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滅法國一難沒頭沒尾,國王兩年前許下大願,要殺一萬個和尚,已經殺了9996個,就等着唐僧師徒上門了,為何如來不阻止呢?
觀音菩薩傳訊
在唐僧師徒快到滅法國前,收到了來自觀音菩薩的示警,觀音菩薩帶着善財童子紅孩兒,扮成一對老婦和小孩兒攔住了唐僧。
柳陰中走出一個老母,右手下攙着一個小孩兒,對唐僧高叫道:「和尚,不要走了,快早兒撥馬東回,進西去都是死路。」
觀音菩薩並不是真的要讓唐僧原路返回,此時的唐僧師徒已經快到靈山腳下,前面那麼多的妖魔鬼怪都沒能讓唐僧等人放棄,怎麼會被觀音菩薩嚇到?
觀音菩薩在前路一直幫助取經人,也沒說過讓他們放棄的話,如今只是先聲奪人,以退為進,考驗一下唐僧。
唐僧回了一句:「海闊從魚躍,天空任鳥飛,怎麼西進便沒路了?」
這句話的意思是:大海遼闊,聽憑魚兒歡躍;天空高遠,任憑鳥兒飛翔。比喻人生的道路無限寬闊,到處可以通達、存身。由此可見唐僧取經之心的堅定。
觀音菩薩見唐僧如此堅決,就告訴了他實情
那老母用手朝西指道:「那裡去,有五六里遠近,乃是滅法國。那國王前生那世里結下冤讎,今世里無端造罪。二年前許下一個羅天大願,要殺一萬個和尚,這兩年陸陸續續,殺彀了九千九百九十六個無名和尚,只要等四個有名的和尚,湊成一萬,好做圓滿哩。你們去,若到城中,都是送命王菩薩!」
這下把唐長老嚇得戰戰慄栗,天下還有這麼兇惡的國度?專門殺和尚,還要殺一萬個才罷休,而且這裡都快到西天了,佛祖都不管的嗎?
當然,佛祖不是不想管,而是時候未到,不能管,這才讓觀音菩薩專門等唐僧前來,借他們的手來改變滅法國。所以當唐僧問能不能繞路時,觀音菩薩再次警告他。
那老母笑道:「轉不過去,轉不過去,只除是會飛的,就過去了也。」
觀音菩薩的潛台詞是:不能繞路,這次的任務就是給這個國家掰回來,要動腦子的。
唐僧之前說,遇到山也都是剷平了過去,說繞道就不虔誠了。現在聽到滅法國的恐怖,居然起了繞道的想法。
孫悟空見狀立馬用出火眼金睛,看出了觀音菩薩的真身,拜了下去。唐僧立馬就慌了,也跟着拜了下去,還責怪孫悟空為什麼不早說,因為他知道自己這下臉丟大發了,面對劫難居然起了逃避的心思。
其實這也怪不得唐僧,殺一萬個和尚這麼恐怖的事,還是發生在靈山腳下,連如來佛祖和觀音菩薩都不敢處理,得借取經人的手來辦,這裡的水着實有點深,也難怪一向虔誠的唐僧會有退縮的想法。
觀音菩薩的態度也很堅決,一定要把滅法國的行為糾正過來,並且不能出手傷害凡人,不然算不上過關。
那滅法國王到底為什麼要殺一萬個和尚呢?你往後看,長蘇告訴你,佛家到底對他做了啥!
滅法國現狀
我們要想知道滅法國王為什麼要殺和尚,就要從他殺和尚之前,以及殺和尚之後的局面來分析。
觀音菩薩做了一番示警和動員過後,孫悟空把唐僧安置在了滅法國郊外,自己變成一隻飛蛾進了滅法國,這裡頗有些飛蛾撲火之意。
由於之前觀音菩薩說過,滅法國王不問和尚姓名和來歷,見僧就殺,孫悟空料定這種不講人性,濫殺無辜的國度裏面肯定充斥着混亂與破敗。
可親眼所見的情況與孫悟空想像的完全不同,他看到的是一派繁榮昌盛的景象。這讓孫悟空心裏更加疑惑。
佇立在雲端里、往下觀看,只見那城中喜氣沖融,祥光蕩漾。行者道:「好個去處,為何滅法?」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當然不是!我們看一下孫悟空溜到客棧打聽情況時發生了什麼?
只見那小二走向前,吩咐:「列位官人仔細些,我這裡君子小人不同,各人的衣物行李都要小心着。」
店小二說這裡有君子,也有小人,這裡指店裡的旅客好壞不齊。這是過去提醒客人注意的套話,也說明這滅法國至少不像表面上看着那麼安穩!
孫悟空在客棧偷了客人的衣物,拿回去給唐僧等人穿上掩飾和尚身份,這裡又出現了問題,孫悟空為什麼不用個障眼法矇混過關,或者弄個瞌睡蟲讓全城人睡着偷渡過去?
長蘇認為,孫悟空還是對偷渡不感興趣,也不想蒙蔽愚弄凡人,還有可能是他依舊想要拿到滅法國的通關文牒,不然也不會變耗子偷衣服時,自報家門嚇唬店家。
行者聞言,又弄手段,攔着門厲聲高叫道:「王小二,莫聽你婆子胡說,我不是夜耗子成精。明人不做暗事,吾乃齊天大聖臨凡,保唐僧往西天取經。你這國王無道,特來藉此衣冠,裝扮我師父。一時過了城去,就便送還。」
孫悟空帶着唐僧、八戒和沙僧喬裝來到了客棧,自稱是馬販子,還有許多弟兄和馬匹在城外,孫悟空更是變出大把銀子給店家。
他們為了不引人注目,白鬧了許多笑話,最後幾人擠在了一個柜子里睡覺,還把白龍馬拴在了櫃體旁邊,然而,孫悟空卻沒想到白龍馬卻引起了一夥強盜的注意。
豈知他這店裡走堂的,挑水的,燒火的,素與強盜一夥,聽見行者說有許多銀子,他就着幾個溜出去,伙了二十多個賊,明火執杖的來打劫馬販子。
這裡再次反映出滅法國並不太平!店家與強盜勾結,專門坑害過往的行商,但這伙強盜來的太蹊蹺了!是不是與國王滅法有關係呢?
強盜的來歷
這群強盜出現的很突兀,但如果留意到前一難的細節,我們就會發現,強盜早就出現過了!
這伙強盜搶了白龍馬和孫悟空等人藏身的柜子後,在大街上被巡邏的士兵看到了,強盜只能放下寶物,奪路而逃。
那賊得了手,不往西去,倒抬向城東,殺。
強盜們準備往東逃離,而東邊正是唐僧他們過來的方向,他們剛在那裡經歷了一場劫難,遇到了金鼻白毛老鼠精,同時也在路上遇見了一座奇怪的寺廟:鎮海禪林寺。
這座寺廟有多奇怪呢?原文是這樣寫的:
殿宇凋零倒塌,廊房寂寞傾頹。斷磚破瓦十餘堆,儘是些歪梁折柱。前後盡生青草,塵埋朽爛香廚。鐘樓崩壞鼓無皮,琉璃香燈破損。佛祖金身沒色,羅漢倒卧東西。觀音淋壞盡成泥,楊柳凈瓶墜地。日內並無僧入,夜間盡宿狐狸,只聽風響吼如雷,都是虎豹藏身之處。四下牆垣皆倒,亦無門扇關居。
這座寺廟連佛祖的金身和菩薩的法相都保存不了,破敗不堪,看的唐長老暗自神傷,淚流不止,然而,當他們再往裡走時,卻發現裏面別有洞天。
那道人引定唐僧,直至三層門裡看處,比外邊甚是不同,但見那:青磚砌就彩雲牆,綠瓦蓋成琉璃殿。黃金裝聖象,白玉造階台。大雄殿上舞青光,毗羅閣下生銳氣。
這寺廟前後景象天差地別,把唐僧嚇得都不敢進去,唐僧問起緣由,那人說道
老爺,這山中多有妖邪強寇,天色清明,沿山打劫,天陰就來寺里藏身,被他把佛象推倒墊坐,木植搬來燒火。本寺僧人軟弱,不敢與他講論,因此把這前邊破房都舍與那些強人安歇,從新另化了些施主,蓋得那一所寺院。
道人說這裡強盜太多,前面是掩人耳目,留給強盜住的,後面則是真正的寺院,但他說是另外化緣,從新施主那得來的錢財。
這個寺院也不是正經寺廟, 首先這裡的人都不是真正的和尚,都是半路出家的喇嘛僧,唐僧跟他們客套的時候,管事的喇嘛說道:
不當人子!不當人子!我們不是好意要出家的,皆因父母生身,命犯華蓋,家裡養不住,才舍斷了出家,
這些喇嘛是因為家裡窮才來當和尚,難道當了和尚就不窮了?你還別說,從這喇嘛僧的打扮來看,他的日子在變成和尚後過得確實滋潤。
忽見一個和尚走來。你看他怎生模樣:頭戴左笄絨錦帽,一對銅圈墜耳根。身着頗羅毛線服,一雙白眼亮如銀。手中搖着播郎鼓,口念番經聽不真。
這喇嘛穿金戴銀,錦帽貂裘,跟大唐和尚截然不同,大唐的和尚大部分都是苦行僧,在觀音菩薩去長安找取經人時,也特地幻化成個癩和尚:疥癩形容,身穿破衲,赤腳光頭。這才是真正的僧人,完全跟這喇嘛不一樣。
喇嘛僧之所以這麼光鮮亮麗,無非兩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因為那些布施的施主許願給的錢。
二是因為那伙強盜為了安身立命給的錢。
鎮海禪林寺里,大大小小一共有七八十個喇嘛僧,能負擔的起這麼多不事生產的喇嘛,而且還能建造起別有洞天,富麗堂皇的廟宇,一般人還真沒那個財力,也沒那個需求,而在鎮海禪林寺附近,有這個財力,也有這個需求的也就剩滅法國了!
前文說過了,滅法國內的強盜很有可能就是鎮海禪林寺居住的強盜,滅法國飽受強盜悍匪的威脅,苦不堪言。
從古至今,大部分人遇到解決不了的事情,第一件事就是燒高香,求神拜佛。滅法國王也不例外,正好附近有個寺廟,出於精神上的需求,他們以舉國之力供養這座禪林寺也不是不可能。
然而與他們想像中的不一樣,他們花錢請願根本得不到回應,究其原因,這裡都是一群借佛祖之名行事的假和尚,而且這伙強盜跟他們也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鎮海禪林寺的喇嘛能和那伙強盜和平共處這麼長時間。你說他們中間沒有貓膩,我是一千個,一萬個不信!有沒有一種可能,這群喇嘛僧在玩養寇自重的把戲?
也許一開始這伙強盜跟喇嘛僧確實沒關係,他們也是真心實意的幫滅法國王請願,但是不要低估人性,尤其是在金錢、權力和美色面前,人性都是貪婪的。
不要忘記了,這群喇嘛確實不是什麼好鳥,他們都是窮苦人家出生,不懂得剋制自己,不然也不會有幾個小喇嘛抵擋不了老鼠精的誘惑,被拉走打了牙祭,成為老鼠精的口糧。
事情的真相有可能是這樣的:
滅法國一直有一群強盜肆虐,國王和百姓不堪其擾,求到了附近的鎮海禪林寺里,禪林寺的喇嘛僧一開始很認真的幫滅法國祈福,滅法國王給了他們很多金銀財寶,這群窮喇嘛的狀況得到了改變。
當喇嘛們發現侵擾滅法國的強盜和自己家門口那群強盜是同一伙人時,不由起了別樣的心思,假如強盜真的被趕跑了,滅法國的人還會不會提供這麼多財富?
於是喇嘛跟強盜串通好,沆瀣一氣,強盜還是會去滅法國打秋風,不過不會像之前那麼猖狂,滅法國每找一次喇嘛,他們就消停一段時間。就這樣,兩方合夥坑滅法國。
直到兩年前滅法國王撞破了真相,許下羅天大願,要把和尚殺個一乾二淨,喇嘛們不得已躲了起來。
這才有了唐僧問滅法國王為何要殺和尚時,滅法國王的那段說辭。
國王道:「老師是天朝上國高僧,朕失迎迓。朕常年有願殺僧者,曾因僧謗了朕,朕許天願,要殺一萬和尚做圓滿。」
滅法國王說是「因僧謗朕」,「謗」有毀謗、誹謗,指責別人過失的意思,但從國王口中說出來,可以理解為欺騙的意思,也與長蘇在前文的猜測八九不離十。
不過這又跟觀音菩薩說的話起了衝突,觀音菩薩跟唐僧說的原因是:「那國王前生那世里結下冤讎,今世里無端造罪。」
這場劫難到底是前世因,今世果;還是現世報來的快呢?國王的前世到底是誰?
國王的前世
觀音菩薩的話和國王的解釋是有出入的,但也並不衝突,因為國王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前世是何許人也,做過什麼事,和佛結過什麼仇。
一般來說,主流的論點是觀音菩薩為了強行解釋滅法國王的行為,又不肯為佛做錯事而買單,扯了一個謊,而且滅法國王的前世在書里也沒有寫出來。
其實觀音菩薩完全沒必要說謊,因為那群喇嘛已經遭到報應,終日躲在陰暗裡,並且國王殺和尚也殺的差不多了。
佛家注重因果,所以觀音菩薩說的話,有很大可能是真的。
長蘇讀完原著,也找到了最有可能是滅法國王前世的人,也知道他為何與佛結仇。
在《西遊記》原著第98回,阿難迦葉向唐僧討要人事,唐僧沒給,阿難迦葉就搬出「無字真經」給他們帶回東土,後來被燃燈佛祖派白雄尊者吹開了真經,唐僧幾人才發現是沒有字的經書,去找如來佛祖討說法,如來說了一段往事:
向時眾比丘聖僧下山,曾將此經在舍衛國趙長者家與他誦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脫,只討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黃金回來,我還說他們忒賣賤了,教後代兒孫沒錢使用。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能轉生為滅法國國王,前生前世,他也應該是個不簡單的人,舍衛國的趙長者能讓眾比丘聖僧誦念「無字真經」,福源也很深厚。
趙長者得到了佛家莫大的垂青,活着的人一輩子安安全全,死去的人也能得到超脫,趙長者理所應當多添些香油錢,他卻只給了「三斗三升黃金米粒」。
唐僧師徒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才能見到「無字真經」,並且還認不出經文,舍衛國趙長者聽了全篇,還收到了祝福,但只給了一點點錢,確實是佛祖賤賣了。
今世,趙長者轉世成了滅法國王,這一段緣法就要在他這裡了解掉,佛祖也說了「教他兒孫無錢可用」,滅法國的錢被喇嘛僧騙走了,國內連住店也分三六九等,也符合了佛祖說的話。
滅法國王要殺一萬個和尚,反正殺的都是假和尚,佛祖也不心疼,正好清除佛教中的毒瘤。在只剩四個名額的時候,剛好安排唐僧等人前來度化滅法國。
滅法國全國上下被孫悟空剃了個光頭,國王曉得孫悟空是個有法力的神仙,唐僧又是天朝來客,知道與佛門的恩怨該一筆勾銷了,所以才有了拜師改名「欽法國」這一結果。
並不是滅法國王欺軟怕硬,而是已經到了最後這個階段,是時候和解了,他把整個國家拉回到了佛祖這一邊,雙方有了再次合作的基礎,這是滅法國王最好的結局,如來不出手也情有可原,更何況國王還得到了孫悟空的許諾。
「你只把關文倒換了,送我們出城,保你皇圖永固,福壽長臻。」
「滅法國」對標的歷史事件
作者吳承恩為什麼要寫這麼「滅法國」一難?而且寫的很突兀,有點掐頭去尾,很多情節還需要讀者自己腦補想像。
「滅法國」一難對標的其實是歷史上幾次聲勢浩大的「滅佛運動」。
佛教,一直都給人一種與世無爭的印象。佛教的教義也是勸人向善。就是這樣一個溫情脈脈的教派,卻在中國的歷史上遭遇到了四次劫難,這四次劫難被後人合稱「三武一宗滅佛」。
由於佛教的興盛還使得僧尼之數繼續上升,寺院經濟持續發展,並且這些僧人還要靠他人供養,大大削弱了當地的經濟實力。
而且很有許多罪犯為逃避法律選擇出家,這讓寺廟成了藏污納垢之地。就像鎮海禪林寺那些和尚以及強盜一樣,堂而皇之的借用「佛」的名義。
「滅佛運動」也牽扯到儒釋道三家的地位問題。北周皇帝宇文邕曾就儒釋道三家地位召開辯論會。
一群道士、書生、和尚在一起的結果大家不用想也知道,自然是吵得不可開交,誰也說服不了誰。
宇文邕見討論不出個章程,乾脆一刀切。他也不打算維護道教了,直接下令「斷佛、道二教,經像悉毀,罷沙門(即僧尼)道士,並令還民」。
同年六月宇文邕下令建立通道觀,這通道觀內飾儒釋道三家的名流,任務是探尋三教的真意,彌合三教的分歧。
吳承恩在寫《西遊記》之初就提到「三教合一」,更是憑着這個理念,創造出了「菩提老祖」這一神秘角色,讓他成為孫悟空的引路人,「滅法國」一難更是給「三教合一」的理念塗抹潤色。
我叫長蘇,此文以我自己的角度看西遊,給大家提供另一種視角,歡迎大家討論,喜歡就請關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