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0多年歷史的福建古山村,村民學攝影、COS名畫、辦起小飯桌

2022年06月28日23:42:06 美女 1453

從廈地西行7公里便到了另一處更小眾的村子——前汾溪村。那天中午吃完飯,得知朋友今天休息,聊了下下午可能也有時間,於是問她要不要一起去前汾溪村,只是沒有司機。她會騎電動車,但是電不夠,就在遲疑的時候,小帥哥廚師樂天可以送我們。十幾分鐘後,我又回到了去年曾經走過的地方。

這幾天颱風圓規登陸,屏南這邊也有一點影響,天時陰時晴,風一陣一陣。我們沿着村口的小路一路往西進入草叢區,下來在河邊坐了一會兒,沿着河邊的鵝卵石顛簸地行走。

960多年歷史的福建古山村,村民學攝影、COS名畫、辦起小飯桌 - 天天要聞

前汾溪村的村民都姓鄭,他們的始祖鄭宗安是浙入閩始祖鄭昭的後裔,其父鄭洪曾任唐末提刑之職。鄭宗安在五代十國動亂年代的後周任相位(光祿大夫),眼見後周大勢已去,朝廷動蕩不安,鄭宗安遂棄官,從河南入閩定居汾陽。不久後周即滅,鄭宗安不願再涉足仕途,又見此地山清水秀,是很好的棲身之地,便定居於此,於溪畔搭棚建屋,過起了遠離紛爭的隱居生活,並將此地命名為汾陽,也就是現今的里汾溪村,成為了前汾溪村鄭氏的開宗始祖。此鄭氏一共繁衍了三支,第二支派鄭均志公遷往廈地,成了廈地村始祖。所以前汾溪村的歷史比廈地還要長。

960多年歷史的福建古山村,村民學攝影、COS名畫、辦起小飯桌 - 天天要聞

隋朝以前,前汾溪村地界屬南閩侯官縣地。唐開元29年,被編為古田縣橫溪里二十四都地境,歷史上長期屬福州府古田縣轄,清乾隆元年劃歸屏南管轄。因地處偏遠,雖山清水秀,卻無人開發。直至宋朝初期,鄭宗安因朝廷更替而隱居此地,娶姜坑姜氏為妻,繁衍宗支。鄭宗安成為汾陽鄭氏的開宗始祖,鄭氏後人在這片土地上默默耕耘,到了宋末成為了當地的望族。其後已大多搬至今前汾溪居住,並在兩溪交界的河畔建了鄭氏宗祠,供奉鄭宗安宮和姜氏夫人。

960多年歷史的福建古山村,村民學攝影、COS名畫、辦起小飯桌 - 天天要聞

「一塊塊斑駁的石碑承載着鄭氏裔孫創業的痕迹,一本本珍貴的族譜,銘記着鄭氏更代傳承的家族淵源,那高大的祠堂,留下的是血脈印記。歲月流逝,無法阻隔血脈傳承。前汾溪村鄭氏宗祠重修落成,鄭氏宗親從四面八方趕到這裡重新聚會。雖遠隔重洋,雖相隔千里,但鄭氏宗親血脈依然相生相連,永遠傳承。」

960多年歷史的福建古山村,村民學攝影、COS名畫、辦起小飯桌 - 天天要聞

鄭宗安定居前汾溪後,至今繁衍了32代,960多年,後代分佈在屏南、古田尤溪周寧閩侯連江政和建甌等30多個鄉村,總人數達10萬多。地靈人傑,人才輩出,古代就出了不少文武生員,貢生等。而今,前汾溪村有鄭氏人口千餘人,是屏南縣鄭氏主要居住村之一。由此遷徙外村、外縣、遠涉南洋11個國家的鄭氏子孫有近15萬人,可謂枝繁葉茂,人丁興旺。

960多年歷史的福建古山村,村民學攝影、COS名畫、辦起小飯桌 - 天天要聞

東汾間南向之水和臨汾間東向之水在這裡匯聚,故稱汾溪。境內有兩個村子,為了區別,就分別稱之為前汾溪和里汾溪。

960多年歷史的福建古山村,村民學攝影、COS名畫、辦起小飯桌 - 天天要聞

前汾溪村依山而建,傍水而棲。頭窄肚大宛如一條錦鯉,一條溪水繞村而過,兩旁古道、溪岸幽靜宜人。四周青山翠竹環繞,有宗周島、仙潭、馬敦石、牛白象、將軍石、雞公石,四季桂花樹,鄭公殿等景觀。村內建築依舊按照原本的三縱八橫巷道分佈有序。清代、元代古民居群既有江南古民居立帖式徽派建築風貌的基本特徵,又有閩東北山村民居風格特點。村裡至今仍保存有一批古宅院,從這些古樸的石刻、木雕上,仍可看出往日這些大宅院門庭的繁榮。

960多年歷史的福建古山村,村民學攝影、COS名畫、辦起小飯桌 - 天天要聞

被群山環繞的前汾溪村所在的屏南,每年雨量充沛,同時溪流密布,從名字我們就能看出,這裡還有七溪洋村、溪坪村、溪角洋村、秀溪村、鳳溪村等用溪來命名的村落。

960多年歷史的福建古山村,村民學攝影、COS名畫、辦起小飯桌 - 天天要聞

村子農業基礎薄弱,農民收入多以外出務工為主,常住居民多為老人,和零星的孩子。截至2021年秋季學期的前汾溪小學,只剩二年級四名、幼兒園八名學生和兩位早已退休又被返聘回來的老師。昔日的車、馬、人流已被現代的車輛所替代。村子裏沒有形成規模的產業,村民主要依靠養雞、鴨、羊、牛、豬等,栽培香菇、大陸姜、橘、油麥、臍橙、芙蓉李等蔬菜鮮果為生。

960多年歷史的福建古山村,村民學攝影、COS名畫、辦起小飯桌 - 天天要聞

如果說雙溪和廈地是從硬件修復開始的,那麼前汾溪則是從軟件,從精神上激活,前汾溪村走的古村復興之路與前兩者都不同。村口大橋旁樹立的夯土板引人注意,上書「中國美術學院鄉土學院」,這裡便是原本封閉混雜的糧食廠變成的中國美術學院第一所鄉土學院,未來鄉村示範點。

960多年歷史的福建古山村,村民學攝影、COS名畫、辦起小飯桌 - 天天要聞

學院對遊人開放,舊工廠風格的建築,糅合了屏南廊橋、夯土民居等地方文化特色,黛藍色與白色相間很是漂亮,有的牆上還殘留着紅色時期的大字。裡邊功能完備,餐廳、書店、小賣部,還有前汾溪村唯一一家酒店「前汾溪谷」,也對遊客開放。客房以屏南各個村落的名字命名,房型多樣,精緻美好,柔軟了生冷的工業風。

960多年歷史的福建古山村,村民學攝影、COS名畫、辦起小飯桌 - 天天要聞

這場藝術的實驗無疑拉近了外界和村民的距離,也引起了我的興趣,旅居屏南時有幸認識了這些活動的策劃人之一毛華磊。2019年8月,來自貴州納雍縣的24歲中國美院藝術管理教育學院社會美育系學生毛華磊來前汾溪村做畢業設計,留守老人的生活問題、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和優越環境的古村落瀕臨滅亡引起了他的注意。他認為教育是鄉村振興的關鍵,便萌生了在村裡開公益學校的想法。

960多年歷史的福建古山村,村民學攝影、COS名畫、辦起小飯桌 - 天天要聞

2020年1月7日,他與其他幾位校友共同創辦了國內首家新型公益類鄉村美育機構「鄉野藝校」,同年8月,又啟動了「在前汾溪村的1000個美育計劃」,以前汾溪和周邊村的兒童為主要對象,有計劃地開設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藝術教育課程,如手工製作、裝置、攝影、書法、繪畫等,解決鄉村兒童教育資源缺乏問題,提高孩子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審美能力。兩年半時間,他為1000多名學生上過課,授課達1000餘次,創造藝術作品1700餘件、裝置作品40餘件,製作定格動畫3件,舉辦作品展4次,帶動全村43個學生、20個家長自主學習,大部分學生在「鄉村美育課堂」找到了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家長們也感受到了更強的歸屬感和責任感。

960多年歷史的福建古山村,村民學攝影、COS名畫、辦起小飯桌 - 天天要聞

「今晚吃什麼」

前汾溪的每個村民都認識他,有天午飯時間,他看到一村民家裡只有兩個人卻熬了好多粥,詢問得知,因為人少也沒胃口,為了省事就中午多熬粥,晚飯也就解決了,配菜更是能少就少。就在那天晚上,他和團隊圍爐烤火吃白薯,從烤白薯談到美食節,又從美食節談到家家的一百道白薯美食。不知是誰說了一嘴「不然去村民家做飯吧」,於是就誕生了「今晚吃什麼」這個活動——毛校長和同學們前日到村民家裡聊天,一起回味美食的記憶和期盼,制定菜譜,各自備菜。第二天毛校長和同學們帶上採購的食材,去村民家一起做飯,一起吃一頓熱鬧的晚飯。

960多年歷史的福建古山村,村民學攝影、COS名畫、辦起小飯桌 - 天天要聞

村民做着自家的拿手菜和愛吃的食物,大家互相切磋着廚藝,回憶着家庭的過往,聊着村子的往事。藝校則依照族譜村史,將這些故事編輯成文,配上這家的拿手菜,聯合村子多個留守家庭製作成菜單供遊人點「單」。遊客想聽哪個故事,想吃哪道菜,就選擇去誰家。這樣既帶動了村民的積極性,給留守老人們更多的價值感,也給他們帶來了生活收益。到現在,「今晚吃什麼」已經集合了14家的14個故事和菜肴。

960多年歷史的福建古山村,村民學攝影、COS名畫、辦起小飯桌 - 天天要聞

毛華磊來到前汾溪後才知道,村民們每天除了做一些農活,閑暇時打牌聊天,沒有什麼其他活動。一年裡,只有小年夜祭灶和正月十三迎陳夫人才集體熱鬧一下,算是有兩個節日。其餘時間最歡愉的時刻主要是在飲食上,沒有其他更多的樂趣了。他就想,如果把傳統的、國家規定的、本地傳統的、世界各國的、國際規定的或者其他被遺忘的各種節日,在村兒里都過一下,會不會是一件有趣的事呢?用藝術的方式製造一些不同內容的節日,能不能帶動村民一起快樂呢。就這樣,2021年,「節日快樂」項目誕生了。

960多年歷史的福建古山村,村民學攝影、COS名畫、辦起小飯桌 - 天天要聞

在每一個節日,他都帶領團隊和村民認真地過,讓村民一起參與、策劃,讓傳統習俗再次活躍起來。驚蟄時,藝校組織孩子們一起去播種,春分時,帶着大人孩子一起到叢林里踏青、野餐,COS各國名畫中的場景;七夕,就帶着孩子們去各家給大人補衣服;臘八的時候,從每家討要大米和五穀,當天熬好臘八粥再贈予全村村民;冬至時,村民們一起包餃子,比誰吃得快,打糍粑,比誰吃得多,獲勝的得獎品;小年時,在前汾溪谷寫好春聯,挨家挨戶送春聯貼春聯……他們費盡頭上僅剩不多的頭髮,想把每一個節日過得更有意思,更好玩兒,讓村裡的大人孩子都能熱愛生活,有所期盼。

960多年歷史的福建古山村,村民學攝影、COS名畫、辦起小飯桌 - 天天要聞

落後貧窮的前汾溪村,慢慢拼湊着完整着自己的一幅田野拼圖,一群熱愛鄉村的年輕人,用藝術這塊粘合劑,將人與人聯合在一起,也用自己的熱情點燃着前汾溪村的內心。

960多年歷史的福建古山村,村民學攝影、COS名畫、辦起小飯桌 - 天天要聞

美女分類資訊推薦

攝影記憶真的是一回事嗎? - 天天要聞

攝影記憶真的是一回事嗎?

1929年4月的一天,莫斯科一家報紙的編輯在分發作業時,注意到他的一名記者沒有做任何筆記。然後,在編輯爭辯之前,謝列舍夫斯基開始背誦整個會議,直到最後一個細節。
新刊速覽 |《中國攝影家》2023年第1期 - 天天要聞

新刊速覽 |《中國攝影家》2023年第1期

讀者朋友們,手捧這本2023年的第一本雜誌,看着高原雪峰托起一輪明月升起,或許感慨萬千。當我們翻看一張張攝影師們拍攝的照片時,才恍然,影像所記錄的過去的這一年,承載着太多的真實與荒謬,歡欣與悲戚。
怎麼拍好古建築?旅遊攝影必備! - 天天要聞

怎麼拍好古建築?旅遊攝影必備!

怎麼拍好古建築?旅遊攝影必備!現在是疫情期間,不建議大家走動,那現在可以為以後出去旅遊,提前做好攝影準備。在遇到古建築的時候,怎麼能拍出好看的照片呢?攝影自學班這篇教程,幫你準備了6個攝影技巧。一、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