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四大菩薩,分別是「觀世音菩薩,地藏王菩薩,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人們為了供奉他們,分別在普陀山、九華山、五台山、峨眉山為他們各建立了一個道場。而且從明代起就有了「金五台,銀普陀,銅峨眉,鐵九華」之說。
觀世音菩薩
觀世音菩薩又稱「觀自在菩薩」,阿彌陀佛的左脅侍,「西方三聖」之一。佛教認為觀世音菩薩為大慈大悲的菩薩,遇難時只要誦其名號,菩薩就會前往拯救解脫。
觀音菩薩
觀世音菩薩的道場是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山,普陀山素有「海天佛國,南海聖境」之稱。1982年普陀山被評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被稱為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普陀山南海觀音
地藏王菩薩
地藏王菩薩大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佛典記載,地藏王菩薩在過去世中,曾經幾度救出自己在地獄受苦的母親,並在久遠劫以來發願要救渡一切罪苦眾生特別是地獄眾生,所以被認為具「大孝」和「大願」的德業,也因此被尊稱為「大願地藏王菩薩」。
地藏王菩薩
地藏王菩薩的道場在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九華山,九華山山勢雄偉,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融為一體,有「東南第一山」之稱。
九華山風景
文殊師利菩薩
文殊師利菩薩,是釋迦牟尼佛的左脅侍,代表「智慧,正德」,是「華嚴三聖」之一。文殊菩薩手中持劍,代表以智慧為利劍,坐騎獅子,表示智慧之威猛。
文殊菩薩
文殊菩薩道場在山西省五台山,位居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首,而且五台山是中國唯一兼有漢地佛教和藏傳佛教的佛教道場,因此也深受西藏,內蒙等地中國少數民族的尊崇。
五台山
普賢菩薩
普賢菩薩,具足無量行願,普現於一切佛剎的大乘聖者,是婆娑世界釋迦牟尼佛的右脅侍,與釋迦牟尼佛,文殊菩薩一起被尊稱為「華嚴三聖」,代表着「理德,行德」與文殊菩薩的「智慧,正德」相對應。
普賢菩薩
普賢菩薩的道場在四川省峨眉山,此山地勢陡峭,風景秀麗,有「秀甲天下」的美譽。山路沿途有較多猴群,常常結隊向遊客討要食物,勝為峨眉山一大特色。
峨眉山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