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放學後「一問三不知」!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

良好的表達能力,讓人能夠快速了解一個人的想法,良好的溝通能力,能夠幫助我們快速建立起與他人的社交網絡。幼兒園是孩子離開家長,走入社會的第一步,更是家長培養孩子溝通與表達能力的關鍵時期。

很多家長反應,他們會在回來的路上和孩子談論在幼兒園的狀況,可孩子往往一問三不知。開始以為孩子只是剛到幼兒園不適應,但現在開學已經兩個月了,這種狀況還沒有得到改善,是不是孩子表達能力差?該怎麼改善這種情況呢?

遇到這種狀況,家長不必過於擔心,今天奇妙老師孩子成長特性方面分析一下這個問題,並給出相應的溝通建議,希望能讓大家的親子溝通更有效。

圖自丨Pexels

1

孩子不想說

每個人在專心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時,都會變得專註,小朋友也不例外。當孩子沉迷於動畫片或手中的玩具時,常常會用「不知道」來敷衍家長的提問。

★ 解決方法

這個時候,如果家長堅持問孩子問題,不僅達不到溝通的效果,更不利於孩子專註力的培養。建議家長可以將溝通時間固定在每天的親子閱讀時間,此時,一般是孩子一天中最放鬆的時候,溝通效果也自然也更好。

2

孩子不會說

4-6歲的孩子以形象思維為主,他們的思維建立在具體的事物上,例如:一個蘋果、一本書、一盒巧克力等。當家長問到「今天過得怎麼樣」這類抽象問題時,孩子往往不懂家長在問什麼,自然也就會出現「一問三不知」的狀況!

★ 解決方法

家長可以通過「限定式提問」,將問題具象化,簡單化。例如:

今天在幼兒園老師教了大家哪首兒歌?你可以唱給媽媽聽嗎?

在幼兒園,你最喜歡和哪個小朋友一起玩?

今天午飯吃了什麼好吃的?哪個是你最喜歡的呢?

限定式提問將抽象的問題具象化,既讓孩子能夠不假思索地回答,又能留給孩子自我發揮的空間,對提高孩子表達能力有很大幫助。

3

孩子不敢說

在父母強勢的管教下,很多孩子會對表達產生恐懼。也許孩子曾和父母說,不小心摔壞了幼兒園的玩具,希望得到父母的一些諒解,可迎來的卻是父母「你怎麼這麼笨」這樣的責備。久而久之,因為避免被父母責備,孩子便以「不知道」來敷衍父母的提問,這也就造成了一問三不知的現象。

★ 解決方法

這需要家長在平時多了解孩子心理發展,多注重和孩子的溝通方式。兒童成長過程中的安全感幾乎全部來自於家長,越是犯錯的孩子,越需要家長作為情感的依託。這個階段家長的鼓勵與指導,將會成為孩子一生的底氣。

學會表達、敢於表達、樂於表達,必將使孩子終身受益。在口才貓課程體系中,我們秉持「口才+」的素質教育課程設計理念,將口才教育與學科教育、情商教育、傳統文化、時代潮流等相結合,讓孩子的口才、學習和素質培養互相促進,共同成長……孩子不敢說、不會說,就上口才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