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整個汽車行業特別是新能源行業都達成了共識,新一輪的淘汰賽已經悄然上演,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甚至公開表態,今年複雜的市場情況,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一些銷量規模小、資金鏈緊張的弱勢品牌淘汰。近日,又有一家老牌造車新勢力似乎迎來了終結。
一則有關天際汽車的消息不脛而走,據悉,天際汽車已經在公司內部發佈了「停產停工通知」,該通知稱公司基於目前的資金情況及生產與銷售計劃,決定自2023年4月1日開始,部分崗位實行停工停產政策,相關員工以當地最低工資發放生活費,直到公司恢復生產,在此期間員工可自行尋找工作或主動離職,除此之外,停工停產期間,員工的社保公積金仍將按照原基數申報。很明顯,這是繼威馬之後又一家國產老牌造車新勢力即將倒閉的前兆。
天際汽車因何而來?
實際上天際汽車誕生於賈躍亭之手,與法拉第未來為兄弟品牌。當年,賈躍亭決定要開始造車的時候,一共成立了三家車企,分別是法拉第未來、樂視汽車、電咖汽車,相對於前兩者,當時的電咖汽車並沒有那麼矚目跟高調。
2017年下半年,電咖汽車帶來了自己的第一款量產車型電咖·EV10,該車是一台類似於宏光MINI的小型車,售價為5.98萬起,續航只有155km,當時來說,頗具競爭力,並且相比於現在風頭正盛的蔚小理,電咖的首款量產車落地時間要早很多,是造車新勢力真正的「元老」。
隨着樂視資金鏈的斷裂,賈躍亭「出逃」美國,電咖汽車陷入了孤軍作戰,為了脫離當時樂視的負面影響,時任掌門人張海亮帶領一眾高管出走樂視,以電咖汽車為載體,孵化出天際汽車,2018年7月,電咖汽車發佈旗下高端品牌——ENOVATE。
2019年3月,「浙江電咖汽車科技有限公司」變更為「天際汽車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天際汽車正式成立。在2018年的廣州車展上,天際汽車帶來了自己的首款量產純電車型天際ME7,直至三年後,第二款量產增程車天際ME5才姍姍來遲。
天際汽車為何而去?
儘管天際「起了個大早」,但銷量卻完全對應不上自己「元老」的身份。據乘聯會數據顯示,2021年,天際汽車共實現總銷量為1778輛,2022年實現總銷量為5321輛,一年銷量甚至不如蔚小理等車企一個月的數據,天際汽車本身就在生死邊緣。
雖然天際汽車銷量不太行,但廠卻沒少建。據悉,天際汽車在國內就有兩座整車工廠。首座工廠位於浙江紹興,是天際最先投資的整車製造工廠,投資額達到了55億元,項目佔地超過1000畝,最大年產能為18萬輛;第二座工廠則投產於2021年6月,設計年產能6萬輛,並且還規划了南寧、青島等多個生產基地。除此之外,天際汽車去年年底與沙特本地Sumou Holding成立合資公司,共同在沙特阿拉伯投資兩期約5億美元,設立新能源汽車的生產製造和研發基地,年產約10萬輛新能源車。
銷量端捉襟見肘,產能端卻頻頻發力,這種不均衡的狀態自然需要極大的資金支持,但很可惜的是天際汽車終究還是沒能抗住。根據相關媒體報道,天際汽車最近的一次融資總額達到了7.5億元,主要用來推進復工復產,該資金於3月24日到賬,但可惜的是,哪怕拿到了這筆錢,天際依然在4月初發佈了停產停工通知,幾億元只是杯水車薪。
如果說長期的產銷不均是根本原因,那麼2023年的「價格大戰」則是壓死天際的最後一根稻草。以特斯拉為開頭,「多米諾骨牌」徹底推翻,整個2023短短四個月就興起了一波又一波的降價,已有至少30個汽車品牌、超80款車型參與這場「價格戰」,重點打擊對象就是天際汽車主力車型ME5所在的10~20萬區間,這導致天際汽車第一季度基本停擺,三個月銷量相加沒能超過兩百台,這幾乎擊潰了本就脆弱的天際品牌,「停工停產」也是逼不得已。
在天際汽車的官方媒體平台上,3月31日仍在發佈相關的購車優惠消息,似乎這次「停工停產」對其影響不大,但我們可以預見的是,如今的天際汽車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候,如果沒有更大量的資金進入救場,天際汽車很有可能會走到威馬的前面,成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史的一粒塵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