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菩薩原來是男的?!讀《古代中國文化講義》3「欣欣讀書記」

2022年06月25日21:14:20 佛學 1723

全文2800字,可以直接看視頻版哦!

點這裡→觀音菩薩原來是男的?!讀《古代中國文化講義》3「欣欣讀書記」 - 天天要聞

今日讀書

《古代中國文化講義》葛兆光


和欣欣一起讀書,系統學中華文化

你一定想不到,我們印象中美麗慈祥的觀音菩薩,本來是男的!有圖有真相!敦煌莫高窟的隋代壁畫上,觀音就留着兩撇小鬍子,還有許多畫作都能證明。《華嚴經》里說:「勇猛丈夫觀自在。」原來在印度本土,觀音菩薩和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一樣,都是男性!他是來到中國後才變女性的!

觀音菩薩原來是男的?!讀《古代中國文化講義》3「欣欣讀書記」 - 天天要聞

敦煌莫高窟觀音像

更神奇的是,在佛教原本的傳說中,觀音是住在南印度的,可是在中國傳說里,觀音卻住在了浙江普陀山!還有後來,道教里也出現了個送子觀音,甚至連天主教聖母瑪利亞的形象,都跟觀音非常像!

其實我們把視角再拉大點看,你會發現,這變的可不只是觀音本身,而是整個佛教!

觀音菩薩原來是男的?!讀《古代中國文化講義》3「欣欣讀書記」 - 天天要聞

你知道嗎,在傳統佛教里,個人、家庭、國家的價值,都比不上佛教的價值,佛、法、僧三寶的地位,可是比皇帝還要高的!這就跟中國的和尚地位太不一樣了。

而且在佛教的世界裏,印度是真理的產出地,那自然印度就是世界的中心。可佛教傳入中國後就改口了,說世界有印度和中國兩個中心,或者有三個甚至四個中心。原來,我們現在提倡的多元世界觀,從那時候就有了!

觀音菩薩原來是男的?!讀《古代中國文化講義》3「欣欣讀書記」 - 天天要聞

你可要知道,宗教在傳播中有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信仰的正確性,要傳播就得按原有的旨意來。那怎麼佛教進入中國後就發生了巨變呢?讀了葛兆光老師的《古代中國文化講義》後,我算是有了點思路。

其實每一種外來文化的傳入,多多少少都會有那麼一點改變,但像這種連自己最根本都變化了的,實在少見。唉,你也不能怪它,誰讓它遇到的是咱中國呢。

觀音菩薩原來是男的?!讀《古代中國文化講義》3「欣欣讀書記」 - 天天要聞

中國的漢化力量大家有目共睹,包括北魏孝文帝的漢化改革,還有元朝清朝的發展,都是歷史最好的證明。能有如此強大的力量,其根本就在於中華文明根基的牢固。

比如說古代中國人始終相信自己是世界中心,漢文明是世界文明的頂峰,這種天下觀簡直深入人心。

又比如在封建專制統治下,皇權那可是絕對神聖不可侵犯的。還有儒家倫理道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這些都是撐起了古代中國的最基礎的東西。

觀音菩薩原來是男的?!讀《古代中國文化講義》3「欣欣讀書記」 - 天天要聞

可傳統佛教卻說,一切都是虛幻,人的現世生存都是沒有價值的,父母的養育之恩、家庭的血緣親情、君主的治理之德,都不是合理的,就連社會的秩序也沒有意義。

你說這不是在動搖中國的根基嘛!而且佛教還讓一大批百姓出家為僧,都快沒人種田,沒人繳稅了,甚至還形成了一個有組織有紀律卻不受控的大型社會團體,都威脅到皇權了,你說這皇帝還能忍嗎?

所以,佛教要想進入中國,就必須要改變自己。從最基礎的世界觀、佛理教義,到它的形象代表、修行方式,可以說,佛教是全方位地重塑了自己,獲得了新生,而這個新生的標示性成果,就是禪宗。

觀音菩薩原來是男的?!讀《古代中國文化講義》3「欣欣讀書記」 - 天天要聞

跟禪宗相比,傳統的佛教非常繁瑣沉重。他們認為世界分裂成了兩個,一個是庸俗渾濁的世俗世界,一個是清凈自由的心靈世界,要想內心平靜,就一定要把自己與世俗隔開,要自我約束、自我懲罰,要每天都擦拭心靈之鏡,只有通過循序漸進的苦苦修行,才能脫離苦海到達彼岸。就像早期禪宗代表神秀說的:「時時勤拂拭,莫使有塵埃。」

觀音菩薩原來是男的?!讀《古代中國文化講義》3「欣欣讀書記」 - 天天要聞

可他的師弟惠能卻對了一句:「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惠能覺得,世間一切都是虛幻的,連塵埃也是虛幻的,人的心靈本身就是乾淨的,那還有什麼好擦拭的呢?這不是多此一舉嗎?只要你一頓悟,就什麼都明白過來了,什麼都是假的,連修行也是假的!還要去什麼彼岸?此岸就是彼岸!人人都有佛性,根本就不需要佛陀,不需要戒律,也不需要組織。只需要意念中的一個轉換,人人皆可成佛!

從此,佛教不再像是宗教,更像是一種精神信仰。中國的佛教也就此脫離了印度佛教的身軀,轉變為一個全新的生命。

觀音菩薩原來是男的?!讀《古代中國文化講義》3「欣欣讀書記」 - 天天要聞

在中國大地上,這樣的轉變可不是巧合,而是受了中國傳統思想尤其是道家學說的影響。我在讀上一本書時就覺得佛道兩家特別像,葛兆光老師在這本書里更是直接明確了這一點。

就如同禪宗語錄里的一個問答:「當你的父母還沒生下你時,你的本來面目是什麼?」答案是:「無」。這個「無」不是什麼都沒有,而是蘊含了無數可能性。在你出生前,你可能是男的,可能是女的,可能叫張三,可能叫李四,可能活潑愛笑,可能暴躁哭鬧,一切都有可能。但一旦生下來成為了「有」,你就被各種語言屬性限定,你就只能是你了。在道家裡,這就叫「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觀音菩薩原來是男的?!讀《古代中國文化講義》3「欣欣讀書記」 - 天天要聞

可以看到,禪宗和老子都不喜歡語言的限定性,他們都覺得語言是種障礙,甚至讓人誤解,於是禪宗說「自用智慧觀照,不假文字」,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兩家都是要我們越過語言,回到萬物最原始的起點,用內心去理解一切。

而這種起點的狀態,就是剛剛說的「無」,在佛家叫做「空」,在道家叫做「道」。要想回到這種狀態,就要擺脫萬物的束縛,放下心中的念想,禪宗里叫「無念無相無住」,莊子也說「無心無待」、「無己無功無名」。

觀音菩薩原來是男的?!讀《古代中國文化講義》3「欣欣讀書記」 - 天天要聞

那具體怎麼做呢?佛家的方法是「禪定」,莊子的方法是「坐忘」,這倆用俗話說就是打坐,都是放下外在執念,只求心定。而通過「禪定」,修禪者可以獲得「頓悟」後的自在與超越,莊子也說要達到「逍遙遊」,兩者都是在追求一種精神的自由。

你看,理論類似、方法類似,就連最終的落腳點也差不多。那麼多的共同點,實在很難說是巧合。書上有句話總結得好:禪宗的思路,雖然披着佛教的外衣,實際上是長在老莊根上的。中國的佛教正是由此開啟了自己的新篇章。

觀音菩薩原來是男的?!讀《古代中國文化講義》3「欣欣讀書記」 - 天天要聞

理解了佛教的轉變思路,我們再回頭看看觀音的變化,也就很清楚了。住地從南印度變到普陀山,這很符合中國人的想法。從男變到女,其實也可以理解,畢竟中國人的傳統審美理想還是偏柔美安靜的。那為什麼觀音又跑到道教和天主教里去了呢?

其實還是同一個道理。在中國,天子才是第一,所有宗教都在皇權的籠罩之下,沒有自己明確的權利範圍,相臨的界限也不清楚,就算融合也不衝突。而且,普通百姓的信仰並不是什麼無功利的純粹信仰,一般都是保平安,求子嗣,求發財,尋姻緣之類的,管他什麼宗教,黑貓白貓,能抓住老鼠的才是好貓。所以,什麼觀音媽祖、送子觀音也就不奇怪了。

觀音菩薩原來是男的?!讀《古代中國文化講義》3「欣欣讀書記」 - 天天要聞

至於這個天主教里的觀音,那是因為,明代末年有抵禦外來宗教的風氣,天主教的傳教士就藉助本土原有的資源,用觀音像代替了聖母瑪利亞像來傳教,反正民眾也不會去搞清楚的。

除去天主教不說,佛道兩家就已經搞得夠混了。你還記得《西遊記》里的菩提祖師嗎?雖然「菩提」這名是來自佛教,但其實,他是個教授法術的道士!還有民間辦喪事的時候,那是請了和尚,又請道士,可能不夠,還要請喇嘛。

觀音菩薩原來是男的?!讀《古代中國文化講義》3「欣欣讀書記」 - 天天要聞

不僅平民百姓這樣,連上層社會也是混着信仰。就像李白,很多人說他信仰道教,不過他對和尚一樣恭敬,有時還要談談儒家之道;蘇東坡就更明顯了,他是信儒信佛也信道;唐玄宗還給《孝經》《金剛經》《道德經》這三家的經典都做了注;雍正帝也說「佛教治心,道教治身,儒家治世」。正是這種融合開放的信仰觀念,才讓中國最終呈現出「三教合一」的神奇局面。

總有人說,佛教是世界性宗教,是他拿下了中國市場,是佛教征服了中國。但我們從本質上看,這難道不是中國征服了佛教嗎?

觀音菩薩原來是男的?!讀《古代中國文化講義》3「欣欣讀書記」 - 天天要聞

我是國風學子沐子欣,記得關注,一起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觀音菩薩原來是男的?!讀《古代中國文化講義》3「欣欣讀書記」 - 天天要聞

佛學分類資訊推薦

一個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認知低下」的人 - 天天要聞

一個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認知低下」的人

01佛陀說過,智慧不可傳。在佛陀看來,這塵世間真正的智慧,都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對於那些悟性不夠的人,哪怕你傾囊相授,也只能是對牛彈琴,毫無作用。對此,不少人都疑惑,人與人之間的悟性,真的就相差極大嗎?很遺憾地說,人與人之間的悟性、認知差距,比人與哈士奇之間的物種差距還要大。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節,老話「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 天天要聞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節,老話「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節,這是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節日,許多地方都會舉行相應的慶祝活動。然而,老話「最怕四月初八雨」卻讓人對這一天降雨產生了恐懼。那麼,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呢?下雨又有哪些可怕之處呢?四月初八浴佛節的由來四月初八浴佛節,又稱佛誕日,是佛教的重要節日之一。
這個「寶」要趕快找到? - 天天要聞

這個「寶」要趕快找到?

緣生如幻,自性本空。大家好,歡迎收看《妙志禪悟》,我是妙志。本期視頻給大家帶來的內容是:這個"寶"要趕快找到?接下來請花幾分鐘時間收看。佛教里形容菩提心叫"菩提心妙寶",就是指每個人覺醒之後的心靈的力量。但這心靈的力量裏面又是無我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
想不到葫蘆島還藏着一座寶寺,建築錯落有致,佛法景緻富有禪意 - 天天要聞

想不到葫蘆島還藏着一座寶寺,建築錯落有致,佛法景緻富有禪意

何為明性?明性既明心見性,在佛教當中的意思是真心顯露出來而測地見到自己的本來面目。可以理解為,明性即為本我!我們常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知己也是明性的一種,如果連自己的本來面目都不知道,又該如何認識這個世界呢。也許只有認識本我,才能夠又勇氣面對一切苦難。
四月四「菩薩生日」不一般「百年難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樣 - 天天要聞

四月四「菩薩生日」不一般「百年難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樣

頭兒,四月四到了,俺們東北的人都知道這一天,有個特殊的名字,叫「菩薩生日」。你信不信,這可是百年難遇的大吉日呢!咱們來看看,這個菩薩生日有啥不一樣的地方吧。有福之人,評論區留下一句:「一順百順,菩薩保佑」,為自己、為孩子、為全家接福納福。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後遁入空門,還有1人當了居士 - 天天要聞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後遁入空門,還有1人當了居士

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此文僅在今日頭條發佈,任何平台不得搬運,搬運必究「信仰」一詞最早便是源於佛教經典之中,佛典中所闡述的"信仰"乃是對於天地萬物以及祖先的尊敬與景仰,這兩者的有機融合便構成了我們今日所熟知的"信仰"之定義。
中國那麼多寺廟,為什麼他們家那麼好看 - 天天要聞

中國那麼多寺廟,為什麼他們家那麼好看

很多人都把靜安寺稱為「中國最貴的寺廟」,因為它地處在上海最繁華的商圈之一 —南京西路。而它周邊更是車水馬龍,鄰邊也多是商場和寫字高樓。來寺廟的信眾更是數不勝數。它為什麼會在這?經歷了什麼?又為什麼強調要造得金碧輝煌?
弘一法師李叔同:圓寂前拒絕吃藥,將遺囑和後事托與妙蓮法師 - 天天要聞

弘一法師李叔同:圓寂前拒絕吃藥,將遺囑和後事托與妙蓮法師

關於「天才」的傳聞,從古至今從未有過停歇,似乎每個時代都會湧現出那麼幾個天賦異稟的能人,展現出超越常人的智慧。對普通人而言,德、智、體、美、勞,一生能精通於幾樣就很是不易,想要做到全知全能就好比「難於上青天」。可在李叔同的眼中,這些都是彈指間就熟練掌握的技巧。
提升認知,堅定信念,才會開始真修 - 天天要聞

提升認知,堅定信念,才會開始真修

一門深入,長時熏修。熏修就是多了解佛法方方面面的知識,提升認知。正確的認知,幫助我們少走彎路。才能堅定念佛。我最近在跟大家介紹一些基本的佛法方面的知識,包括八正道,包括很多高僧大德的一些事迹,以及各個中派的情況等等。這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