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遠的西藏,有如浩瀚的宇宙般遼闊、深沉、高遠、神秘。
藏傳佛教的活佛轉世制度舉世僅有大約在1580年,在歷代達賴喇嘛中,有一位非常獨特而神秘的人物一一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
作為達賴喇嘛的倉央嘉措,雖然在政教方面他沒有多少建樹,但他卻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詩人,而且是以情詩聞名於世。
表現自我,以最直白激情的語言形式表現自己的個性,展示自己主觀的內心世界,抒發自己內心澎湃的感情,是浪漫主義詩人的重要特徵。
這種特徵體現在詩人身上不足為奇,而發生在一位政教合一的領袖人物身上,實在是令人稱奇。
倉央嘉措擁有多少人可望不可及的至高無上的地位,但他卻淡漠權力,不願苦守戒律,嚮往世俗的活生生的人的生活。
他把對愛情的體驗和憧憬,化為筆下流淌出的大量情詩,渲泄出他內心微情涌動的波濤。借情詩表現他作為人的自我,直抒作為態人的情感體驗。
擁有達賴喇嘛的特殊地位和作為凡人的情感體驗,使倉央嘉措的情詩雖然文字淺顯,但內涵卻十分豐富,而且透射出一股神秘的氣氛。也許他的詩歌與藏密有關,是修練密宗的精神體驗。有的詩歌表面看是情詩,實際卻隱含着密宗的天機。
例如那首優美的:
「請求白色大雁,
借我凌空雙翼,
並不遠走高飛,
理塘一轉就回」,
曾使擔負尋訪六世達賴喇轉世靈童的高僧頓悟: 六世達賴喇嘛的轉世靈童生長在理塘。他們據此尋訪,果真在理塘找到了第七世達賴喇嘛葛桑嘉措。
凡人要成為神不容易,神要過凡人的生活同樣艱難。倉央嘉措對人間美好生活的追求,並沒有像他的情詩那樣美好,而是以悲劇告終。
在西藏攝政王桑傑嘉措被拉藏汗殺害後,拉藏汗向康熙皇帝報告倉央嘉措「耽於酒色,不守清規,請予廢立」。康熙皇帝廢黜掉了倉央嘉措,讓他「執獻京師」。
拉薩北京相距萬里,關山阻隔,當倉央嘉措一行艱難跋涉從到達青海湖畔時,這位年僅24歲,才華橫溢,風華正茂,在藏民心中與日月同輝的神突然消失得無影無蹤,留下一個給人以無限遐想的千古之謎。
在神秘莫測、至今很少有人涉足的雅魯藏布江大拐彎地區,在喜馬拉雅山的東南坡,門隅平原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喜瑪拉雅群山之中,喜馬拉雅群山的東南部,被藏族人民稱為「香巴拉」。
「香巴拉」是藏傳佛教傳說中的理想天國,焦葉搖曳,稻穀飄香,植物繁茂,四季長青的門隅是門巴族的發祥地,在門巴語中是「隱藏着的一塊美麗的處女地」的意思。
這些,都意味着門隅的不同凡響。門隅出名是因為她被稱為「理想天國」。然而更為重要的是在這「理想天國」的懷抱中,轉世過著名的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還有倉嘉措那流傳千古的情歌。
清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藏曆第十甲子水豬年)正月十六日,居住在門隅地方宇松的一個貧苦紅教喇嘛扎喜敦贊家中,出生了一個小男孩,他就是未來的達賴喇嘛倉央嘉措。
門巴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他們用歌舞慶祝添丁進口,用歌舞慶賀婚禮喜慶,用歌舞表達對日月、星辰、江河、雪山、草地、森林的讚美。
門巴族民歌朗朗上口,既能單獨吟唱,又能配以一定的曲調邊說邊唱。門巴人愛唱愛跳,悲傷和歡樂都不藏在心中。
每逢年節或喜慶之時,美麗的門巴山鄉,加魯情歌和薩瑪酒歌如泉噴涌,四處飄蕩。倉央嘉措在這貧困但美麗的山鄉無憂無慮地成長起來。
按照門巴族的習俗,能歌善舞,年方弱冠的倉央嘉措,已經有了他熱戀的姑娘。 西藏人民認為,神靈無處不在。交通閉塞,隔不斷吹拂的靈息,群山巍峨,擋不住聖靈的光輝。
康熙三十六年(1697 年)第司桑傑嘉措將無憂無慮的倉央嘉措選為五世達賴的轉世靈童。藏族人民認為,誕生在「理想天國」的轉世靈童,吉祥無比,他的身上吸收了這塊聖地的靈氣,他將是眾生的瑞祥救主。
這年9月7日,倉央嘉措在浪噶子從五世班禪羅桑益西剃度受戒。跨過喜瑪拉雅的群山,淌過雅魯藏布的激流,走過芳草碧連天的草原,倉央嘉措被迎至布達拉宮司喜平措大殿坐床,開始了他的達賴喇嘛生涯。
達賴喇嘛和他居住的布達拉官一樣,是藏族人民心中的聖靈。千千萬萬的藏族人民,跨越萬水千山,歷經千辛萬苦,有的甚至一路磕着長頭,到拉薩朝拜他們。然而年輕的倉央嘉措對這一切無動於衷。他在神聖中憂思,他在神與人之間徜徉。
他嚮往愛情,思念遠方心愛的姑娘。為了爭取「戀愛」自由,據說他曾經向他的親教師班禪洛桑益西納還自己的居士戒,並且高聲吶喊,宜之於眾。
更有甚者,他曾經向他的攝政王表示「不自由,毋寧死。」他常常站在布達拉宮第十三層最高處他的寢官一一東西日光中,俯視朝陽輝映隨光瑞氣繚繞的聖城拉薩,遠眺金光漫灑、晶瑩剔透的喜瑪拉雅群峰。
朝聖香煙繚繞,經聲佛號交響,伴隨着他手中檀香木佛珠的急速捻動,壓抑不住的情思湧起,蕩氣迴腸的情詩常常情不自禁地脫口而出:
我與姑娘相會,
山南門隅林里
除了能言鸚鵡,
誰人都不知曉
請求能言鸚鵡,
千萬別把密漏!
如山般的少年,
熱戀着如花一樣的姑娘。
選定為五世達賴的轉世靈童後,倉央嘉措那純潔的愛情戛然而止,宮殿的高牆,森嚴的教規阻隔了他和姑娘相會。但倉央嘉措情思難斷,六根不凈,唯有情歌使他的無盡思念得以宜泄
在那東山頂上,
升起了皎潔的月亮,
姑娘的臉蛋,
浮現在我的心上。
杜鵑來自門隅,帶來故鄉氣息,如同姑娘相會,無比心曠神怡。至高無上的地位,並沒有淡化倉央嘉指的愛情,居住在萬人景仰的布達拉官,倉央嘉措無時不在懷念他少年時的戀人。特別是他不顧森嚴的戒律與他舊日的戀人重逢後,愛情的種子萌發成反抗宗教戒律的公開叛逆。在她的心中,只有純潔的愛情:
心如哈達潔白,
純樸無暇無玷;
你若心有誠意,
請在心上寫吧!
柳樹愛上了小鳥
小鳥對柳樹傾心。
只要情投意合,
鷂鷹也無隙可乘。
儘管對愛情有如此美好的憧憬,儘管倉央嘉措勇敢地衝破束縛自由的教規,但他時時感到宗教的戒律,黃教的禁欲主義在約束着他。
愛情,戀人、佛法、戒律,達賴喇嘛的地位。。。」
這交織在一起然而又難以調和的矛盾,使倉央嘉措艱雄地徘徊在佛法與愛情之間
若依了情妹的心意,
今生就斷了法緣;
若去那深山修行,
又違了姑娘的心愿
帶着對愛情的熱烈迫求,帶着對自由的無限嚮往,帶着對森嚴的宗教戒律和黃教禁欲主義的背叛,倉央高指在被廢除解送北京途經青海湖時神秘地遁去了。崇拜者說他去了天國,仇視者說他去了地獄,不管人們對他作為達賴嘲廉時的政績如何評說,但他的情歌卻在青藏高原流傳千古有口皆碑。人們不光會背,還譜曲廣為傳唱。因為愛情是永恆的主顆,永遠是人類的追求和嚮往。
倉央嘉措留下的不朽詩集《倉央嘉措情歌集》早在20世紀30年代就已有藏、漢、英三種文字對照本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