及。
問界新M7之所以能在NCA上遙遙領先,同樣是因為技術的力量。一方面,問界新M7擁有完善的激光雷達融合感知系統,可以實現超精準的識別;另一方面,華為擁有業界首創的GOD(General Obstacle Detection,通用障礙物檢測)網絡,能夠在BEV(Bird Eye View,鳥瞰圖)基礎上識別通用障礙物白名單外的異性物體,大大提升車輛對世界的感知能力。
據華為智能駕駛產品總監繆軍海介紹,華為已經將GOD從1.0升級到2.0。GOD1.0通過融合感知BEV網絡和GOD網絡讓智能駕駛更安全,而GOD2.0則在GOD1.0的基礎上,增加了開集屬性識別,如在訓練中實現了自監督任務訓練探索和3D場景重建,可以讓智能駕駛更類人。如在主動安全中,問界新M7智駕版可以在側翻車、紙箱、水馬等障礙物場景下自動緊急剎停,就用到了GOD2.0技術。
正是這些技術的突破,讓問界新M7實現了智能駕駛的天花板。以泊車為例,問界新M7就堪稱是地表最強的智慧泊車,「園區自動泊車」功能可以實現科幻般的體驗:當車輛行駛到目的地以後,車主可以下車,讓車子自己去尋找車位,不管是地面停車場還是地下停車場都可以實現代客泊車功能。在目標停車位被占的情況下,車輛還能自動漫遊尋找空閑車位。當遇到比較窄的停車位時,問界新M7還會自動摺疊外後視鏡,非常智能。
「像Mate60 Pro一樣流暢」背後
在發佈會上,余承東提及了最近爆紅的華為Mate60 Pro手機:鴻蒙智能座艙系統像Mate60 Pro一樣流暢。
我使用華為Mate60 Pro手機已經有一段時間,對這一點有切身體驗,這款手機的鴻蒙4系統具有前所未有的流暢性。在發佈會後的體驗環節,我實際體驗了問界新M7的鴻蒙智能座艙,無論是地圖縮放,還是多任務運行,的確都和華為Mate60 Pro一樣絲滑般流暢。
如果用一個詞來總結問界新M7的鴻蒙智能座艙的體驗,我覺的是:魔力。所謂魔力,是將很多不可能實現的事情實現了。
例如,問界新M7的鴻蒙超級桌面功能,讓用戶可以在車機上同樣享受到手機上的各種應用,這相當於是打破了車與手機的邊界,讓車機也可以共享手機的豐富移動應用生態。
手機導航流轉功能也是這樣,在其他車上,想要用車機導航到晚上和朋友聚餐的地點,只能打開地圖,重新輸入目的地,但是在問界新M7上,手機和車機碰一碰,就能將手機中的地址流轉到車機地圖中,直接進行導航。
問界新M7的MagLink功能同樣極具魔力。這個PAD車載娛樂屏方案很有創造性,PAD設備通過MagLink這個魔吸車載接口連接,可分可合,在鴻蒙的加持下,PAD上車後可以自動識別、連接、組網,後裝設備有了如同前裝一般的體驗。由此,車內空間有了魔力屬性,既可以變身創作辦公空間,還可以成為兒童書房,甚至開多人視頻會議也不在話下。
所以,「像Mate60 Pro一樣流暢」,在筆者看來,指的不僅是操作上的流暢,更是跨越手機與車機邊界的流暢,打破設備之間界限的流暢。
之所以能實現這些魔力體驗,同樣是因為華為在OS的根技術上實現了突破。無論是相比安卓,還是iOS,為智能物聯時代而生的鴻蒙操作系統具有獨特優勢,不同設備、同一系統,硬件互助、構建超級終端,一次開發、多端部署等諸多優勢,為萬物互聯帶來了全新可能。當鴻蒙操作系統上車,帶來的是智能座艙的蛻變,用華為相關負責人的話來說,鴻蒙智能座艙既是聰明的助手,也是可靠的夥伴,將能讓車成為溫暖、舒心的第三空間。
後記:遙遙領先的背後
華為終端BG智選車業務部總裁汪嚴旻說,表面看問界有一個個強大的功能,實際上這一切都來自於華為長期技術的積累,包括半導體、材料、工藝、OS、AI、雲、工具鏈和軟件等很多領域的持續投入才聚合成為遙遙領先的優勢。
的確,在參加華為智選車業務首次深度技術溝通會後,筆者能深刻感受到華為技術成色之深,可為問界加持的工具箱之豐富。例如,為用戶提供卓越動力體驗的華為智能電動DriveONE,就帶來超高效MCU、高達25000rpm的超高速電機、高效散熱的智能油冷2.0、總成級最優的AI仿真等等,這都根植於華為在電力電子技術、數字技術等領域的長期積累,是華為持續創新挑戰物理極限的折射。
縱觀華為問界新M7,也能看到華為對用戶痛點的洞察之深,細節設計之人性化。無論是切中用戶靜謐駕駛痛點的華為智能增程管理系統,還是直擊用戶存放重要物品痛點的52L後備箱暗格設計,或是有效解決老人和小孩等群體上下車不便利痛點的電動踏板,以及針對家長一個人帶娃開車出行臨時停車辦事、不放心將孩子留在車上場景設計的臨停關懷模式,都是如此。
當然,整場發佈會的高潮出現在價格公布環節,24.98萬元的起售價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而且還有首銷期高達33000價值的權益贈送,我能感受到問界新M7對於用戶誠意之足,問界這是要下定決心實現「三智天花板」的平權,讓更多人享受到技術的價值。
遙遙領先的體驗,觸手可及的價格,問界新M7大賣已經註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