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過去了,我的腦海里時不時會想起和古水先生一起走讀的日子,想起他和藹的笑容,於是便提筆記錄下一些思緒。
一、坡巷村偶遇
2016年初,我新買了相機,在鹽灶等棚改地區拍攝記錄。有一天攝友(怪物)跟我說周末有人組織去坡巷村拍攝,問我去否?我說去之後拿到了古水老師的電話。
2016年3月5日我早早就來到坡巷路的路口。古水老師也提前到了,等隊員們陸續到達後,古水老師在路口簡單跟大家做了介紹本次行程,,然後走向坡巷村。這次活動的成員大部分來自「海口城中村改造攝影」QQ群的成員,大部分人後來都不再有過再次活動了。現在回想起來和古水老師的偶遇實屬難得。在坡巷村,古水老師帶領大家看了古宅、古井、古廟……給大家介紹了「二水三村」的歷史,一直逛到中午。中午後我有事便提前走了,下午大夥們逛了坡博村。
當天下午,古水老師和我互加微信好友;當天夜裡,他把我拉進走讀海南團隊微信群,他還鼓勵我在天涯論壇的走讀海南板塊發帖,就這樣開始了我的走讀之旅。
二、府城記憶
2016年4月,古水老師叫上我去走讀金花村,那次還有很多走讀的朋友。金花村是我中學讀書時經常路過的地方,卻不知道裏面有很多可游之處。在古水老師的指導下,我知道了「石狗公」,首次走進丘濬故居,沿着金花村的古道漫步,參觀了建於清代的吳宅,之後沿着忠介路的古道走向海南中學參觀,在海中我也是首次認真地看了鳳棲堂和前面的孔子雕像。
古水老師老家在鼓樓街,常對人說他是鼓樓的。他對府城也有特別深刻和獨到的認識,對於府城的七井八巷十三街更是十分清楚,他經常會帶朋友們逛府城的大街小巷,十分遺憾的是我並沒有一起走完七井八巷十三街。
瓊台書院是我們活動常見的集中地點,有一年瓊台書院的梅花開了,古水先生帶大家去看,後來竟成了網紅打卡之地。從瓊台書院走到縣前街和縣后街,古水先生帶我們看了瓊山縣當時的縣治,路上巷子的老宅有古水先生的熟人,他便帶我們進去看看老宅的建築。在草芽巷他帶我們看了吳典故居,在某個巷子的老宅他還帶我們看了吳典家當年「藏金」的石櫃。之後又帶我們去忠介路上的清代建築「三城會館」喝茶,還慷慨請客……
去年6月,古水先生得知府城的瓊州府城隍廟難得開門做活動,並帶我們去參觀,在那裡我第一次知道府城還有一座城隍廟,是瓊州府和瓊山縣的城隍廟放在一起,在那裡我們興緻勃勃地和民眾們一起吃了糖水面。之後他帶我們去看了進士夏升的故居,他和夏家的後人們聊家常,使得我們能順利完成拍攝活動,隨後逛了夏宅巷(仁和坊),在東街看了七井之一的丹霞井,以及不遠的福祿井,我被人們打水的繩子在井口磨出的一道道深痕感到震驚。
古水先生常常呼籲要保護府城的古城牆和鼓樓等老建築。記得靠近中山路那塊古城牆被清理得以重見時,他是很開心的。有一次(2016.10)他帶我和他兩個老朋友穿過府城東門去尋找古官道,他們看着古城的變化,聊起小時候走古道的樣子,沒想到現在已經到了中老年的年紀,在路上一個大叔用海南話對我說:「阿弟啊,在工作中做什麼就要做什麼出,知道不?」我當時聽不太懂瓊山話的表達,古水老師還幫我做了解釋。後來我在工作中也算十分努力,不負他們的期望。從東門走回去的時候,我說我還沒去過鼓樓,古水先生說你還沒去過鼓樓呀?我就住在那裡,下次帶你去……終究還是沒有等到古水先生帶我去逛鼓樓。
三、海口周邊
2016年6月,古水先生帶我們前往三江的林鴻高圍樓走讀,在那裡我被精美的圍樓所震撼,看着圍樓內斑駁的光線、褪色的標語、爬滿窗檯的植物,我靈感來臨,回去寫了一篇文章,被走讀海南公眾號引用,當時十分開心。
古水先生這些年來走了幾百個村莊,他也十分樂意帶領大家重走這些村子,每次重走他也像第一次來一樣充滿好奇和激情。周末的時候,早上我往往會接到古水先生的電話:「金江居士啊,你一會有空不,我們準備去xx村看看,下午兩點在氣象街路口集合」。於是我馬上跟家人「請假」,跟大家一起走讀去了。古水先生組織活動非常細心,會把每個人都安排到汽車上,並吩咐大家要AA車油費,如果遇到在外吃飯,也是AA,盡量吃簡單一點的,不會鋪張浪費。
海口周邊是我們經常走讀的地方。市區的府城和攀丹村等地方就不說了,龍塘、龍泉、龍橋一帶、新坡、舊州、石山等地也經常去。比如蛇橋是古水先生他們多年前走讀並宣傳才成了今天的網紅打卡地,當然我們去蛇橋都是遇到橋是在水面上的,這是古水先生在之前已經踩點過了。在蛇橋不遠的新舊溝,我們看了農民們在田地里收割的場景,在不遠處有很多濕地,我們遊覽了濕地上的精靈——水菜花,我們看了各種各樣的古石橋,或者在路邊我們看到成熟了的割舌羅,便像孩子一樣開心的摘下來吃……
古水先生對古村門特別感興趣,他見到古村門總想辦法量得古門的尺寸,為此他總是隨身攜帶着一把尺子。這些年來,不少古村門被拆除了,也許只有古水先生的相機里才能找到它們曾經的樣貌了。
四、市縣之旅
除了海口,我們也共同在島內其他市縣走讀,不管是東線還是西線,或者中線均有留下我們的足跡。
作為澄邁人,我對澄邁的了解是遠遠不及古水先生的。譬如古時候生產貢米的龍吉村、一個人的村莊好用村、封平約亭、大瀉瀑布、歷史內涵豐富的羅驛村。這些古村落中的古宅、古書院、甚至是古陶器,他都如數家珍,跟我們娓娓道來。
比如有一年木棉花開的季節,古水先生帶我們到紅角嶺拍攝火車木棉的畫面,然後走讀了超美海灘和陵水到萬寧的古道。比如我們一起去臨高看古銀瀑布,看彩橋記憶,看瞻庵井。比如我們在文昌看符家大院;比如我們在那大看百年老教堂;比如我們在白沙縣城看美女峰……
作為一個宅男,我在古水先生的帶領下走出家門,了解海南各地的歷史文化和人文風情,也正是因為如此,才有了今日阿能的樣子。
五、大山深處
這兩年來,印象較深的走讀活動是和古水先生及走讀海南隊員們一起走進大山深處。
去年3月到今年5月,我們分四次重走了史圖博之路。第一季我們走了什寒到黎班之路,在已經搬遷的黎班老村處見證了村莊的搬遷;第二季我們走了從南豐到沖威之路,見證了沖威被水庫淹沒的事實;第三季我們走了大岐河谷,在洪水村處見到了黎族村莊茅草屋和已經搬遷的牙迫村,接近史圖博稱之為海南島最美的新樂岩地區;第四季我們走了海南省目前最為偏遠的村莊之一——高峰村。高峰村處於鸚哥嶺腹地,位於南渡江源頭上游。在高峰村我們收穫了美景、美食,學習了黎族歷史文化,可謂是收穫滿滿。
我們還走進瓊中的深山老林,尋找曾經的兵工廠舊址,在那裡我首次知道關於第13、14、15號信箱的故事。我們還拜訪了黎族歌后王妚大,我們露營在便文村,在漫天星空下望着五指山入眠。
在深山中,我對海南的黎族文化產生了很大的興趣,後來也買了大量書籍閱讀,試圖更多的了解海南少數民族文化。
六、關於走讀海南
我和古水先生因為走讀海南而共同走讀了海南很多地方。要感謝天涯社區走讀海南板塊最早提供的地方給大家發帖召集和發帖弘揚海南文化。
2016年4月29日,走讀海南舉辦了4周年聚會,當時幾百個走讀海南隊員歡聚一堂,古水先生也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2013年「走讀海南」草根團隊榮獲「感動海南」集體大獎,據說當時只要一發貼召集活動,半天內必滿人。遺憾的是走讀海南開展活動最火的時候我和他們擦肩而過。當我2016年加入的時候,走讀海南已經人氣開始下滑了。2016年6月走讀羅梧村林鴻高圍樓是第79期走讀活動,此後古水先生一直記着每一期的走讀海南活動。2019年5月在大岐河畔的重走史圖博之路是第100期走讀活動,而今年5月在高峰村的重走史圖博之路是第101期走讀活動,中間隔了一年。
在結束第100期走讀活動後,古水先生曾提出要不要組織一次走讀海南的年會,遺憾的是沒能成行。
我想,走讀海南在古水先生心目中有很重要的地位,曾經走讀的夥伴們很多已經不再。有人說古水先生幾乎是以一己之力在為海南歷史文化奔走呼籲,現在還有人在為海南歷史文化奔走呼籲嗎?
我想要是有一個固定的場所,或者協會能讓這群志同道合的人們可以在一起為海南歷史文化奔走呼籲就好了。
七、其他
除了因為走讀海南的緣故我和古水先生有共同的話題外,在生活中古水先生也會給我很多幫助。比如前面提到的在工作上對我的鼓勵;比如古水先生幫我爭取到以折扣價買到一套《海南地方志叢刊》,使我埋頭走讀變成邊看書邊走讀;比如古水先生硬盤出故障後導致早年的資料無法讀取,找我修理讀取回數據後留下一部分資料給我學習;比如前不久古水先生看到我拍的照片後,特地叮囑我以後不要拍別人的神龕和墓;又比如今年7月底古水先生得知我要參加某個活動後,很是關心,得知不會影響我太多後才放心了。
近期腦海里不斷重放和古水先生在一起的畫面,很多片段就像發生在前幾天,讓我思緒萬千,現在寫下這些內容,就當是對這些片段的記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