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箱里,到底有沒有「功德」?

現在很多寺院里,都會放上一個或者多個功德箱,只要是去過寺院的朋友,大多數都應該看到過。

功德箱是幹什麼的?這個不用我說,大家也都知道,就是往裏面放錢的,別的東西也放不進去。久而久之,人們就會把往功德箱里放錢,等同於修功德,把修功德等同於捐錢。並且建設寺院的時候,很多捐錢建設的人,會登上功德榜。

所以很多對佛法了解不深的人,就認為要想修功德,就要捐錢。捐錢才有功德,不捐錢就沒有功德,捐錢越多,功德越大,捐錢少的,就覺得功德少,心裏還會有點不好意思。

其實這是一個很大的誤會。功德和捐款,並沒有什麼關係,這完全是兩碼事。

要論捐錢,平常能捐多少?幾十、幾百、幾千?幾萬不少了吧?能捐幾十萬、幾百萬的估計更是寥寥無幾。

可是即使你捐再多的錢,跟南北朝時期的梁武帝比起來,那都是小巫見大巫,不可相提並論。梁武帝可以說是中國佛教史上最大的一位護法,他以皇帝的身份,為佛教建立了四百八十座道場,護持了幾十萬的出家人。唐朝詩人杜牧在詩中寫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梁武帝做的這些事,需要多少錢?太多了!我們沒法比呀。可即便做了這麼多事,這樣大的功勞,當達摩祖師見到梁武帝時,卻對梁武帝說:「並無功德!」

梁武帝聽了這句話,可就受不了了。不要說是梁武帝,就是換了任何人,也接受不了呀,辛辛苦苦為佛教做了這麼多事,換來的卻是一句「並無功德」,誰心裏能舒服呀?於是,梁武帝就把達摩祖師趕走了,連送都沒送他一句。

那到底是怎麼回事?達摩祖師說錯了嗎?

達摩祖師說得沒錯,達摩祖師是老實人,說的都是大實話。梁武帝做的這些事情,確實只有福德,而不是功德,別人讚歎他幾句,他就很高興;別人說句實話,就不高興了?還是着相了,只有福德,沒有功德。

功德是什麼?功德是修行,修行有得,才是功德。你持戒有功,功夫到了,就得到定,得定就是德。你修定有功,開智慧了,那開智慧就是德。這是功德,跟修布施供養沒有關係。

修布施供養,那是修福,得到的福德,不是功德。功德是超越六道輪迴、成佛作祖;福德果報在三善道,是來世享福。功德和福德是兩碼事,要分清楚。

所以說,寺廟裡的那個「功德箱」,名字有點不妥,應該叫「福田箱」,不應該叫「功德箱」。你到寺廟布施供養,是來培福的,種的是福田,那個沒有功德,布施再多也沒有功德,這個大家要搞清楚,不要再誤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