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僧這首「頓悟」詩,勝過所有雞湯,最後兩句很經典

2022年10月02日13:36:11 佛學 1041

一朵女子,風輕雲淡

歡迎關注槐序,這裡有最美古詩詞

…..

詩僧這首「頓悟」詩,勝過所有雞湯,最後兩句很經典 - 天天要聞

- 心即是佛 -

何為魔?

何為佛?

「學道人,若欲得成佛,一切佛法總不用學。唯學無求無着,無求即心不生,無着即心不滅,不生不滅即是佛」

佛與魔,一念只差。

唯說一心,分別即魔,忘機即佛。

這便是唐代大乘佛教高僧黃檗希運禪師的「心佛」理念:

諸佛與眾生,唯是一心,更無別法。此心無始已來,不曾生,不曾滅,不青不黃,無形無相。不屬有無,不計新舊,非長非短,非大非小,超過一切限量、名言、蹤跡、對待。當體便是,動念即差。猶如虛空,無有邊際,不可測度。惟此一心即是佛,佛與眾生更無差異。

黃檗(bò),別名黃櫱、黃檗希運,號稱黃櫱禪師,是唐代著名的得道高僧,擅詩擅文,門下弟子眾多。

唐武宗會昌年間,朝臣裴休在洪州鍾陵縣兩次記錄黃櫱禪師的語錄,收在《鍾陵綠》中,後整編進《傳心法要》廣為流傳。

另,黃檗禪師為宣城敬亭山廣教寺之肇基者,故鷲峰改為黃檗山。

今天我們就講一首黃檗禪師筆下,一首廣為人知的經典詩篇。

詩僧這首「頓悟」詩,勝過所有雞湯,最後兩句很經典 - 天天要聞

- 詩文賞析 -

….

塵勞迥脫事非常,緊把繩頭做一場。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出自黃檗禪師的《上堂開示頌

作為佛門禪宗的一代高僧,黃檗這首「詠梅」詩反而沒有過多雕琢,甚至充滿的紅塵入世之理,落筆樸素輕潔,卻言簡意賅,尤勝現代諸多心靈雞湯。

特別是最後兩句,更是千古經典,為許多文人雅士「掛壁」之作,用於自省。

上堂開示頌:講經佈道時所言;

塵勞:佛家謂世俗事務的煩惱;

迥脫:指超脫;

緊把:可解為收緊。

詩僧這首「頓悟」詩,勝過所有雞湯,最後兩句很經典 - 天天要聞

詩文大意為:

想要擺脫世俗中的凡心塵念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須收緊腰帶、俯下身子在自己從事的事業上埋頭苦幹;如果不經歷凜冬的刺骨嚴寒,梅花怎麼會有撲鼻的芳香。

大道至簡,尤是黃檗這首「詠物銘志」詩,簡單幾句就點名了「求功」的要害。

無論是佛家子弟,還是紅塵中人,人生都是一場漫長的修行,想要求得因果,必須有超乎於常人的付出,如此才能功德圓滿。

「塵勞迥脫事非常,緊把繩頭做一場」

這兩句詩接近於白話文,且引用的古代民間的俗語,生活氣息很濃厚,這也體現了黃檗的理念不脫離於實際。

世間事大多都是如此,九分用功一分天運,水到渠成,功至而就。

天堂若無難走路,凡塵哪個不成仙?

所以說,無論做任何事,都需要付出辛苦,一味地享受安逸,最終只能一事無成。

這也符合「苦修」的概念。

詩僧這首「頓悟」詩,勝過所有雞湯,最後兩句很經典 - 天天要聞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這兩句詩太經典,可謂是人盡皆知,但人人都明白的道理,未必每個人都會遵行,所以映襯前兩句詩,深深體現了「知行合一」的至高真理。

凡事去實踐了,付諸了努力,才能求得善果。

我們也總是告訴自己去努力,但捫心自問,我們真的付出了「聞雞起舞」這般的辛苦嗎?哪怕是莘莘學子,也要「書讀百遍」才能「其義自見」。

梅花能在寒冬里綻放,吐露芳香,是因為經過了冰與雪的淬鍊,香氣才撲鼻動人。

縱觀整首詩,黃檗禪師就是在講述這樣一個道理,借梅花傲雪迎霜、凌寒獨放的性格,鼓勵世人克服困難、立志成就事業的決心。

詩僧這首「頓悟」詩,勝過所有雞湯,最後兩句很經典 - 天天要聞

梅本身就擁有高貴的品格,范成大曾在《梅譜 · 前序》中寫:梅,天下之尤物,無問智愚賢不肖,莫敢有異議。

王安石更有「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之句,梅雪互映,盧梅坡亦有「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這樣深富人生哲理之句。

梅者自然須耐得住寒苦,才能飄香四溢,賞心悅目。

所以這首詩,值得我們去深入了解,成為人生的座右銘。

- END -

#頭條創作挑戰賽#

佛學分類資訊推薦

一個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認知低下」的人 - 天天要聞

一個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認知低下」的人

01佛陀說過,智慧不可傳。在佛陀看來,這塵世間真正的智慧,都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對於那些悟性不夠的人,哪怕你傾囊相授,也只能是對牛彈琴,毫無作用。對此,不少人都疑惑,人與人之間的悟性,真的就相差極大嗎?很遺憾地說,人與人之間的悟性、認知差距,比人與哈士奇之間的物種差距還要大。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節,老話「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 天天要聞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節,老話「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節,這是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節日,許多地方都會舉行相應的慶祝活動。然而,老話「最怕四月初八雨」卻讓人對這一天降雨產生了恐懼。那麼,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呢?下雨又有哪些可怕之處呢?四月初八浴佛節的由來四月初八浴佛節,又稱佛誕日,是佛教的重要節日之一。
這個「寶」要趕快找到? - 天天要聞

這個「寶」要趕快找到?

緣生如幻,自性本空。大家好,歡迎收看《妙志禪悟》,我是妙志。本期視頻給大家帶來的內容是:這個"寶"要趕快找到?接下來請花幾分鐘時間收看。佛教里形容菩提心叫"菩提心妙寶",就是指每個人覺醒之後的心靈的力量。但這心靈的力量裏面又是無我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
想不到葫蘆島還藏着一座寶寺,建築錯落有致,佛法景緻富有禪意 - 天天要聞

想不到葫蘆島還藏着一座寶寺,建築錯落有致,佛法景緻富有禪意

何為明性?明性既明心見性,在佛教當中的意思是真心顯露出來而測地見到自己的本來面目。可以理解為,明性即為本我!我們常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知己也是明性的一種,如果連自己的本來面目都不知道,又該如何認識這個世界呢。也許只有認識本我,才能夠又勇氣面對一切苦難。
四月四「菩薩生日」不一般「百年難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樣 - 天天要聞

四月四「菩薩生日」不一般「百年難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樣

頭兒,四月四到了,俺們東北的人都知道這一天,有個特殊的名字,叫「菩薩生日」。你信不信,這可是百年難遇的大吉日呢!咱們來看看,這個菩薩生日有啥不一樣的地方吧。有福之人,評論區留下一句:「一順百順,菩薩保佑」,為自己、為孩子、為全家接福納福。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後遁入空門,還有1人當了居士 - 天天要聞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後遁入空門,還有1人當了居士

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此文僅在今日頭條發佈,任何平台不得搬運,搬運必究「信仰」一詞最早便是源於佛教經典之中,佛典中所闡述的"信仰"乃是對於天地萬物以及祖先的尊敬與景仰,這兩者的有機融合便構成了我們今日所熟知的"信仰"之定義。
中國那麼多寺廟,為什麼他們家那麼好看 - 天天要聞

中國那麼多寺廟,為什麼他們家那麼好看

很多人都把靜安寺稱為「中國最貴的寺廟」,因為它地處在上海最繁華的商圈之一 —南京西路。而它周邊更是車水馬龍,鄰邊也多是商場和寫字高樓。來寺廟的信眾更是數不勝數。它為什麼會在這?經歷了什麼?又為什麼強調要造得金碧輝煌?
弘一法師李叔同:圓寂前拒絕吃藥,將遺囑和後事托與妙蓮法師 - 天天要聞

弘一法師李叔同:圓寂前拒絕吃藥,將遺囑和後事托與妙蓮法師

關於「天才」的傳聞,從古至今從未有過停歇,似乎每個時代都會湧現出那麼幾個天賦異稟的能人,展現出超越常人的智慧。對普通人而言,德、智、體、美、勞,一生能精通於幾樣就很是不易,想要做到全知全能就好比「難於上青天」。可在李叔同的眼中,這些都是彈指間就熟練掌握的技巧。
提升認知,堅定信念,才會開始真修 - 天天要聞

提升認知,堅定信念,才會開始真修

一門深入,長時熏修。熏修就是多了解佛法方方面面的知識,提升認知。正確的認知,幫助我們少走彎路。才能堅定念佛。我最近在跟大家介紹一些基本的佛法方面的知識,包括八正道,包括很多高僧大德的一些事迹,以及各個中派的情況等等。這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