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不足意識補,操作不熟預判補,意識和預判才是摩托騎行的關鍵

2024年04月18日16:05:04 汽車 1069

基於國內騎行環境現狀,對於摩托車騎行,最關鍵的甚至不是技術,而是安全意識和預判駕駛習慣,有了這兩點,普通摩友即可享受騎行的樂趣。

技術不足意識補,操作不熟預判補,意識和預判才是摩托騎行的關鍵 - 天天要聞

觀察、決策、執行構成了摩托車騎行的完整過程,這三個環節又對應着信息、意識、技術。

收集信息的效率、意識的豐富度和正確性、技術的熟練程度決定了摩托車騎行的質量,如何讓多數技術平平的騎手,能夠安全地駕駛摩托車,關鍵在於意識和預判。

技術不足意識補,操作不熟預判補,意識和預判才是摩托騎行的關鍵 - 天天要聞

技術不足意識補,操作不熟預判補。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在具備基本的技術前提下,安全意識比技術重要,預先判斷比臨時反應有效。

觀察、決策、執行三者串行,構成了一個前後銜接的完整過程,緊接着在接收反饋的同時接收新的信息,再循環以上三個環節,完成新的動作。

技術不足意識補,操作不熟預判補,意識和預判才是摩托騎行的關鍵 - 天天要聞

觀察環節。

騎手主要通過眼觀、耳聽接收環境信息,其中大部分信息通過眼睛接收,因此視野對於騎手來說至關重要。摩托車前視視野非常寬廣,限制最大的還是後視鏡的盲區,因此,在必要時,騎手需要配合偏頭、側頭或者回頭去觀察。

除此之外,騎手還需要耳聽八方,從聲音判斷接近的車輛的距離等信息。所以騎行時不要聽音樂,保持聽力靈敏至關重要。

此外還有路面反饋,這些信息傳達了路面情況,比如是否濕滑,是否有暗坑,是否有沙子、油,是否有與道路平行的凸凹槽等信息。

決策環節。

意識決定行為,有什麼樣的意識,就有什麼樣的決策。

有人從大車前橫穿馬路,那是沒有看到過鬼探頭的車禍視頻;有人貼着停在路邊的汽車快速騎行,那是沒有看到過開門殺的車禍視頻;有人在山路越線壓彎,那是沒有看到過迎面對撞的車禍視頻;有人在快速幹道上鑽縫穿行,那是沒有看到過別車摔車視頻。因此,騎手經常看看這些事故視頻,有助於形成安全騎行意識。

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具備安全意識的騎手會時刻提醒自己,遠離危險場景,這樣就規避了大部分險情的發生,而不是等着險情發生後再用技術補救。

路線選擇、通過方式、車距保持、停車位置等的決策來自於經驗和學習。比如,有大車接近,我們會提醒自己遠離大車;通過施工環境時,我們也會提醒自己先觀察,確保安全後再通過;遇到濕滑路面,特別是有水的交通指揮線,我們會提醒自己降低車速,避免轉彎;停車等待紅燈時,我們會提醒自己停在公交車、拖挂車、大貨車的內輪差之外和盲區之外。等等等等。

如果說是否超車靠經驗,怎樣超車則需要靠優化後的模式。同樣,是否穿越擁堵路段靠經驗,怎樣穿越擁堵路段則需要靠模式。這些模式的形成,需要復盤和總結。在騎行過程中,善於將經驗沉澱為知識,形成適合道路情況的模式,就能夠成為一名真正的老司機。

執行環節。

決策後,我們只能依靠技術執行,過程中還需要根據情況變化及時進行調整。

普通人通過主動學習和長期的里程積累,形成經過優化的肌肉記憶,用條件反射去應對突髮狀況。有條件的騎手還可以參加安全培訓,或者挑一個封閉的安全場地,戴好護具,模擬各種情況,進行針對性的訓練,以形成正確的肌肉記憶。

實際上,對於大多數騎手來說,最重要的或許不是技術,而是安全意識和預判駕駛習慣。

因為觀察、決策、執行為串行過程,需要一定的時間,越是新手觀察效率越低、決策時間越長、執行質量越差。對於普通人來說,技術提升需要積累里程或者針對性地練習,兩者都需要時間或者條件,因此最容易做到的就是從規避危險環境、縮短決策時間入手。

比如,預先判斷前車是否會剎車、轉彎,是否會不打轉向燈猛拐、急剎,對向車輛會走哪一邊,停在馬路中間的兒童會不會突然調頭猛地向後奔跑,大車前會不會突然竄出行人或車輛,針對這些可能的險情,我們採取調整跟車距離,提前減速,帶一把剎車等措施。

預判駕駛相當於提前預備執行環節,極大地提升了整體安全。在險情還沒有發生之前,就已經準備好應急預案,一旦險情發生,就可以快速應對,從整體上彌補普通騎手反應遲緩、技術不熟練,車輛配置低的不足。

因此很多技術平平的人能夠騎得久,享受駕駛摩托車的樂趣,主要就得益於建立在安全意識之上的預判駕駛。

最後,附上一首摩托車安全騎行歌,送給大家。

《安全騎行歌》

遠離大車保性命

切記這是第一條

管好右手靠自覺

騎車全程不能忘

預判駕駛憑經驗

遇到險情要復盤

勤反思多總結

做個謹慎好騎手

要防鬼探頭

輕易不超車

要防開門殺

保持距離和慢行

過路口要觀察

等個兩秒又何妨

跟車並行不能近

謹防猛拐和急剎

變道拐彎不隨意

有必要時回頭看

濕滑路面黃白線

提前就要降車速

看到孩童過馬路

鳴笛減速要讓行

借道騎行要同速

提防行人電動車

不要貼近其他車

留足犯錯的空間

停車注意看四周

注意大車內輪差

不和汽車去鬥氣

該認慫時就認慫

天下摩友是一家

見面不比騎得快

騎得穩騎得久

才是人間好騎手

以上文字為個人總結,僅供參考,經驗不足,歡迎指正。

汽車分類資訊推薦

家用好選擇,15年漢蘭達2.0T四驅,16萬公里依然堅挺! - 天天要聞

家用好選擇,15年漢蘭達2.0T四驅,16萬公里依然堅挺!

漢蘭達,這位豐田的「壯碩紳士」,以其寬敞的胸懷和強勁的動力,穩坐車壇「靠譜大哥」的寶座。他不僅擁有能征服丈母娘的外表,更有讓通勤變得輕鬆愉快的本事。它既能你體會到什麼是真正的「舒服到家門口」,也能令你在接送娃兒或購物狂歡之後依然面帶微笑,輕
准新坦克300越野版,16.8萬,都市硬漢的平替? - 天天要聞

准新坦克300越野版,16.8萬,都市硬漢的平替?

坦克300一經問世便收到了大批量的訂單,甚至一度出現了加價提車的局面,只因這輛車以「方盒子」越野的造型和車內兩把鎖的配置俘獲了不少車友的心,加之合理的售價區間讓不少車友都能輕鬆體驗越野的樂趣,今天要說的這輛坦克300 2023款 越野版 2
12萬多拿下本田雅閣,2022款豪華版,這價格香不香? - 天天要聞

12萬多拿下本田雅閣,2022款豪華版,這價格香不香?

雅閣是本田品牌旗下的主打款之一,憑藉自身前後設計合理的空間表現,較好切合買車者的對駕乘空間要求頗高的要求,因而雅閣得到市場不錯的反饋。尤其是新能源未大規模興起的時代,絕對是合資代表,這款雅閣 2022款 260TURBO 豪華版,是去年才上
26.8萬!21年奔馳E級,5.6萬公里,圓你奔馳夢? - 天天要聞

26.8萬!21年奔馳E級,5.6萬公里,圓你奔馳夢?

奔馳E級作為德國豪華汽車品牌中的一個經典車系,一直以來都是商務人士和高端駕駛者的心頭好。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53年推出的採用「浮筒式」車身設計的奔馳180,但直到1993年才正式戴上「E級」的名號。
20萬出頭拿下寶馬X3,奶爸家用好選擇! - 天天要聞

20萬出頭拿下寶馬X3,奶爸家用好選擇!

寶馬X3的歷史不算長,但其發展歷程體現了寶馬對SUV市場的洞察和技術實力。2003年首次亮相的寶馬X3,填補了寶馬在中型豪華SUV市場的空白。歷經五代的發展,寶馬X3以其卓越的操控性能、先進的技術和不斷進化的外觀設計,成為了寶馬X家族的重要
紅色奔馳A級:2021年上牌,6.5萬公里,11萬多帶走! - 天天要聞

紅色奔馳A級:2021年上牌,6.5萬公里,11萬多帶走!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一輛寶藏二手車——2021款奔馳A 200 L運動轎車時尚版,它完美地融合了運動與時尚,為駕駛者帶來了卓越的駕駛體驗。從其流暢的車身線條到精緻的內飾設計,都彰顯出奔馳品牌的精湛工藝和對細節的極致追求。
特斯拉Robotaxi發生首次碰撞事故:突然撞向一輛豐田 - 天天要聞

特斯拉Robotaxi發生首次碰撞事故:突然撞向一輛豐田

特斯拉自動駕駛的士Robotaxi發生首次碰撞事故。此次事故由博主DirtyTesla記錄並發佈在社交媒體,他表示這是 Robotaxi 的首次事故,車輛輪胎碰到了另一輛車。據描述,事發當地時間7月4日,當時他正乘坐Robotaxi前往一家披薩店,車輛在多次嘗試進入停車場失敗後,停在了入口旁。他下車後拍攝的視頻顯示,車輛在無明顯原因的...
23年准新一手傳祺M8,6萬公里,22.9萬拿下MPV頭等艙? - 天天要聞

23年准新一手傳祺M8,6萬公里,22.9萬拿下MPV頭等艙?

MPV市場中,傳祺M8一直以其不俗的實力和合理的價格吸引着消費者的目光。今天為大家介紹的這輛傳祺M8 2023款 宗師系列 2.0TM 混動 御尊版,不僅繼承了傳祺品牌一貫的精湛工藝和卓越性能,更在智能科技和舒適性上實現了全面升級。
黑色「大帕」來襲!准新保時捷Panamera,82萬多拿下! - 天天要聞

黑色「大帕」來襲!准新保時捷Panamera,82萬多拿下!

如果說看到很多二手車車源描述里提到的「美女自用一手車 」我通常是不太會相信的,但如果放到保時捷帕拉梅拉這款車型上,那這個美女一手自用的可信度就賊高了,說個小細節,我一個車商朋友,最愛精洗帕拉梅拉車型,用他的話說就是,有時候從座椅下方收拾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