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小理」發佈2023年財報:最先上岸理想汽車,也難高枕無憂

2024年03月20日23:45:12 汽車 1907

【大河財立方 記者 陳薇 文圖】3月19日,隨着小鵬汽車發佈2023年財報,造車新勢力中的「三小強」蔚來汽車、小鵬汽車、理想汽車都交出了2023年的成績單。

曾經齊頭並進的「蔚小理」在2023年格局生變,銷量拉開距離之後,理想汽車首先憑藉超過1000億元的營收,全年118.1億元的凈利潤,成為第一個「上岸」的造車新勢力企業。

但隨着問界、小米等入局,造車新勢力已經不再是「蔚小理」獨享。2024開年,問界更是連續兩個月銷量超越理想汽車,這意味着「蔚小理」在新的一年誰都無法高枕無憂。

規模,還是規模

新能源汽車行業越「卷」,規模效應就成為盈虧關鍵。

「蔚小理」三家中,理想汽車正在拉開與同行的差距。理想汽車2023年完成37.6萬輛的交付量,不僅是第二名蔚來汽車16萬輛的兩倍多,也超額完成年初立下的30萬輛的目標。

「蔚小理」發佈2023年財報:最先上岸理想汽車,也難高枕無憂 - 天天要聞

2023年初,理想汽車就開始與同行在交付量上拉開差距,1月份理想汽車交付量達1.5萬輛,而小鵬汽車與蔚來汽車的交付量都不足1萬。

相較理想汽車,2023年蔚來汽車年銷量超16萬輛,同比增長30.7%的成績就不怎麼突出。蔚來汽車銷量增長不力,主要是去年上半年車市內卷加之產品切換,蔚來汽車銷量為5.5萬輛,同比增長僅為7.3%,遠遠遜色於同期新能源車市場銷量同比增長37.3%的大盤

「蔚小理」發佈2023年財報:最先上岸理想汽車,也難高枕無憂 - 天天要聞

直到第三季度蔚來汽車完成產品切換,在售車型全部切換至第二代技術平台,整體銷量開始回溫。不過能達到月銷2萬的月份依然鳳毛麟角。

小鵬汽車2023年超14萬輛的銷量,在「蔚小理」中排最後一位。2022年,小鵬汽車經歷G9上市時繁雜混亂的配置選裝導致的「翻車事故」,導致其2023年上半年,月均銷量更從未跨過萬輛大關。

「蔚小理」發佈2023年財報:最先上岸理想汽車,也難高枕無憂 - 天天要聞

與蔚來汽車一樣,直到第三季度小鵬汽車銷量才重新站回萬輛交付線,10月,小鵬汽車銷量突破2萬輛,而這背後離不開小鵬G6的拉動。

銷量幾乎決定了三家公司2023年的營收。

理想汽車2023年總營業收入1238億元,同比增長173%;蔚來汽車總營收556億元,同比增長13%;小鵬汽車總營收307億元,同比增長14%。

其中落差最大的是蔚來汽車,2022年其營收規模還略高於理想汽車。但一年之中理想汽車交付量同比增長了一倍多,造成最終蔚來汽車營收只有理想汽車的一半。

只有理想汽車越過盈虧線

從盈利來看,實現規模效應的理想汽車已經跨過了盈虧平衡線,全年凈利潤達到118.1億元,成為繼特斯拉比亞迪之後全球第三家實現盈利的新能源汽車企業。

在部分季度,理想汽車凈利潤更是超過了長安汽車廣汽集團等老牌車企,這意味着規模效應之下,造車新勢力的盈利潛能不容小覷。

而蔚來汽車雖然營收創新高,但全年凈虧損仍達到207.2億元,其中四季度凈虧損53.68億元,依然是「蔚小理」中虧損額度最大的。小鵬汽車同樣面臨虧損問題,全年凈虧損為103.8億元,虧損幅度同比擴大13.6%。

蔚來汽車的虧損一方面因為銷量確實還未達到一定的規模來攤薄成本,另一方面其在研發、充換電設施方面的投入持續,也是拖累業績的重要因素。

從研發投入看,蔚來汽車依然以134億元居首,理想汽車106億元、小鵬汽車53億元,可見新能源汽車還是非常吃投入的行業。

蔚來汽車的換電站也消耗了巨大的成本。公開信息顯示,蔚來汽車每一個換電站的成本在300萬元左右。為了保持其高端服務的定位,蔚來汽車還宣布在今年增加1000個換電站,這意味着一年就要投入30億。

但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對於市場的質疑並未動搖,其在2023年財報中表示:「對技術、換電網絡和用戶社區的持續投入,將增強我們在未來競爭中的優勢。」

不過,換電業務方面蔚來汽車已經邁出商業化的關鍵一步。2023年11月,蔚來汽車先後宣布,與長安汽車和吉利汽車簽署換電業務合作協議,將研發通用車型,共享換電系統。隨着越來越多的車企加入蔚來汽車換電系統,蔚來汽車換電站的投入有望更快盈利。

為拉動銷量,小鵬汽車在未來3年將進入大產品周期,將推出10多款全新車型,加上全球化和升級改款車型,量產車型總數量將達30個。

此外,小鵬汽車也在尋找交付量之外的發展路徑。小鵬汽車在去年與大眾滴滴分別合作,大眾汽車集團出資7億美元入股小鵬汽車,同時與小鵬汽車達成技術框架協議,與大眾的合作可以向外輸送技術,小鵬汽車希望通過技術合作,開通新的收入渠道。

2024年卷新勢力造車不只有「蔚小理」

2024年新能源汽車競爭壓力有增無減,此前新勢力造車就是「蔚小理」在競爭,而現在問界、小米等更新的勢力已經入場,即使上岸的理想汽車也無法高枕無憂。

如果說小米SU7還只是在搶熱點的階段,問界已經開始觸及「蔚小理」的銷量。今年1月2月,問界成功超越理想汽車,成為新勢力榜單交付的領頭羊,並實現了同比和環比的雙重增長。

根據以往的經驗,年初通常是汽車銷售的低迷期,即使是去年12月銷量突破5萬輛的理想汽車,今年前兩個月也只分別交付了3.1萬輛、2.0萬輛,而問界則憑藉M7車型的訂單,以3.3萬輛、2.1萬輛微小優勢成功登頂榜單。

銷量被超越,3月1日正式發佈的純電新品理想MEGA,並未如幾個月前「蓄大招」時迎來熱銷,銷售戰報至今未正式公布。但好在理想汽車還有理想L6和改款的理想L7/8/9等儲備,繼續在增程式車型這個優勢領域增加供給;2024款的L系列新車還搭載高通8295芯片,智能化水平有了明顯提升,顯然是為了應對華為賦能的問界車型。

「蔚小理」發佈2023年財報:最先上岸理想汽車,也難高枕無憂 - 天天要聞

在問界系列崛起之前,智能駕駛一直是小鵬汽車進入「蔚小理」的核心科技。小鵬汽車品牌建立之初就樹立了科技的核心理念,公司創始人何小鵬甚至公開喊出了「中國智駕看小鵬一家就夠了」。但一次多品牌的第三方測試卻顯示,小鵬汽車車型最基礎的低速(低於60km/h)自動緊急剎車系統翻車。雖然余承東與何小鵬最終握手言和,但問界也動搖了小鵬汽車在智能駕駛領域的地位。

面對銷量的壓力,小鵬汽車收購滴滴旗下智能電動汽車項目相關資產和研發能力,希望在網約車市場拓銷量;3月17日,何小鵬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4)上官宣了小鵬汽車旗下第二品牌MONA,預計4月北京車展正式發佈全新品牌,正式進軍10萬至15萬元區間市場,首款車型將於今年第三季度上市交付,希望MONA能實現健康的正利潤率。

蔚來汽車希望通過布局第二品牌「樂道汽車」來提升銷量,首款車型命名為樂道L60。李斌對樂道汽車的定位是專註家庭市場,針對不同人數的家庭推出有競爭力的產品,直接指向理想汽車的定位。考慮到此前的研發投入以及智能技術復用等因素,樂道產品會有較好的成本競爭力,李斌預計,首款產品的成本能夠比特斯拉Model Y低10%。

責編:王時丹 | 審校:陳筱娟 | 審核:李震 | 監審:萬軍偉

汽車分類資訊推薦

夏天為什麼是摩托車拉缸的高發期?應該注意些什麼? - 天天要聞

夏天為什麼是摩托車拉缸的高發期?應該注意些什麼?

我是騎士分享,不吹不黑聊摩托。有車友後台留言說「我的摩托車無緣無故的拉缸了,是不是夏天更容易出現這種故障,後期應該如何避免呢?」。其實所謂無緣無故的拉缸根本是不存在的,俗話說「事出必有因」,所以既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更不可
408X的「顯眼包」特質值不值得買單? - 天天要聞

408X的「顯眼包」特質值不值得買單?

在競爭激烈的汽車市場中,東風標緻2025款408X憑藉獨特定位和跨界設計吸引了不少年輕消費者的目光。但對於購車者而言,選擇是否入手這款車需綜合考量多維度因素。以下從設計、配置、性價比、用車成本及市場反饋等角度,深度解析購車決策的關鍵點,為潛
理想L系列智能煥新版啟動全國範圍交付 - 天天要聞

理想L系列智能煥新版啟動全國範圍交付

5月9日上午,理想汽車旗下L系列煥新車型正式進入全國交付階段。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上市與交付時間僅相隔24小時——該系列車型於5月8日公布配置與價格體系後,次日即完成首批用戶車輛交付。這種"發佈即交付"的操作模式,在新能源車領域尚屬罕見。
比亞迪真正的對手!48小時訂單31688輛,續航600km,僅9.98萬起 - 天天要聞

比亞迪真正的對手!48小時訂單31688輛,續航600km,僅9.98萬起

目前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極為迅猛,各種新車型不斷湧現,有些產品甚至在上市一年之後就會被當作老款車型來看待,這也凸顯出這個行業更迭速度快、更新換代頻繁的特點。而新能源汽車本身的性能也越來越強,價格卻變得更加親民,尤其是在10萬級家用SUV領域
26.98萬起,上市的廣汽昊鉑HL在市場中有競爭力嗎? - 天天要聞

26.98萬起,上市的廣汽昊鉑HL在市場中有競爭力嗎?

#陸地遊艇廣汽昊鉑HL上市#4月12日,陸地遊艇廣汽昊鉑HL正式上市。26.98萬起即可享受昊鉑HL的科技美學與豪華基因。新車推出8款配置車型,包含純電、增程兩種動力,五座和六座兩種座椅的布局車型。售價區間為26.98-31.98萬元。設計
獅鉑拓界智能出行助手 - 天天要聞

獅鉑拓界智能出行助手

在快節奏的當下生活環境軌跡空間里,駕車出行已成為人們日常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道路狀況複雜多樣,安全始終是出行的重要基礎。隨着科技的迅猛發展,智能技術強勢興起,以其精準的預判與敏銳的應對能力,在守護出行安全方面發揮着愈發關鍵的作用。
滲透率62%,即將加速爆發? - 天天要聞

滲透率62%,即將加速爆發?

輔助駕駛(過去叫「智駕」)雖然出了很多新聞,也有大批的消費者對其表示不信任,但「高階」輔助駕駛,已經成了中國市場上的「必備功能」——4月29日,全球知名的科技市場獨立分析機構Canalys的最新報告中指出:2025年中國市場L2級及以上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