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可以在新車上大賣,但事實證明,許多數字功能都沒有被使用過,假設車主知道他們的車有這些功能。
高科技功能正在推高汽車價格。但是如果消費者不使用它們,或者因為這些東西不能正常工作而感到沮喪,那麼汽車製造商和汽車購買者都是在浪費他們的錢。
一項研究發現:在超過三分之一的先進技術中,大多數用戶在購買後的頭三個月甚至沒有使用這項功能。通常,用戶會說這是因為他們不需要這個功能,但有時是因為他們不知道這個功能,或者覺得它很難使用。
寶馬的手勢控制技術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可以讓你通過擺動手指或揮手來完成調整收音機音量或接聽電話等任務,而不是觸摸屏幕或按鈕。
但在年度美國技術體驗指數中,該技術的總體滿意度得分連續第二年最低,每100輛車的車主報告了41個問題——意味着投訴。我同意寶馬車主的觀點:用按鈕更簡單。
其他內置技術通常都未被使用,儘管汽車製造商在這方面投入了大量資金。比如:
通用汽車率先為數百萬輛汽車配備了名為marketplace的車內商務平台,該平台可以讓你訂餐、預訂餐廳和酒店,並通過儀錶盤找到加油站。但61%的車主表示,他們從未使用過汽車的數字市場,51%的人表示,他們不需要它。
本田、現代和豐田等汽車製造商都讓司機通過麥克風或攝像頭更容易地與后座乘客交流。然而52%的人說他們從未使用過這個系統,40%的人說他們不需要它。(當你可以轉身對你的孩子大喊大叫時,誰還需要麥克風呢?)
其實,如果汽車經銷商能很好地展示新興技術的工作原理,消費者就更有可能使用它。但是,很多汽車銷售人員並沒有接受過充分的培訓,無法解釋他們銷售的汽車的所有特點,而且通常買家不會問,不感興趣,或者不能全部接受。
研究發現,當買家從經銷商那裡學到如何使用高級功能時,他們會更頻繁地使用。
這些功能的例子包括「安全出口輔助技術」——提醒停車的司機在開門前等待交通,以及幫助司機駕駛船隻或房車的拖車輔助技術。
是的,但是:研究發現,車主從外部渠道(71%)了解這類技術的可能性是從經銷商(30%)那裡了解的兩倍多。
車主的最愛:照相機,照相機,還有更多的照相機。
頂級技術都提供了一套額外的眼睛:帶有軌跡制導的後備攝像頭,增強能見度的後視鏡攝像頭,以及360度地面視圖攝像頭。
電動汽車的車主也喜歡單踏板駕駛技術,這種技術可以讓司機不踩剎車就把腳從油門上抬起來減速或停車。
底線是:車內技術必須使用簡單,並提前向司機解釋清楚,否則就不值那麼多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