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踏板模式該不該被禁?事故多發生於兩類司機,車企不敢當賣點

2024年06月12日07:50:14 汽車 9468

單踏板模式該不該被禁?事故多發生於兩類司機,車企不敢當賣點 - 天天要聞

單踏板模式該不該被禁?事故多發生於兩類司機,車企不敢當賣點 - 天天要聞

特斯拉model y車主張濤堅定認為不應該取消「單踏板模式」,他說即便自己真的有一天要和特斯拉的「單踏板模式」江湖再見,也希望能夠看到更加詳實的數據來證明該模式的確存在安全隱患。

特斯拉和其推崇的「單踏板模式」在過去被廣泛認為是導致多起「剎車失靈」事故的元兇,不少人認為用一個踏板同時控制油門和剎車的邏輯,極大地改變了傳統的駕駛習慣。

而隨着近期工信部向社會廣泛徵求修改意見的一紙公告,再次把單踏板模式的去留問題拉進了輿論中心。

張濤的堅持其實不無道理。即便時間已經來到2024年,普羅大眾對於單踏板模式的認知也依然並不全面,以至於讓其在很長的時間裏都更像是「都市傳說」一般的存在:

有的人認為特斯拉的單踏板模式真的只有一個踏板;有的人認為開啟了強動能回收就是單踏板模式……

但實際上,單踏板模式的核心是「強動能回收+鬆開加速踏板後能減速至停車」的搭配組合,並且擁有類似模式的也不只有特斯拉一家企業,在頭部新能源車企中,小鵬和小米也分別向用戶推送了類似的模式可供選擇。

從這個角度來看,輿論把矛頭指向特斯拉確實有些苛刻,而細看工信部發佈的公告也並非是對單踏板模式的全盤否定,未來可能取消的僅有「鬆開加速踏板後能減速至停車」這一項。

張濤說,從2021年「特斯拉女車主大鬧上海車展」一事後,特斯拉已經做過多次妥協,先後調低了動能回收的強度並給予消費者可調選項,出廠默認的駕駛模式也在2023年一次重大的召回事件後變得與傳統燃油車無異;

國內車企在這期間跟進技術的時候也在特斯拉的基礎上進行了很多優化,但在三年後,圍繞在單踏板模式上的爭議依然分為水火不容的兩派:

《電車場》就單踏板模式未來的發展前景與多位行業專家和車主用戶進行了深入交流。

和張濤一樣建議保留單踏板模式的大多都是自覺熟能生巧的特斯拉車主,他們對單踏板模式的依賴性極高,甚至希望能夠繼續加大動能回收的強度,做到鬆開踏板及剎停;

反對單踏板模式的聲音也從來都是不絕於耳——

這類車主普遍是非特斯拉的用戶,但曾經對強動能回收上癮的他們也同樣出現過踩錯踏板的經歷,把加速踏板當成了剎車。但相比踩錯踏板對於個人造成的安全隱患,持反對意見者更加在意單踏板模式對其他交通參與者的潛在風險。

「去看看每一次所謂『剎車失靈』事故的傷亡情況吧,憑什麼踩錯踏板的後果都要由路人承擔?」一位大眾id.系列的車主憤憤道。

單踏板模式該不該被禁?事故多發生於兩類司機,車企不敢當賣點 - 天天要聞

不是所有車企都像特斯拉一樣有單踏板模式可選,但幾乎所有的新能源車企都為車主提供了強動能回收。

作為構成單踏板模式的必要因素,強動能回收在鬆開油門踏板後形成的縱向拖曳力,其實已經有違傳統駕駛模式中「減速全靠剎車」的駕駛邏輯。

出現踩錯踏板經歷的也不只有特斯拉車主。

蔚來車主王晨曾在一次進小區時因為誤把加速踏板當成剎車而撞彎了抬桿。按照王晨的說法,回小區這條路他早已走過百遍千遍,對於抬桿抬起的時機也已經爛熟於心,他很自信可以利用動能回收帶來的減速效果直接駛入小區,無需額外剎停。

但奈何當天抬桿抬起的時機出人意料地比平時晚了那麼一點,常年駕駛油車備剎的習慣讓王晨下意識地猛踩剎車,可他已經來不及想起自己當時腳踩的正是加速踏板。

接觸單踏板模式的時間較短也是導致踩錯踏板的重要誘因。《電車場》通過對話多位有踩錯踏板經歷的車主後發現,幾乎所有人的事故都發生在駕駛新能源汽車的「新手期」,諸如王晨撞彎小區抬桿就是在他提車後的第二個月,張濤回憶自己踩錯踏板也是在提新車後不久。

而這其中唯一的區別造就了王晨和張濤對單踏板模式態度上的南轅北轍:

深感後怕的王晨經此一事徹底關掉了蔚來的強動能回收,再也沒有使用過;而張濤則在一次又一次地練習中徹底掌握了單踏板模式的駕駛技巧,就此再無踩錯的情況發生。

這也是為什麼張濤等特斯拉車主堅持認為踩錯踏板造成的安全隱患,本質上與單踏板模式並無絕對關係。

「無論是傳統油車還是新能源汽車,只要是新手期就難以避免踩錯踏板的情況……即便是油車老司機在轉向電車時也同樣需要經歷新手過渡期,而近些年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增速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

在特斯拉車主看來,之所以單踏板模式會得到大家的普遍認可,是因為在一眾新能源汽車品牌當中,特斯拉的標定是最為線性的。

一位駕駛過多輛新能源汽車的特斯拉車主,將特斯拉和其他品牌單踏板模式,比作油車時代自然吸氣與渦輪增壓的差別:特斯拉的踏板踩多少就是多少,不會深一腳淺一腳,也不會突然提速或是降速。

張濤也對這樣的看法表示贊同。他補充道,特斯拉單踏板模式在熟練後不容易踩錯的原因還在於,它的踏板腳感實際上是很硬的,這種獨特的反饋力道也讓張濤更不容易忘記自己腳踩的正是加速踏板而非剎車。

如果一定要取消單踏板模式,持保留意見的車主也希望能夠看到更加嚴謹的數據論證,來說服大家該模式的確存在安全隱患。

國家數據統計局曾在2019年發佈過相關的數據統計,因駕駛員在緊急情況下誤踩加速踏板造成的事故率佔比為12.6%。張濤認為應該在相關數據的基礎上,證明單踏板的誤踩事故率要顯著高於平均值。

一位擁有歐盟駕照的特斯拉車主表示,既然單踏板模式全世界都在用,那其使用標準就理應與國際接軌。

「倫敦、慕尼黑和法蘭克福都有鬧市區,既然大家都在用又何必唯獨不信任國人的駕駛技術?」

單踏板模式該不該被禁?事故多發生於兩類司機,車企不敢當賣點 - 天天要聞

作為堅定支持取消單踏板模式的用戶,大眾id.系列車主周楠則持有完全相反的意見。

周楠說,單踏板模式其實並不算什麼新新技術,類似的模式他早在很多年前就在北汽的車上體驗過。在周楠看來,單踏板模式的應用和新能源汽車的行業發展緊密相連:

早年間車輛的續航里程普遍較短,補能設施又極為有限,受困於現實條件大家希望把每一度電都壓榨出來;包括特斯拉執着於單踏板模式也是為了極致的能耗表現,尤其是當特斯拉在很多方面都被國產車超越之後,能耗體驗已經是其所剩不多的核心競爭力。

「那個時候很多人為了少沖兩次電而被迫選擇了單踏板模式,但是現在車輛的續航里程都翻倍了,充電條件也好了很多,就更沒必要為了這點續航犧牲自己的駕駛習慣」。

蔚來車主王晨認為,單踏板模式最違背傳統駕駛邏輯的點在於,需要在進入小區、泊車等低速場景下踩加速踏板而不是時刻備剎。

這種駕駛邏輯的改變或許對於年輕人而言不難掌握,但是對於身體機能下降的老人和遇事容易驚慌的女車主來說,卻並非易事。

「細看『剎車失靈』的事故,很多人都是上了年紀的父母……應該出台相關規定限制部分人群啟用單踏板模式,比如超過一定的年齡就不能開啟等等」。

周楠補充道,除了駕駛者自身的因素外,踩錯踏板的原因還有可能是因為頻繁地換車,導致一時間難以切換兩種駕駛邏輯,就比如油車和電車都有的多車車主。

車評人吳佩也在微博上發表過類似的觀點,「我上車就關動能回收,並且堅持不用單踏板模式……這並非是我不喜歡單踏板,只是我們的職業需要經常換車開,我怕養成習慣而忘了踩剎車」。

如何保證同一輛車適配不同駕駛者的習慣也是難點之一。一輛車很難拋開家庭而獨立存在,而只要有家庭的存在就難免會有多位駕駛車輛的家庭成員。

一方面,強動能回收和單踏板模式通常隱藏在大屏的多級菜單之中,並不像由物理按鍵控制的功能一樣那麼直觀;

另一方面,雖然包括蔚來、特斯拉等車輛能記憶不同駕駛者設定好的駕駛模式來解決上述問題,但《電車場》通過溝通發現,這項功能對用戶而言依然有着過高的學習成本。

持反對意見的車主們認為,即便未來不會真正取消單踏板模式,但對普羅大眾加強用戶教育勢在必行。

2021年「特斯拉女車主大鬧上海車展」一事後,特斯拉全球副總裁陶琳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要加強用戶教育避免誤操作,但在三年之後依然收效甚微。

對於特斯拉車主張濤這樣善於接受新鮮事物的年輕人而言,他表示特斯拉車主手冊當中對於「單踏板模式」等功能的介紹已經足夠全面,根本無需額外教育。但實際情況是,並非所有人都能像張濤一樣通讀手冊並且全部掌握。

那什麼樣的教育方式才能讓大眾更容易接受?

不少持反對意見的車主提到了普遍應用在高階智駕上的視頻學習和答題模式。雖然各家廠商對強動能回收和單踏板模式都有不同的定義和標定,但視頻教學亦可以千人千面。

「必須要設定門檻兒,比如視頻不能快進,答題也得考試合格後才能開啟單踏板模式」,周楠表示。

單踏板模式該不該被禁?事故多發生於兩類司機,車企不敢當賣點 - 天天要聞

伴隨過去幾年的多起交通事故,單踏板模式在當今的輿論環境下絕非正向詞彙。

無論是建議保留還是要求取消的用戶,他們普遍對於社交平台上關於單踏板模式正面或負面的觀點存疑,認為那些言論並非是深度體驗過的用戶所發表的,甚至很可能是各家品牌用來打壓競品的公關手段。

某種程度上,這樣的輿論環境並不利於培養大眾對於單踏板模式更加清晰全面的認知。某頭部新造車品牌相關負責人告訴《電車場》,儘管自家的單踏板模式在技術上屬於行業頭部,但基於有可能帶來的負面反饋,從來都沒有大張旗鼓地宣傳過這個產品點。

該名負責人同時也表示,如果日後單踏板模式確定要被取消,對於車企而言修改起來也非常簡單,通過ota升級就可以。

但相對更難的則是如果要保留消費者在單踏板模式上的選擇權利,究竟該如何在現有的產品體驗上進行優化?

零跑汽車高級副總裁曹力告訴《電車場》,可以從安全的角度細化單踏板的定義。目前,各家車企對於「單踏板模式」並未有統一的命名,在產品體驗上也更多依賴用戶的個性化組合。如果能夠收束各家車企對於單踏板模式的產品定義,或將更加有利於用戶樹立客觀的認知。

單踏板模式在現有的產品體驗上也有諸多地方值得小改小補。

比亞迪工程師周江山對《電車場》表示,雖然現階段的單踏板模式有悖於用戶從前的駕駛習慣,很難去挑戰用戶長期產生的肌肉記憶,但是它的絲滑程度、剎車燈亮起的時機等技術問題,都是可以貼合用戶的駕駛習慣去進行優化的。

一位參與過國家標準制定的業內人士告訴《電車場》,他更希望看到單踏板模式能在「推薦性標準」中被設置一定的使用門檻,而不是在「強制性標準」中被明令禁止。

雖然持不同觀點的人士對於單踏板模式的褒貶意見不同,但都廣泛認可其對於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的推動作用。

「時代和科技都是要進步的,不能因為有一定的阻力就扼殺它」,差點釀成事故的蔚來車主王晨如是評價。

(張濤、王晨、周楠均為化名)

汽車分類資訊推薦

有些車企造車已經沒有最基本的良心了 - 天天要聞

有些車企造車已經沒有最基本的良心了

現在整個汽車市場卷的特別的厲害,大家都在打價格戰,那為啥有的車企能把價格降下去而有的車企就降不下去呢,到底是車企供應鏈不行還是另有其他隱情呢?或許咱們普通消費者根本不知道但是作為汽車圈的人士應該都知道有些車企確實在「減配」!
寶馬X5和奧迪Q6,誰能重塑40-60萬豪華SUV市場新格局? - 天天要聞

寶馬X5和奧迪Q6,誰能重塑40-60萬豪華SUV市場新格局?

隨着汽車消費市場愈發理性,且如今中國汽車市場已由增量市場轉變為存量市場,進入了淘汰賽階段,如今的消費者對於汽車產品的訴求已然變為「既要又要還要」。要操控還是要舒適?要性能還是要空間?在幾年前這個問題或許還是一個單選題,但這一屆的消費者站出來
福特蒙迪歐運動版,久違的駕駛樂趣 - 天天要聞

福特蒙迪歐運動版,久違的駕駛樂趣

EVOS歸入蒙迪歐家族成為旗艦運動版,看似只是「舊瓶」換了櫥櫃,但裏面裝的「酒」卻大有不同,很上頭。EVOS經過改款後,歸入蒙迪歐產品序列,作為2024款蒙迪歐E-混動運動版(下稱「蒙迪歐運動版」)正式上市。新車在設計上並沒有明顯的革新,看點落在了動力內核上。現階段家用車還想要在動力方面給到明顯的體驗提升,操作並...
日產新一代「大號奇駿」曝光!「撞臉」問界M7,換搭2.0T+9AT - 天天要聞

日產新一代「大號奇駿」曝光!「撞臉」問界M7,換搭2.0T+9AT

日前海外媒體再次曝光了一組日產全新一代樓蘭車型外觀渲染圖片,根據此前消息顯示,新車計劃將於今年年內首發亮相,預計最快將於四季度上市開售。同時國產全新一代樓蘭車型,也有望在明年於國內市場陸續推出,並可視其為「大號奇駿」車型,同級主要競爭對手包含了大眾途觀L Pro、豐田漢蘭達等車型。 ...
奧迪兩款新SUV發佈!三季度交付,保留V8引擎,外觀好看嗎? - 天天要聞

奧迪兩款新SUV發佈!三季度交付,保留V8引擎,外觀好看嗎?

目前奧迪全新RS Q8以及RS Q8 Performance車型已在海外市場正式發佈,並同步開啟預售工作,市場起售價為168,335歐元(約為132萬人民幣)。據悉新車計劃將以今年三季度陸續開啟交付工作,並有望在今年年底前,繼續以進口形式導入國內市場銷售,同級主要競爭對手包含了寶馬X5 M以及梅賽德斯-奔馳GLE 63等車型。 ..
攬勝運動版VS寶馬X7:豪華與性能的終極對決 - 天天要聞

攬勝運動版VS寶馬X7:豪華與性能的終極對決

在豪華SUV市場中,攬勝運動版和寶馬X7無疑是兩顆璀璨的明星。它們各自憑藉獨特的魅力和實力,吸引了無數消費者的目光。那麼,在這兩款車型之間,我們該如何做出選擇呢?接下來,讓我們通過對比分析,來揭曉答案。
某奧迪4S店被傳「爆雷」:流動資金向員工借,車主交錢卻上不了牌 - 天天要聞

某奧迪4S店被傳「爆雷」:流動資金向員工借,車主交錢卻上不了牌

文 | 汽車行家綜合歡迎供稿 | 請添加微信shaoyanlin412近日,有網友爆料稱,鹽城某汽車經銷商集團,大概率要爆雷了,用內部員工的話說「已經進ICU了」。該經銷商集團是區域性大型經銷商,有幾十家店。公司把合格證抵押給銀行,可是現在公司沒錢給銀行,合格證贖不出來,客戶交了錢提了車,卻沒辦法上牌。該集團的員工把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