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來訪者,他感到身邊都是惡人、諸事不順,讓他倍感厭煩與苦悶,我給他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慧能流浪到法性寺,聽見一僧道「風吹幡動」,又聽一僧說「幡動而知風吹」,慧能卻道:「非風動,非幡動,仁者心動。」
慧能的意思是:你們辯論不休的原因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而是你們作為修行人的心在躁動,心不清凈啊。
佛學告訴我們「相由心生」,這個詞來源於佛教《無常經》,原文是「世事無相,相由心生,可見之物,實為非物,可感之事,實為非事。」
《情緒自救》書中講到,我們對待事物的內心所想會影響對外在事物的看法,其實很多時候事情的真相併非我們認為的那樣,只不過是因為我們內心的狀態改變了這件事的性質而已。(強烈建議看看這本書)
這裡和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
蘇東坡到寺院和佛印禪師盤腿而坐,進入禪觀。下座後,蘇東坡問佛印禪師:「你在禪修中,看我像什麼?」佛印禪師說:「像一尊佛。」蘇東坡心想:「佛印禪師說我像佛,我說他像什麼,他都無法辯駁了。」於是他對禪師說:「我在禪觀中看你像一堆牛糞。」
佛印禪師聽了,只是笑笑,沒說話。蘇東坡回家後和他的妹妹蘇小妹興高采烈地說了這件事。蘇小妹聽後,卻說:「哥哥,你輸得好慘啊!」蘇東坡不解,蘇小妹解釋說:「佛門講;世間萬相,唯心所造。佛印禪師心中有佛,所以看你像一尊佛;而你呢?看禪師像一堆牛糞,說明什麼?」蘇東坡聽後,面紅耳赤。
我們都有過這樣的體會,當我們心情明朗,外界的鳥語花香會讓我們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自然的美好,而當我們心情不佳的時候,彷彿鳥鳴聲也變得吵鬧、花的香氣也開始刺鼻。
我們總能看到有些人對待身邊的人諸多苛責、百般挑剔,認為所有人都是惡人,所有事情都不順暢,那麼只能說明他的心境也是如此不明朗。
當我們處於焦慮、抑鬱的時候,我們應該做什麼呢?
一、對自己寬容一些
當我們正在遭受着不良情緒的影響,對身心都造成了一定的傷害,也許我們身邊總會有人站出來指責我們的脆弱,這種指責彷彿在無時無刻不再告訴我們:我們擁有不良情緒,是我們的過錯。
然而在這個時候,我們更應該對自己寬容一些,因為只有我們自己知道,我們是多麼想讓自己積極生活、努力工作,回到曾經的那個自己。
因此,當我們再次感受到了被負面情緒所裹挾,我們要擁抱自己,告訴那個受傷的自己:你辛苦了,我看到了你的不容易,我會一直陪伴你。
二、活在當下
《你就是自己的心理醫生》書中講到:決定人一生幸福的關鍵不是過去發生了什麼,而是你對當下的專註,以及你為此刻所做的人生定義。
我們總是在後悔曾經做出的決定、也在為未來而擔憂,但其實,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是當下,當下我們身邊愛我們的親人、當下我們的還不錯的工作、當下陪伴我們的友人,以及當下我們感受到的溫暖的陽光。
也許從今天開始,我們要學會放下那些擔憂,體會當下的感受,過去的已然過去,未來還很遙遠,享受現在,才是我們最應該做的事情。
因此,讓我們更愛自己一些、對自己更加寬容,當我們的心情逐漸明朗,那麼,我們看到的世界將會大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