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這個詞彙本屬於佛教密宗,清代周克複的《金剛經持驗記》里,記載寺院僧人的念經儀式,有一種咒言:「奉請青除災金剛,奉請辟毒金剛,奉請黃隨求金剛,奉請白凈水金剛,奉請赤聲火金剛,奉請定持災金剛,奉請紫賢金剛,奉請大神金剛。」
明清以來,黑白道上常有八大金剛的叫法,在民國,專指的是黃埔教官出身的八位國軍上將。他們歷經兩次東征、北伐、中原大戰,以及剿共等戰爭,成為蔣介石的主要軍事助手,分別是何應欽、陳誠、顧祝同、劉峙、錢大鈞、張治中、蔣鼎文、陳繼承。
大金剛自然是何應欽,論起軍事造詣,別說金剛們,絕不在老蔣之下,無奈天地人都差了一點。天時,蔣介石光復杭州,為孫中山撲湯蹈火;地利,區區貴州怎麼能與江南匹敵;人和更不用說了,蔣的領袖地位,是憲政派與財閥們一手捧起來的。
何應欽
何應欽一生罕有敗績,內戰中跑去安理會當什麼團長去了,說白了,人家不用他。其實,無論西安事變,還是《塘沽協定》,他都是公事公辦,既沒有害人,也沒用賣國。其黨內地位,有點像朱老總,超然而不奪主。
二金剛當屬陳誠,起步較低、終點很高。東征時靠三炮起家,而後在北伐、蔣桂戰爭、蔣唐之戰及中原大戰中,幾乎所向披靡。地位很像林彪,雖是二號人物,但結局尚好。
陳誠
三金剛為顧祝同,出道時,與劉峙是何應欽手下的哼哈二將,用兵以穩健著稱,向無顯赫戰功,也基本不敗,一生謹言慎行,號稱軍中聖人。西安事變中,劉峙東路軍咄咄逼人,而顧祝同西路軍則看宋家的眼色行事。
顧祝同
從此,蔣宋都很提攜,用他制約,甚至頂替何應欽,一路做到陸軍總司令和參謀總長,內戰時一敗塗地。到了台灣,混得一樣順風順水,他的風格有點像解放軍的徐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