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五十一)

逢大事,結婚、葬禮,民間有習俗,不走回頭路。

結婚是喜,迴路「回爐」諧音,對於幸福,人們寄予厚望,新人若回,不吉利;葬禮乃悲,回頭,不甘,不忍,不舍,亡者難安,舊情臟事帶不走。

我事中,常聞「苦海無邊,回頭是岸」,語為救贖,「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廟宇、連廊,祈福同樣,亦不走回頭路。

背負眾多貝葉經典,書寫、謄抄,都是心血。倘回老路,攀崖越嶺,既為不便,更將損壞,潛藏悉數盡失之最大風險。

聽聞南方更有佛法興盛師子國,既來之,則見之,法顯決定,從海路順道向前。

一步一蓮花,一步一新程,一步一心境。

有限旅程,風景無限,盡多觀瞻;前方是希望,乃召喚,為力量;一路前行,許是未知,心有信仰,將有未來。

法顯計劃,從巴連弗邑出發,順恆河而下,直到出海口,搭乘商船

東行十八由延,中途到達恆河南岸之瞻波國。我在世時,同為十六國之一,當時叫鴦伽國,西鄰摩竭提國,被摩竭提國蓱沙王所滅。

國都瞻波城,位置在如今印度比哈爾邦帕格爾布爾,與王舍、舍衛、毗舍離、波羅柰、㤭賞彌相同,我之生前六大說法處之一。

瞻波城,法顯所見,有我精舍、經行處以及過去四我坐禪處,都建有我塔,旁有寺廟,僧人居住。

離開瞻波繼續沿恆河東行五十由延,法顯來到了出海口,此處有帝國,名多摩梨。

於當今,這裡是沿海城市,地理位置乃西孟加拉邦德姆盧格,海陸交會,商業繁盛,印度東部之重要港口。

於多摩梨帝國,當地我法興盛,共有二十四座寺廟,僧人居住無數。特別吸引,是當地異彩紛呈、內容豐富的佛經和佛像之繪畫作品,法顯放慢下了東歸腳步。

抄寫佛經、學習畫像,法顯不亦樂乎。在多摩梨,一待便是兩年。

在公元409—410年期間,在多摩梨收穫更多,不僅文字,還有繪畫,繁榮的世界,新鮮之風格,忘記了年齡,法顯如年輕人一般,只知吸納。

百年後,北魏酈道元在《水經注》中有記載:在彭城縣東北,如今山東省,曾經歸屬江蘇徐州的泗水西有一座龍華寺,是沙門釋法顯遠出西域,浮海東還時帶回,「持《龍華圖》,首創此制」,正是於多摩梨時作品。

法流中夏,自法顯開始。

對於未知世界的學習和探索,法顯盡得華章。

未完待續

蘇生

2023年12月28日晨於姑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