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如畫山河和人間美好,攝影讓洞涇這名居民「保持對生活的熱愛」

2022年06月30日21:02:13 美女 1534

在洞涇鎮上坤旭輝墅小區里,不少居民都知道這裡住着一名攝影愛好者。疫情期間,他用鏡頭為大家留下了許多感人的照片,在居民中廣為傳播,大家稱讚他達到了「半專業」水準。他就是徐濱。而大家不知道的是,這名「半專業」的攝影愛好者實則是中國攝影家協會、上海市職業攝影師專業委員會會員,曾獲獎無數。

記錄如畫山河和人間美好,攝影讓洞涇這名居民「保持對生活的熱愛」 - 天天要聞

面對稱讚,徐濱總是謙虛、低調,很少以攝影師自居。「因為我從沒接受過系統性、專業性培訓,所以我總感覺自己只是一個攝影愛好者。」徐濱笑道。而這一愛,他就愛了40餘年。

記錄如畫山河和人間美好,攝影讓洞涇這名居民「保持對生活的熱愛」 - 天天要聞

改變人生從一個按鍵開始

年逾六旬的徐濱從青年時便接觸攝影。那是上世紀80年代,國產相機行業蓬勃發展,相機在當時是時髦物件。彼時,徐濱還是個二十齣頭的小夥子,見朋友有一台相機,好奇而眼熱。「那時買不起相機,我就問朋友借來玩玩。」徐濱依稀記得,那是一台東風牌照相機,使用135膠捲。「第一次按下快門的那一刻,有一種觸電的感覺!」回憶起那個瞬間,徐濱雙眼放光。

快門開啟了徐濱的攝影世界,讓他找到了一生所愛。「那時候一台相機幾百元,我是一名公務員,一個月工資才36元。」徐濱省吃儉用,買下了人生第一台相機——一台海鷗牌照相機。拿着相機,徐濱走到哪裡拍到哪裡,將積蓄都投入到攝影中。「一有點錢就用掉,用來買膠捲、相機、鏡頭。」時間久了,妻子也頗有怨言,徐濱不禁反思:是否應該節制一些?但答案是顯而易見的,對攝影的愛是一團火焰,在他心中燃燒。

時光流逝,但對攝影的愛從未減少,這一團火在徐濱心中燒了40多年,並且還在熊熊燃燒。「我現在最常用的相機是尼康D4S,最常用的鏡頭有14-24、27-70、70-200……」面對攝影設備,徐濱如數家珍。當年那個問朋友借相機的年輕人,如今有了一屋子的設備,「倒是那個借給我相機的朋友,他早就不玩攝影了。」徐濱笑道。

熱愛與鑽研造就進步

2011年,在大美黃山·國際攝影大展中獲得優秀作品獎;2013年,在第十屆影像中國全國攝影藝術展中獲得優秀獎;2015年第五屆黃山油菜花全國攝影大展評選中,作品被評為一級收藏品……很難想像,這是一名公務員在業餘時間用興趣愛好斬獲的獎項。徐濱獲獎的秘訣是什麼?無他,唯熱愛爾。

1982年,徐濱剛接觸攝影,就四處尋找學習攝影的方法。那時就連相機都不常見,更遑論學習攝影的去處。徐濱四處打探,終於發現徐匯區攝影協會每月會開一次講座。不過去了幾次之後,他發現聽講座並不能學到太多知識,且每月一次的聽課頻率也滿足不了他求知若渴的心。「可以說,我沒接受過專業的指導,完全靠自學。」徐濱說,他選擇用最笨的方法不斷練習。

入門後,徐濱一有空便拿着相機出門拍照。先是在家附近拍,再擴大到區、市。漸漸地,徐濱萌生了出遠門的想法。為了拍出好看的照片,他的腳步逐漸邁向各種遠方:去浙江拍海,去安徽拍山,去新疆、西藏拍祖國的大好河山,有時一個人獨行,有時報名攝影團。一趟趟離家遠行,越來越多的秀麗風光被他用相機記錄下來;一次次按下快門,攝影技術在不知不覺中提升又提升。「從來沒有哪一次進步是突飛猛進的,只有一點一滴的積累和領悟。」徐濱說,退休之後,他更是一門心思撲到了攝影上,被春秋航空公司聘請為旅遊部門的攝影指導,將一生熱愛變為了事業。

記錄如畫山河和人間美好,攝影讓洞涇這名居民「保持對生活的熱愛」 - 天天要聞

風雨兼程記錄遠方的美好

攝影採風聽上去文藝而瀟洒,實則卻很疲憊,腳架、支架、相機、燈光等器材都需要一路負重前行。有時為了拍到精彩瞬間,等待的時間極為漫長,甚至還會遇到危險。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次是在象山石浦,我跟隨漁民出海捕魚。」2014年,徐濱得知石浦的漁民會在每年開漁節時出海捕魚,他提出希望跟隨漁民一起。漁民們並不反對,但告訴徐濱,每次出海捕魚要10至15天,中途無法下船,還要忍受潮濕、顛簸、魚腥的惡劣環境。漁民們本以為這些足以勸退徐濱,但徐濱仍然義無反顧。

惡劣的環境尚且可以忍受,極端的天氣終究無法克服。那次出海的第五天,海面越發風高浪急。「漁民告訴我,是颱風來了。」徐濱回憶道,為了拍到最波瀾壯闊的場面,他堅守在甲板上,隨着漁船不斷晃動,人也越來越難以站穩,「突如其來的一個風浪差點把我摔進海里,還好船上的欄杆擋住了我。儘管危險,但這次不尋常的攝影之旅讓我終生難忘,也讓我拍到了壯觀的照片。」

記錄如畫山河和人間美好,攝影讓洞涇這名居民「保持對生活的熱愛」 - 天天要聞

對徐濱而言,甘南是他攝影的天堂。「甘南,不僅僅是一個地名,是高原上的香巴拉,更是一個魂牽夢繞的情結。」徐濱曾這樣寫道。他曾七八次前往甘南,拍下那裡人們清澈的眼神以表達他們堅定的信仰。而近幾年,廣富林文化遺址則成了徐濱鏡頭裡的「常客」。「我每天都關注天氣預報,若天氣適宜,我就會去廣富林。」徐濱說,每當他凝望着水上的廣富林文化展示館,就能感受到現代化的建築承載着厚重的歷史積澱。

記錄如畫山河和人間美好,攝影讓洞涇這名居民「保持對生活的熱愛」 - 天天要聞

聚焦身邊人用攝影傳遞感動

今年疫情期間,徐濱作為黨員,早早地報名參加了社區志願者。起初,他也與普通志願者一樣,負責分發物資這類工作。不過他偶然為志願者拍的幾張照片,卻讓大家眼前一亮,大家都不知道原來身邊有這麼一位攝影高手。徐濱也從志願者變成了疫情期間的社區攝影師,為大家留下了抗疫的珍貴紀念。

「徐老師,今天看到你拍的照片和視頻,我淚流滿面。」上坤旭輝墅小區的一名居民對徐濱說。在徐濱的鏡頭下,社區幹部不分晝夜、枕戈待旦,志願者無私奉獻、全力以赴,居民們積極配合、團結一心。「我很喜歡拍動態的人物,從前拍過風浪下的漁民、榨油房的工人,在視覺上都很有衝擊力。這是我第一次聚焦身邊的人,疫情讓我看到每一個抗擊疫情的普通人都是那麼平凡而偉大。」徐濱說,能用攝影傳遞感動,這是他拍照的意義。

徐濱坦言,若不是攝影,也許自己會安穩地度過一生,但40年前按下的那一次快門,讓他知道,他要帶着相機闖蕩四方,去記錄花怎麼開、水怎麼流、雲怎麼飄。每一次按下快門的瞬間,徐濱的心中都升騰起對生活的熱愛,燦爛恰似那晚的火燒雲

■記者 周加姚 文 採訪對象供圖

■文字編輯 夏婷 許萍

■欄目責編 李翔 ■欄目主編 陸佳

美女分類資訊推薦

攝影記憶真的是一回事嗎? - 天天要聞

攝影記憶真的是一回事嗎?

1929年4月的一天,莫斯科一家報紙的編輯在分發作業時,注意到他的一名記者沒有做任何筆記。然後,在編輯爭辯之前,謝列舍夫斯基開始背誦整個會議,直到最後一個細節。
新刊速覽 |《中國攝影家》2023年第1期 - 天天要聞

新刊速覽 |《中國攝影家》2023年第1期

讀者朋友們,手捧這本2023年的第一本雜誌,看着高原雪峰托起一輪明月升起,或許感慨萬千。當我們翻看一張張攝影師們拍攝的照片時,才恍然,影像所記錄的過去的這一年,承載着太多的真實與荒謬,歡欣與悲戚。
怎麼拍好古建築?旅遊攝影必備! - 天天要聞

怎麼拍好古建築?旅遊攝影必備!

怎麼拍好古建築?旅遊攝影必備!現在是疫情期間,不建議大家走動,那現在可以為以後出去旅遊,提前做好攝影準備。在遇到古建築的時候,怎麼能拍出好看的照片呢?攝影自學班這篇教程,幫你準備了6個攝影技巧。一、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