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山自敘年譜36集,憨山師冠巾說法,易居士七十齣家

2022年07月01日18:54:19 佛學 1218

各位善知識,大家好!我是神話居士,我們繼續介紹《憨山老人自敘年譜實錄》中的故事,上集講到憨山大師收了三個得力的俗家弟子,在當地以弘揚佛法。

憨山自敘年譜36集,憨山師冠巾說法,易居士七十齣家 - 天天要聞

接着就來到了萬曆二十六年的夏天,憨山想起了他當初入獄時,紫柏曾經在廬山發下誓願,要念誦一百遍《法華經》,來祈禱憨山平安。但是一百遍還沒有念完,憨山就出獄了,為了感謝佛恩,也為了完成紫柏大師的發願,憨山決定和弟子們一起念誦《法華經》。

在眾人的幫助下,憨山在軍營一處偏僻的地方找了房屋,改造成一個禪堂,安頓那些從北方趕來依止的弟子們。有性融、如乾等等。另外還廣州法性寺的一批僧人,如通岸、超逸、通炯等人,一共有幾十個。他們都願意皈在憨山大師的門下,一同誦讀《法華經》。

此時的憨山大師,因為被剝奪了僧籍,是一個俗家的身份。所以他就學習南宋高僧大慧宗杲禪師的方法,也就是「冠巾說法」。大慧宗杲禪師是首創「參話頭」之人,因為他不滿秦檜的投降政策,當時也是被陷害除去了僧籍,發配到嶺南。一路上跟隨着很多弟子,當時宗杲禪師雖然穿上了俗家衣服,但他仍然為弟子們不斷開示。這就是「冠巾說法」的由來,於是憨山大師就開始給弟子們講解《法華經》。

憨山自敘年譜36集,憨山師冠巾說法,易居士七十齣家 - 天天要聞

在《妙法蓮華經》中有一章《見寶塔品》,說的是世尊在講經的時候,忽然從地上湧出一座七寶塔,十分莊嚴,塔中還發出了讚歎的聲音,當時眾人就很疑惑,問怎麼回事? 世尊就告訴大家:這座寶塔中有一個多寶如來,是過去佛,曾經發下了宏大誓願,要在他滅度之後,於十方國土中,但凡有佛演說《妙法蓮華經》,他的塔廟就會從地下湧出,為說法者作證和讚美,所以此經很殊勝。

憨山大師講到此處,闡明一個道理,就是在我們生活的這個娑婆世界,每個人的眼前,其實就有一個現成的華藏世界。但是佛祖為什麼要講說「聲聞、緣覺、菩薩」這三乘教法呢?究其原因就是因為眾生的根器各有不同,無法理解現成的華藏世界,所以才因材施教,方便說法。

《法華經》中指出:「十方國土中,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也就是:「唯此一事實,餘二則非真。」於是憨山大師將自己的見解,撰寫成一篇文章,叫做《法華擊節》,讓弟子們學習。在講經期間,有許多俗家弟子也每天前來聽講,其中有十幾人是剛入佛門,在他們的請求之下,憨山大師為他們受了五戒,成為正式的「優婆塞」。主持受戒儀式的是憨山座下的幾名出家弟子。

憨山自敘年譜36集,憨山師冠巾說法,易居士七十齣家 - 天天要聞

既然說到皈依,如果朋友們您現在覺得已經很信仰佛法了,那麼就去附近找一個有緣的寺廟,辦理一下皈依,就相當於入學了,自然會有佛力的加持。我就是在多年前,我們附近的一個小禪宗寺廟辦理的皈依,並未去遠方,其實在哪兒辦皈依都是可以的,唯有誠心最好。因為我們畢竟生活在一個有相的娑婆世界,初學者很難達到無相無我的三輪體空境界,只是一味口頭理論,往往會陷入狂禪自欺,是不可取的。只有腳踏實地去實修實證才是穩妥之法。

接下來,憨山大師發現這些嶺南的居士們,雖然很虔誠,但是佛學基礎很差,也不了解修行的具體方法。於是憨山大師就給他們講授了「念佛三昧」的法門,讓他們組成了一個「念佛社」,制定了一些規章制度,每個月聚會進行定期念佛。

憨山大師在文章《示優婆塞結念佛社》當中,是這樣開示的,我節選其中的一些語句如下:「吾佛住世,隨機教化,譬若時雨,無不蒙潤。以佛性而觀眾生,則無一生而不可度。以自心而觀佛性,則無一人而不可修。六祖曰:人有南北,佛性豈有南北。此語一出,如雷驚蟄。」

憨山自敘年譜36集,憨山師冠巾說法,易居士七十齣家 - 天天要聞

「故而嶺南,為禪道佛法之源頭也。覺則眾生是佛,迷則佛是眾生,我等所念之佛,即自性彌陀。諸位若能念念不忘,心心彌陀,則極樂家鄉即在眼前,又何必遠求於十萬億國之外。」

「所以說:心凈則國土凈,心穢則國土穢。是則一念噁心起,刀林劍樹。一念善心生,寶地華池。諸善男子,當念生死事大,無常迅速,一失人身,萬劫難復。多多努力,珍重珍重!」憨山大師這種念「自性彌陀」的方法,簡單易行,契合一般儒家知識分子的性格,所以居士們的「念佛社」,漸漸吸引了很多人加入。

前面我們介紹過一個居士,叫做易真潭,他在高州電白縣的苦藤嶺,辦了一個「施茶庵」。舉辦到萬曆二十六年的時候,易真潭居士委託兩位行者,來到了廣州。找到了憨山大師,想募集一些資金,在施茶庵的原址上面修建一個道場。

另外,這兩名行者也想出家受戒,憨山大師就幫他們完成了心愿。隨後,憨山又找到了高州的「司理官」,此人姓萬,希望萬大人能夠幫助易真譚居士,完成這一善舉,得到了萬大人的支持。於是憨山又親自撰寫了一篇募捐的疏文,萬大人率先帶頭捐款,並且帶動了很多人,經過易真譚等人的共同努力。一年之後,苦藤嶺的施茶庵終於擴建完成了,憨山大師命名為「化城庵」。

「化城」兩個字的典故來源,是出自《法華經》中七個比喻之一。「化城」就是變化出來的城,臨時讓人休息的,並不是真實之城。用來比喻小乘的涅槃果位,是「有餘涅槃」,並不是究竟的「無餘涅槃」。所以「化城庵」這個名字,很符合苦藤嶺的情況,正是旅行之人,半途休息之所。

憨山自敘年譜36集,憨山師冠巾說法,易居士七十齣家 - 天天要聞

憨山大師和易真潭居士,一直都相處深厚,過了多年後,易居士全部完成了他的俗家任務,就是孝敬父母和兒婚女嫁。已經達到七十歲高齡,於是他就跑到了曹溪,投在憨山大師門下,正式出家為僧了,憨山大師給他取了一個法名,叫做「福城」,屬於福字輩,和福征,福善他們一輩,令他專修凈土宗,念佛求生極樂。

從這個事情令我想起了,2020年的11月,台灣的著名漫畫家,72歲的蔡志忠老先生,他在禪宗祖庭嵩山少林寺的藏經閣,正式「剃度」出家,法名叫「延一」,拜少林寺的方丈為師,令人讚歎。其實文化界的名人,也有很多出家或者過着出家人的生活,比如霍元甲的扮演者黃元申居士,歌唱家李娜林黛玉的扮演者陳曉旭等等。他們其實是找到了一種心靈的歸宿,放下了浮世繁華。

憨山自敘年譜36集,憨山師冠巾說法,易居士七十齣家 - 天天要聞

接着來到了萬曆二十六年的秋天,憨山大師閑暇之餘,就和鏡心靈洲和尚,一同去遊覽廣州附近的風景名勝。當他們遊覽到蘇東坡當年被貶謫,居住過的「東坡堂」時,憨山讀了蘇東坡寫的的悟前生詩,當時有一種「爽然自失」的感覺。

於是憨山在文章《示靈洲鏡上人》中寫道:「與鏡心上人,過東坡堂,讀悟前身詩,又爽然自失,恍然若睹舊遊。是知天地一幻具,萬法一幻叢,出沒一幻跡,死生一幻場,江山一幻境,鱗甲羽毛一幻物,聖凡一幻眾,爾我一幻遇耳。」

「老人猛思昔游海門故事,今此地見東坡如前身,因嘆人生生死幻化去來夢事。若以法界海慧照之,則三際十方,當下平等。天宮凈土,一道齊平。心佛眾生,了無差別。鑊湯罏炭,實際清涼。草樹庭莎,風帆沙鳥,煙雲變狀,日月升沉,舉目對揚,無非普現色身三昧也。」

「上人號曰鏡心,是以心為鏡耶,是以鏡照心耶?若以心為鏡,則老盧道:明鏡亦非台。非台則無鏡可寄。若以鏡照心,心本無相,又何從而照之耶?如此非心則非鏡,非鏡則非心。心鏡兩非,名從何立?如此則上人名是假名,名假則真亦非真。是則所讀之般若,又豈有文言字句,寄於齒頰之端耶?上人苟能悟此法門,則江光水色,鳥語潮音,皆演般若實相。晨鐘暮鼓,送往迎來,皆空生晏坐石室見法身時也。」

憨山自敘年譜36集,憨山師冠巾說法,易居士七十齣家 - 天天要聞

憨山大師感嘆人生如同一場夢境,天地江山、你我之間都只是一場幻遇而已。又開導鏡心上人諸相非相,言語道斷。鳥語潮音都是般若實相。其實在《楞嚴經》中,有一偈語就說得很好:凈極光通達,寂照含虛空,卻來觀世間,猶如夢中事。

唐朝詩人白居易,號稱香山居士,他對於佛法也有相當的證悟,曾經寫過一首《讀禪經》,寫的特別好,原文是這樣的:「須知諸相皆非相,若住無餘卻有餘。言下忘言一時了,夢中說夢兩重虛。空花豈得兼求果,陽焰如何更覓魚。攝動是禪禪是動,不禪不動即如如。」

接着來到了萬曆二十六年的冬天,憨山的好友丁右武,他被朝廷赦免了,終於可以回故鄉南昌去了。丁右武是萬曆二十四年被貶謫到廣州的,萬曆二十五年時,廣州城瘟疫橫行,屍骨累累,憨山大師積極抗疫,並且建道場度亡魂。丁右武極力協助憨山,從此二人結為莫逆之交。

丁右武是江西人,萬曆五年的進士,曾經擔任過浙江布政使右參政。為人性情慷慨,敬重高僧,可他卻不太懂佛法。憨山大師對丁右武的評價是:「此公肝膽照人,猶如秦鏡,遇物應機,洞徹五內。其為載道,最稱上根利器。」

既然現在要分手了,以後也不知何日相見?在船上送行的時候,憨山對症下藥,對丁右武認真地開示了一番。丁右武猛然間有所覺醒,幡然而悟。就好像憨山用鐵鎚砸了一下他的腦袋一樣。《年譜》原文是:「右武性急烈,負慷慨,知敬僧,而不知佛法。將歸,予送之舟中,重下鉗錘,公翻然大悟。乃字之曰『覺非居士』,示之以銘,及作《澄心銘》以警之。」

朋友之間經常在一起,平時覺得沒什麼,等到分手的時候,卻戀戀不捨。於是丁右武表示,他要痛改前非,認真學習佛法,憨山給他起了一個別號,叫做「覺非居士」,並且又作了一篇《澄心銘》來警策他。其中有幾句是這樣的:

憨山自敘年譜36集,憨山師冠巾說法,易居士七十齣家 - 天天要聞

「是故至人,先空我相。我相若空,彼從何障。忘我之功,在乎堅忍。習氣才發,忽然猛省。省處即覺,一念回光。清涼寂靜,挺然獨立。恬澹怡神,物無與敵。」這段話的大致意思是讓丁右武空掉我相,去掉習氣,時時覺照,一念回機,即同本得。我們今天就聊到這裡,感謝您的收看!

佛學分類資訊推薦

一個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認知低下」的人 - 天天要聞

一個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認知低下」的人

01佛陀說過,智慧不可傳。在佛陀看來,這塵世間真正的智慧,都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對於那些悟性不夠的人,哪怕你傾囊相授,也只能是對牛彈琴,毫無作用。對此,不少人都疑惑,人與人之間的悟性,真的就相差極大嗎?很遺憾地說,人與人之間的悟性、認知差距,比人與哈士奇之間的物種差距還要大。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節,老話「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 天天要聞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節,老話「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節,這是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節日,許多地方都會舉行相應的慶祝活動。然而,老話「最怕四月初八雨」卻讓人對這一天降雨產生了恐懼。那麼,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呢?下雨又有哪些可怕之處呢?四月初八浴佛節的由來四月初八浴佛節,又稱佛誕日,是佛教的重要節日之一。
這個「寶」要趕快找到? - 天天要聞

這個「寶」要趕快找到?

緣生如幻,自性本空。大家好,歡迎收看《妙志禪悟》,我是妙志。本期視頻給大家帶來的內容是:這個"寶"要趕快找到?接下來請花幾分鐘時間收看。佛教里形容菩提心叫"菩提心妙寶",就是指每個人覺醒之後的心靈的力量。但這心靈的力量裏面又是無我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
想不到葫蘆島還藏着一座寶寺,建築錯落有致,佛法景緻富有禪意 - 天天要聞

想不到葫蘆島還藏着一座寶寺,建築錯落有致,佛法景緻富有禪意

何為明性?明性既明心見性,在佛教當中的意思是真心顯露出來而測地見到自己的本來面目。可以理解為,明性即為本我!我們常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知己也是明性的一種,如果連自己的本來面目都不知道,又該如何認識這個世界呢。也許只有認識本我,才能夠又勇氣面對一切苦難。
四月四「菩薩生日」不一般「百年難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樣 - 天天要聞

四月四「菩薩生日」不一般「百年難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樣

頭兒,四月四到了,俺們東北的人都知道這一天,有個特殊的名字,叫「菩薩生日」。你信不信,這可是百年難遇的大吉日呢!咱們來看看,這個菩薩生日有啥不一樣的地方吧。有福之人,評論區留下一句:「一順百順,菩薩保佑」,為自己、為孩子、為全家接福納福。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後遁入空門,還有1人當了居士 - 天天要聞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後遁入空門,還有1人當了居士

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此文僅在今日頭條發佈,任何平台不得搬運,搬運必究「信仰」一詞最早便是源於佛教經典之中,佛典中所闡述的"信仰"乃是對於天地萬物以及祖先的尊敬與景仰,這兩者的有機融合便構成了我們今日所熟知的"信仰"之定義。
中國那麼多寺廟,為什麼他們家那麼好看 - 天天要聞

中國那麼多寺廟,為什麼他們家那麼好看

很多人都把靜安寺稱為「中國最貴的寺廟」,因為它地處在上海最繁華的商圈之一 —南京西路。而它周邊更是車水馬龍,鄰邊也多是商場和寫字高樓。來寺廟的信眾更是數不勝數。它為什麼會在這?經歷了什麼?又為什麼強調要造得金碧輝煌?
弘一法師李叔同:圓寂前拒絕吃藥,將遺囑和後事托與妙蓮法師 - 天天要聞

弘一法師李叔同:圓寂前拒絕吃藥,將遺囑和後事托與妙蓮法師

關於「天才」的傳聞,從古至今從未有過停歇,似乎每個時代都會湧現出那麼幾個天賦異稟的能人,展現出超越常人的智慧。對普通人而言,德、智、體、美、勞,一生能精通於幾樣就很是不易,想要做到全知全能就好比「難於上青天」。可在李叔同的眼中,這些都是彈指間就熟練掌握的技巧。
提升認知,堅定信念,才會開始真修 - 天天要聞

提升認知,堅定信念,才會開始真修

一門深入,長時熏修。熏修就是多了解佛法方方面面的知識,提升認知。正確的認知,幫助我們少走彎路。才能堅定念佛。我最近在跟大家介紹一些基本的佛法方面的知識,包括八正道,包括很多高僧大德的一些事迹,以及各個中派的情況等等。這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