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滅一國——大唐王玄策三次出使印度

2022年10月02日17:35:03 佛學 1993

公元631年,大唐高僧玄奘西行求法至印度,宣講大乘佛教的教義,名聲鵲起,引起了北部印度統治者戒日王的注意。戒日王多次會晤玄奘,對大唐文化十分嚮往,當即組建使團,出訪大唐。

643年,時任嶺南道融州黃水縣令的王玄策奉命作為副使,跟隨正使李義表護送戒日帝國使節回國。他們經過吐蕃和尼婆羅,於同年十二月到達目的地,受到熱烈歡迎。使團在戒日帝國治下的各封國遊歷了很長時間,了解風土人情,遊覽名勝古迹。645年,使團在佛教聖地摩訶菩提寺立碑紀念後啟程回國。


一人滅一國——大唐王玄策三次出使印度 - 天天要聞

第一次出訪在北部印度造成了巨大影響,各封國紛紛遣使上貢。唐朝為了送歸各國使臣並取得印度製糖法,於647年派王玄策為正使、蔣師仁為副使出使印度。使團到達前,戒日王在恆河晨浴溺水而死,大臣阿羅那順篡位稱王。戒日帝國作為一個鬆散的聯盟國家,立即陷入混亂,各封國紛紛割據獨立。

王玄策一行進入戒日帝國後,阿羅那順擔心陰謀敗露,招致唐和吐蕃的干涉,派出兩千軍隊向使團發起攻擊。王玄策帶領使團三十餘人與敵軍交戰,力盡被擒,敵人趁機劫掠諸國貢獻的財物。


一人滅一國——大唐王玄策三次出使印度 - 天天要聞

王玄策、蔣師仁抓住機會逃離,一路輾轉來到吐蕃西部。王玄策發檄文向吐蕃屬國泥婆羅和西域各國徵召軍隊,得到七千泥婆羅騎兵和一千西域兵。吐蕃贊普松贊干布也派來吐蕃兵一千兩百人相助。王玄策與蔣師仁率聯軍進攻阿羅那順的都城茶鎛和羅,大戰三天,攻破茶鎛和羅城,斬首三千級,敵軍被趕入恆河溺死者不下萬人。

阿羅那順逃走後,收攏殘兵再次與聯軍交戰,被蔣師仁擒獲,俘斬千人。阿羅那順的妻子在乾陀衛江負隅頑抗,也被蔣師仁擊敗,俘獲王室成員及百姓一萬兩千人,牲畜三萬頭。北部印度大為震動,五百八十座大小城邑投降。各國紛紛獻上牛馬、軍械、寶物犒軍,表示順服。

648年5月,王玄策將俘獲的阿羅那順及王室、百姓、牛馬送到長安獻俘。唐太宗教訓阿羅那順說:「夫人耳目玩聲色,口鼻耽臭味,此敗德之原也。婆羅門不劫吾使者,寧至俘虜邪?」得意之情,溢於言表。


一人滅一國——大唐王玄策三次出使印度 - 天天要聞

北部印度對中國來說太過遙遠,整體實力也不出眾,加上此時大唐的文治武功都處在巔峰,因此王玄策的功績並未受到重視,僅被唐太宗封為朝散大夫。但王玄策兩次出使,開拓了從西藏通向印度的路線,促進了唐朝和北部印度的友好往來及文化交流。657年第三次出使印度,他還取得了製糖法,帶回了製糖工匠,為中國在世界蔗糖文化中發揮重要作用奠定了基礎。

佛學分類資訊推薦

一個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認知低下」的人 - 天天要聞

一個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認知低下」的人

01佛陀說過,智慧不可傳。在佛陀看來,這塵世間真正的智慧,都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對於那些悟性不夠的人,哪怕你傾囊相授,也只能是對牛彈琴,毫無作用。對此,不少人都疑惑,人與人之間的悟性,真的就相差極大嗎?很遺憾地說,人與人之間的悟性、認知差距,比人與哈士奇之間的物種差距還要大。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節,老話「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 天天要聞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節,老話「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節,這是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節日,許多地方都會舉行相應的慶祝活動。然而,老話「最怕四月初八雨」卻讓人對這一天降雨產生了恐懼。那麼,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呢?下雨又有哪些可怕之處呢?四月初八浴佛節的由來四月初八浴佛節,又稱佛誕日,是佛教的重要節日之一。
這個「寶」要趕快找到? - 天天要聞

這個「寶」要趕快找到?

緣生如幻,自性本空。大家好,歡迎收看《妙志禪悟》,我是妙志。本期視頻給大家帶來的內容是:這個"寶"要趕快找到?接下來請花幾分鐘時間收看。佛教里形容菩提心叫"菩提心妙寶",就是指每個人覺醒之後的心靈的力量。但這心靈的力量裏面又是無我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
想不到葫蘆島還藏着一座寶寺,建築錯落有致,佛法景緻富有禪意 - 天天要聞

想不到葫蘆島還藏着一座寶寺,建築錯落有致,佛法景緻富有禪意

何為明性?明性既明心見性,在佛教當中的意思是真心顯露出來而測地見到自己的本來面目。可以理解為,明性即為本我!我們常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知己也是明性的一種,如果連自己的本來面目都不知道,又該如何認識這個世界呢。也許只有認識本我,才能夠又勇氣面對一切苦難。
四月四「菩薩生日」不一般「百年難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樣 - 天天要聞

四月四「菩薩生日」不一般「百年難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樣

頭兒,四月四到了,俺們東北的人都知道這一天,有個特殊的名字,叫「菩薩生日」。你信不信,這可是百年難遇的大吉日呢!咱們來看看,這個菩薩生日有啥不一樣的地方吧。有福之人,評論區留下一句:「一順百順,菩薩保佑」,為自己、為孩子、為全家接福納福。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後遁入空門,還有1人當了居士 - 天天要聞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後遁入空門,還有1人當了居士

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此文僅在今日頭條發佈,任何平台不得搬運,搬運必究「信仰」一詞最早便是源於佛教經典之中,佛典中所闡述的"信仰"乃是對於天地萬物以及祖先的尊敬與景仰,這兩者的有機融合便構成了我們今日所熟知的"信仰"之定義。
中國那麼多寺廟,為什麼他們家那麼好看 - 天天要聞

中國那麼多寺廟,為什麼他們家那麼好看

很多人都把靜安寺稱為「中國最貴的寺廟」,因為它地處在上海最繁華的商圈之一 —南京西路。而它周邊更是車水馬龍,鄰邊也多是商場和寫字高樓。來寺廟的信眾更是數不勝數。它為什麼會在這?經歷了什麼?又為什麼強調要造得金碧輝煌?
弘一法師李叔同:圓寂前拒絕吃藥,將遺囑和後事托與妙蓮法師 - 天天要聞

弘一法師李叔同:圓寂前拒絕吃藥,將遺囑和後事托與妙蓮法師

關於「天才」的傳聞,從古至今從未有過停歇,似乎每個時代都會湧現出那麼幾個天賦異稟的能人,展現出超越常人的智慧。對普通人而言,德、智、體、美、勞,一生能精通於幾樣就很是不易,想要做到全知全能就好比「難於上青天」。可在李叔同的眼中,這些都是彈指間就熟練掌握的技巧。
提升認知,堅定信念,才會開始真修 - 天天要聞

提升認知,堅定信念,才會開始真修

一門深入,長時熏修。熏修就是多了解佛法方方面面的知識,提升認知。正確的認知,幫助我們少走彎路。才能堅定念佛。我最近在跟大家介紹一些基本的佛法方面的知識,包括八正道,包括很多高僧大德的一些事迹,以及各個中派的情況等等。這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