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修行不過是決心不再自欺,只有看清煩惱放下才是菩提

我們應該花時間和真正心靈的朋友相交這會讓我們對所有眾生充滿愛


同時也會讓我們看到什麼是負面情緒和憎恨


和這樣的朋友在一起,學習他們的作為

自然讓我們浸淫在他們優良的特質中

就如同環繞金山飛行的鳥兒,沐浴在金色光芒中



————


無論遇見誰都要反思自己如果不反省自己的錯誤那惡夢永遠醒不來


我們應當屢屢思維死無常,如果生起必定死亡的唯一觀念


那麼凈除罪業無有困難,奉行善法也無有困難


如若在此基礎上,你能常常修持並在相續中生起慈悲心,那利益有情也不是難事


倘若在此基礎上,再多多修行,到那時清凈迷亂也不會有困難


如果你真正生起了無常觀則定能像嘔吐症患者不願吃油膩食物一樣


徹底捨棄對財:色、名、利……等今生世間的一切貪執



————


尊者不止一次說過:我無論看見世間如何高貴、如何權威、如何富裕、如何俊美之人,也不會生起剎那羨慕之心,而唯一注重前輩大德的事迹


這是為什麼呢?

就是因為自己生起了少許無常觀的緣故


因此,我除了無常以外,再沒有更殊勝的教言傳授給別人了


這些大德的教言相當珍貴,大家一定要記住,並盡量對照自己:我是不是這樣的?


會不會見到別人有一棟好房子、開一輛好車就羨慕得不得了,想方設法去追求這些?


如果無常修到了一定境界你必定會淡泊名利,正如世人所說「寵辱不驚」、「去留無意」,對一切都不會特別貪着

————


修行不是一場魔術表演從頭到尾讓你興奮、驚奇、目不暇接


其實,它也不是逃避日常瑣事的盾牌


因為它可能比你企圖逃避的日常生活更加瑣碎平常


修行的目的不是完善目前的生活或者美化自己


如果是這樣,凈飯王子當年大可不必捨棄王位出家


他從小生活在父王為他砌築的高牆之內,錦衣玉食,不知痛苦為何物



然而,當他偷偷跑出宮外看見生、老、病、死的生命事實後就決心不再自欺了


如果你真的了悟真理就會明白修行沒有什麼宏大的目標,只是不再自欺而已…


————


回想這前半輩子,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與人爭執中度過的


在一些人看來值得或不值得的各種事上都有可能跟人發生過衝突


比如:大到為了家庭的分散聚離,小到為了年底那個優秀資格的人選


還有很多暴怒過後頭上的頭髮莫名其妙地脫落或長夜不眠


至此,深入思維推理,才真正理解了,為什麼有個成語叫「怒火中燒」


原來憤怒真的能夠像一把火,殃及了池魚也焚盡了自己


如果你想知道你的過去世,看一看你現在的情況


如果你想知道你的未來世,看看你目前的行為


好好地領悟一下以上的話


不為過去也不為來世,只為今生:自作孽,不可活……


————


真修行不過是決心不再自欺,只有看清煩惱,放下才是菩提


學習真理智慧是為了生死無悔願我們今後能夠在輪迴的苦海中


生亦無悔,死亦無悔,解脫生死,來去從容


當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沒有智慧的時候


總覺得這個世界是對不起我們的,人人都是對不起我們的……


當我們懂得因緣果報的道理時,就會知道只有自己對不起眾生,沒有眾生對不起我們


對我們好,是因為我們過去與人家積極地結過善緣


對我們不好,是因為我們曾經疏忽觸惱過眾生


要用智慧培養自己的慈悲,來改變自己的脾氣


當你希望去愛護別人的時候,你首先要學會愛護自己


一個連愛護自己都做不到的人怎麼能給大家帶來快樂呢?


沒有什麼是比懂得因果取捨更能保護自他二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