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佛祖出生的地方,感受不一樣的佛教文化,一河之隔差別太明顯

尼泊爾有個地方叫藍毗尼,據傳說是佛祖釋迦摩尼的出生地,我在那裡待了小一個月,感受到了不一樣的佛教文化。

出發去尼泊爾只是我一個一時之間興起的想法,沒有詳盡的規劃,無具體路程,屬於很隨意的走到哪裡是哪裡的散心之旅。

我到藍毗尼久居其實是一件很意外的事,那天突然上吐下瀉,打着休息的名義沒有繼續往前走,乾脆就在這個城市休息。

藍毗尼有一個很大的園子,裏面有來自全世界各地的佛教寺廟,比如中國式、韓國寺、澳大利亞寺、緬甸寺、尼泊爾寺等等,我就住在這個園子里的其中一座寺廟內,每天除了吃飯就是等飯吃,無聊卻有閑。

有一天寺廟的師傅說要帶我們去一個地方,那個地方用英文轉換過來,大約是某人去世以後還存留下來的東西,而這裡的某人,主語是佛祖。所以我就猜測,會不會是釋迦摩尼的舍利子,當然答案我至今也不知道,因為語言不通加上地域的鴻溝,可能這一輩子我也再無機會去到那一個地方。

從寺廟出發,車子開上了當地的高速。其實尼泊爾這個國家的公路基建都不怎麼樣,所以當地所謂的高速公路,其實就跟我們國內的普通鄉村小道一個樣。

大約2個小時左右,我們來到了一處村莊,車子繼續前進,在車子後面,跟了許多的小孩,光着腳,皮膚黝黑,個個看上去單薄瘦弱。

師傅解釋說,一會下了車會給小孩分東西,讓我們幫忙一下。

車子停下後,小孩子也跟過來了,但是很奇怪,一點吵鬧都沒有,有一個年紀比較長的讓小孩排好隊,師傅們從後備箱取出東西,我負責給小孩子們分東西。每一個人拿到禮物後,都會說一句「namaste」,是尼泊爾語的謝謝,也有你好的意思。

我有些慚愧,因為那些禮物不是我的,我只是代替送出去。但是小孩子不知道這一切的糾葛,他們收到了禮物,就很開心,從你手裡接過禮物,也會很禮貌地表達一聲謝意,而我注視的,卻是他們光着腳的背影。

那樣的開心,仍然是光着腳的。對於那一刻的我來說,心裏更多是惋惜,慨嘆。這些小孩子,不知他們未來有一天,能不能走出他們的家鄉,或許連加德滿都對他們來說,都是很遙遠的地方。但你能說他們不快樂嗎?我用塵世的眼光,去度量他人的幸福,實則膚淺至極。

但那個時候我不知道。我只看到我想看到的,我也只能夠憑藉自己的認知去感受幸福。藍毗尼的萬國園內,有一條河,又被人稱為界河,因為在它的左右兩端,分別是大乘寺廟和小乘寺廟,也就是信奉大小乘不同的信仰。

當時的旅行者之間有一句笑談,假如在寺廟裡待久了想吃肉,過河去吧!因為河的那一邊,寺廟是允許吃葷的,而大乘佛教卻不允許。

一條河之隔,界線涇渭分明。

許多年以後我仍然會想起那個烈日當空的白天,青草氣息和泥土的味道渾然被我忘卻,記憶深刻的卻是小孩子們四散的背影。他們將快樂印染到了我的回憶中,原來名義富貴能給人的是充實,可充實不一定是快樂。

在那個貧窮的小村子,那一個「全世界最貧窮國家之一」的冠名,絲毫沒有影響到他們的幸福。

也是在這一刻我好想有那麼一點的想通,或許這世上左右你的力量有許多,車子房子票子都是抓得住看得見的擁有,可我們內心深處還有一個角落,是金錢無法填補,財富不能左右的。這個角落,是我們自己,也是我們或許早就遺失的「我自己」。

現在許多人去寺廟,打卡所謂的網紅景點,去貪吃一杯佛門清凈茶,或者為著那些寺廟門口的可愛御守,這些都是遊覽寺廟的一種方式,也是我們能看見的美。

可當我們連去寺廟,都是為了各種的目的,什麼時候才能夠真正讓自我休憩?有時候不需要有目的地,隨心而走,就是最好的旅行。

我想多年以後我還會記得那一天,那個烈日當空的白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