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要到2024年了,這兩天和幾個經銷商朋友聊天,問他們今年掙的咋樣?一問嚇一跳,沒想到不少經銷商都掙到了!來,我們來聽聽他們掙到了什麼:
有人掙個毛,有人掙個球,有人掙到個仙人板板,有人掙個鬼,甚至有經銷商說掙你妹。我的天啊,我妹咋被你掙到了?
我對全國近三十多家經銷商進行了採訪調查得出結論:今年是摩托車行業發展四十多年以來,最難的一年,關鍵是,這可能還不是最慘的,因為沒人可以準確預測未來到底會不會有所改善!
廠家價格競爭,商家陪着遭殃!
今年中大排國內主要品牌競相祭起價格大旗,很多車型屬於一降再降,同時廠家強行壓縮經銷商的流通利潤,而且降價補差大多數品牌是綁定再提貨數量,這實際上就是變相沒給經銷商補差,因為賣了沒提就別想着補差,賣了提了,放一放又降價了,這生意做的!還不如忍一時之痛,縮減庫存再說!
二手車交易活躍,但同樣受新車降價影響!
受整體經濟影響,今年摩托車行業二手車交易比往年還是有所增長,但這種增長蘊含著兩種無奈,一種是沿海經濟發達省份的二手中大排摩托車向內陸省份傾銷,這直接衝擊了內陸省份的中大排量新車銷售量。二是二手車受摩托車全行業降價影響,二手車商盈利有限!
經銷商虧損面擴大
以前,經銷商盈虧比例基本遵循二八法則,就是80%左右的經銷商虧損或是不盈利、20%左右的經銷商賺錢,而且這80%的經銷商中虧損的基本佔一半,不盈利的佔一半。可通過我初步的調查,今年虧損的經銷商起碼佔了六成以上,能保住費用不賺錢的經銷商佔35%左右,只有5%的經銷商小有盈利。既然突破了二八法則,那肯定是受了整個市場消費疲軟的影響。
提升服務盈利能力,延伸贏利鏈條,縮減庫存是經銷商唯一的生存之道!
未來國內摩托車市場,不可能會有很大的改變,而要想度過難關,經銷商只能自救,通過提升服務盈利能力,規範服務流程,將技術能力得到應有的變現。其次是通過摩托車後市場的挖掘,以增強盈利能力,延伸利益鏈條,而且以現有的物流優勢,還是盡量做到低庫存成本,提高資金循環效率,整車庫存也是如此。
經銷商是摩托車品牌堅強的堡壘,是維護廠家聲譽,收集市場信息的有效平台。對於摩托車行業而言,那種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純粹是耍流氓行為,既然廠家、消費者對中間商賺差價這麼反感,那麼經銷商就應該縮減庫存,然後維修服務社會化、開放性,不再只修某一個品牌或一類車,而是有車就修,提升維修水平,尊重技術價值,提高技術變現能力,這樣才能掌握主動權。
摩托車經銷商是一個需要技術、需要資金實力、需要團隊的群體,可因為現實的原因,經銷隊伍老齡化嚴重,整經銷商隊伍缺乏新思路與活力,但這正好說明有思路、有活力的經銷商就有機會、有希望!經銷商不需要呼籲社會尊重,而是要通過自己的努力與改變,去贏得社會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