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起相機,運動模式,快門連續「咔咔」,記錄下幸福現場的每一個瞬間,時隔好久,婚拍重啟營業。
一
這是每一對新人最為注重的儀式感。
婚禮,之所以稱之為「禮」,就在於其是一個人一生中重要的里程碑,屬於生命禮儀的一種。新人以此禮儀,以獲取社會的承認和祝福。
在中國傳統婚禮儀式中,尊崇的是對於父母養育之恩的報答,尋求親朋好友的支持和祝福。在日漸西式的婚禮中,雖說婚紗西裝成為禮服的時尚,但從骨子裡仍然流淌着中式的血液。在整個流程中,我們仍然看到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仍然感受到這片土地里浸潤的禮義信的文化基因。
十多年前,我主持過一些大大小小的婚禮,見證一對對新人在我的祝福中走進婚姻的殿堂,在一聲聲「幸福之路由此啟程」的送行中,禮成,滿堂歡喜。
幸福,其實從來都是有分別的。所有的儀式感,最重要的還是來源於父母對於子女成家立業的告慰,來源於青年男女邁步新時代的欣喜和期待,還有滿堂親朋好友情緒的感染。
新郎新娘的驚喜與期待,在於被所有的目光一起關注,自是立時立刻最幸福的人。目光所至,皆是溫暖,相擁相對,含情脈脈,自然心領神會,當一對新人站在婚禮的舞台,總是讓在場的所有親朋好友感受到一種濃情蜜意,各自品出不一樣的滋味。
滿滿的祝福,自有羨慕嫉妒之情。在婚戀行情不斷上漲的今天,家有兒女,愁娶愁嫁。隨着未婚大齡青年越來越多,我們每參加一次婚禮,總會有着五味雜陳的唏噓,不由得在內心裏暗暗着急,看着人家的孩子多麼幸福,我家孩子的婚姻大事,什麼時候才能夠夢圓?
程式化的婚禮儀式,司儀重複着說了千遍萬遍的主持詞,煽動着在場所有的情緒。席面當前,其實總有着主家想過程長點,客人總希望節奏放快點,大家都等着吃飯和後面的娛樂時光。
百態的人生,在滿堂華彩的背景下,其實都有着自己的太多不可言說。即使你再喜慶,總有百無聊賴玩着手機,甚至乾脆閉目養神的。相機記錄下的,是每個人對待生活的態度。繁華熱鬧過後,總是要面對着自己生活的一地雞毛。
二
新婚姻時代,你會不會有着太多的唏噓?
前幾天,我寫了一篇關於鄉村婚戀現狀對於當前學校生源影響的觀察。在這篇文章中,我提到了一個觀點,那就是城鎮化進程加快,以及城市集中式發展,生活節奏的加快,對於年輕一代婚戀造成的影響。
這裏面有着幾個方面的思考,比如價值觀的導向。社會貧富懸殊的進一步拉大,對於階層劃分,對於小城市特別是鄉村年輕一輩婚戀的影響。越來越高的彩禮,以及結婚成本的拉高,對於不以結婚為目的的談戀愛就是耍流氓的現實來說,容易陷入一個兩極分化的局面。
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也需要引起重視,那就是我們發現,越來越多的年輕女性更喜歡往大城市發展。這樣也給三四線城市的婚戀市場帶來更多的資源緊缺。特別是男女比例的失衡,尤其要引發一種關注。從更高的站位來看,婚戀將會影響着這個民族的庚續傳遞和生生不息。
二十多年前,我們發現,能夠就近找到戀愛朋友。比如在一個單位工作的同事,往往成為伴侶的機率更高。以教師這個行業來說,原來的男女比例比較平均,於是內部解決就更容易。而隨着經濟發展水平的進一步拉大,以及社會對於男性更高的責任壓力,特別是經濟壓力,越來越多的男青年不願意從事基層教育事業,從業女性比例不斷上升,同時也帶來了婚戀危機,由此帶來的職業忠誠度也大打折扣。
不只是在教育系統,在其它的公職單位,三四線城市的青年男女婚戀問題需要各級部門的重視。婚戀是否穩定對於事業心的影響特別重要,異地戀雖很浪漫,但沒有今後家庭穩固的核心,一切都會從不安心再到陷入權衡到底是家庭重要,還是事業重要的躊躇。
所以,從這個層面來說,無論是鄉村還是城市,對於青年男女來說,我們需要更好的就業環境, 我們還需要務實的價值觀,我們也更需要年輕一代的奮鬥,吃苦耐勞的精神傳承,能夠得到更好的發揚。
留住了年輕人,就種下了一個地方的發展希望。對於一個村,一個社區,對於一個單位來說,我們需要更加和諧的婚戀環境,也需要更好的時代註腳在其中。
按下快門的每一次,記錄的總是幸福和美好。我願意用相機,存儲每一個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