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央嘉措的這篇「問佛」真的能筆直地擊中每個讀到它的心靈

2022年10月10日06:57:05 佛學 1227

我問佛:為何不給所有女子羞花閉月的容顏?

佛曰:那只是曇花的一現,用來蒙蔽世俗的眼,沒有什麼美可以抵過一顆純凈仁愛的心,我把它賜給每一個女子,可有人讓它蒙上了灰。

我問佛:世間為何有那麼多遺憾?

佛曰:這是一個婆娑世界,婆娑即遺憾,沒有遺憾,給你再多幸福也不會體會快樂

我問佛:如何讓人們的心不再感到孤單?

佛曰:每一顆心生來就是孤單而殘缺的,多數人帶着這種殘缺度過一生;只因與能使它圓滿的另一半相遇時不是疏忽錯過,就是已失去了擁有它的資格。

我問佛:如果遇到了可以愛的人,卻又怕不能把握該怎麼辦?

佛曰:留人間多少愛,迎浮世千重變,和有情人,做快樂事,別問是劫是緣。

我問佛:如何才能如你般睿智?

佛曰:佛是過來人,人是未來佛 佛把世間萬物分為十界:佛,菩薩,聲聞,緣覺,天,阿修羅,人,畜生,餓鬼,地獄;

天,阿修羅,人,畜生,餓鬼,地獄。為六道眾生;六道眾生要經歷因果輪迴,從中體驗痛苦。在體驗痛苦的過程中,只有參透生命的真諦,才能得到永生。鳳凰,涅盤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心不變,萬物皆不變。 

佛曰:坐亦禪,行亦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春來花自青,秋至葉飄零,無窮般若心自在,語默動靜體自然。

佛曰:萬法皆生,皆系緣份,偶然的相遇,暮然的回首,註定彼此的一生,只為眼光交匯的剎那。

緣起即滅,緣生已空。 

我也曾如你般天真

佛門中說一個人悟道有三階段:「勘破、放下、自在。」

我問佛:為什麼總是在我悲傷的時候下雪

佛曰:冬天就要過去,留點記憶

我問佛:為什麼每次下雪都是我不在意的夜晚

佛曰:不經意的時候人們總會錯過很多真正的美麗

我問佛:那過幾天還下不下雪

佛曰:不要只盯着這個季節,錯過了今冬


倉央嘉措的這篇「問佛」真的能筆直地擊中每個讀到它的心靈 - 天天要聞

誰能想像這是來自三百年前的文字,出自一位二十歲出頭的達賴喇嘛之手,十六年前第一次讀到他的時候就筆直地擊中了我的心靈。

「自信」如他

住進布達拉宮,我是雪域最大的王;

流浪在拉薩街頭,我是世間最美的情郎。

「多情」如他

貝齒微張笑靨開,雙眸閃電座中來;

無端覷看情郎面,不覺紅渦暈兩腮。

「隨性」如他

行事曾叫眾口嘩,本來白璧有微瑕;

少年瑣碎零星步,曾到拉薩賣酒家。

「浪蕩」如他

少年浪跡愛章台,性命唯堪寄酒懷;

傳語當壚諸女伴,卿如不死定常來。

「失望」如他

生小從來識彼姝,問渠家世是狼無;

成堆血肉留難住,奔去荒山何所圖。

「茫然」如他

不觀生滅與無常,但逐輪迴向死亡;

絕頂聰明矜世智,嘆他於此總茫茫。

「不安」如他

抱慣嬌軀識重輕,就中難測是深情;

輸他一種覘星術,星斗彌天認得清。

「洒脫」如他

結盡同心締盡緣,此生雖短意纏綿,

與卿再世相逢日,玉樹臨風一少年

「痴情」如他

情痴急相問,可否長相依;

伊言除死別,絕不願生離。

「抗爭」如他

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

他的文字里唯獨沒有「後悔」他遵循自己的時鐘。

他說:「這佛光閃閃的高原,三步兩步便是天堂,卻仍有那麼多人,因心事過重,而走不動」可他自己卻也是其中一個,他能看破紅塵,卻又熱戀紅塵。


倉央嘉措的這篇「問佛」真的能筆直地擊中每個讀到它的心靈 - 天天要聞

佛學分類資訊推薦

一個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認知低下」的人 - 天天要聞

一個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認知低下」的人

01佛陀說過,智慧不可傳。在佛陀看來,這塵世間真正的智慧,都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對於那些悟性不夠的人,哪怕你傾囊相授,也只能是對牛彈琴,毫無作用。對此,不少人都疑惑,人與人之間的悟性,真的就相差極大嗎?很遺憾地說,人與人之間的悟性、認知差距,比人與哈士奇之間的物種差距還要大。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節,老話「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 天天要聞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節,老話「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節,這是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節日,許多地方都會舉行相應的慶祝活動。然而,老話「最怕四月初八雨」卻讓人對這一天降雨產生了恐懼。那麼,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呢?下雨又有哪些可怕之處呢?四月初八浴佛節的由來四月初八浴佛節,又稱佛誕日,是佛教的重要節日之一。
這個「寶」要趕快找到? - 天天要聞

這個「寶」要趕快找到?

緣生如幻,自性本空。大家好,歡迎收看《妙志禪悟》,我是妙志。本期視頻給大家帶來的內容是:這個"寶"要趕快找到?接下來請花幾分鐘時間收看。佛教里形容菩提心叫"菩提心妙寶",就是指每個人覺醒之後的心靈的力量。但這心靈的力量裏面又是無我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
想不到葫蘆島還藏着一座寶寺,建築錯落有致,佛法景緻富有禪意 - 天天要聞

想不到葫蘆島還藏着一座寶寺,建築錯落有致,佛法景緻富有禪意

何為明性?明性既明心見性,在佛教當中的意思是真心顯露出來而測地見到自己的本來面目。可以理解為,明性即為本我!我們常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知己也是明性的一種,如果連自己的本來面目都不知道,又該如何認識這個世界呢。也許只有認識本我,才能夠又勇氣面對一切苦難。
四月四「菩薩生日」不一般「百年難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樣 - 天天要聞

四月四「菩薩生日」不一般「百年難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樣

頭兒,四月四到了,俺們東北的人都知道這一天,有個特殊的名字,叫「菩薩生日」。你信不信,這可是百年難遇的大吉日呢!咱們來看看,這個菩薩生日有啥不一樣的地方吧。有福之人,評論區留下一句:「一順百順,菩薩保佑」,為自己、為孩子、為全家接福納福。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後遁入空門,還有1人當了居士 - 天天要聞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後遁入空門,還有1人當了居士

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此文僅在今日頭條發佈,任何平台不得搬運,搬運必究「信仰」一詞最早便是源於佛教經典之中,佛典中所闡述的"信仰"乃是對於天地萬物以及祖先的尊敬與景仰,這兩者的有機融合便構成了我們今日所熟知的"信仰"之定義。
中國那麼多寺廟,為什麼他們家那麼好看 - 天天要聞

中國那麼多寺廟,為什麼他們家那麼好看

很多人都把靜安寺稱為「中國最貴的寺廟」,因為它地處在上海最繁華的商圈之一 —南京西路。而它周邊更是車水馬龍,鄰邊也多是商場和寫字高樓。來寺廟的信眾更是數不勝數。它為什麼會在這?經歷了什麼?又為什麼強調要造得金碧輝煌?
弘一法師李叔同:圓寂前拒絕吃藥,將遺囑和後事托與妙蓮法師 - 天天要聞

弘一法師李叔同:圓寂前拒絕吃藥,將遺囑和後事托與妙蓮法師

關於「天才」的傳聞,從古至今從未有過停歇,似乎每個時代都會湧現出那麼幾個天賦異稟的能人,展現出超越常人的智慧。對普通人而言,德、智、體、美、勞,一生能精通於幾樣就很是不易,想要做到全知全能就好比「難於上青天」。可在李叔同的眼中,這些都是彈指間就熟練掌握的技巧。
提升認知,堅定信念,才會開始真修 - 天天要聞

提升認知,堅定信念,才會開始真修

一門深入,長時熏修。熏修就是多了解佛法方方面面的知識,提升認知。正確的認知,幫助我們少走彎路。才能堅定念佛。我最近在跟大家介紹一些基本的佛法方面的知識,包括八正道,包括很多高僧大德的一些事迹,以及各個中派的情況等等。這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