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7萬給女兒補課,考試還是不及格:你過高的期望是她一生的失望

作者:一鳴(爸媽進化論主筆)

最近,杭州地葛女士心煩意亂。

究竟是怎麼回事?

原來,她的女兒上初三,成績一塌糊塗,特別是數學,葛女士很是着急。

上半年,葛女士打聽到一個不錯的培訓機構,就給上初二的女兒花了七萬多報了補習班。

本來希望女兒成績提上來,能考進好的高中。

可半年下來,女兒的成績讓葛女士涼了半截。

120的數學試卷,女兒居然考了57分。

這下葛女士坐不住了,一氣之下,她要求培訓機構退費。

撇開退費的問題不談,對於這位媽媽的做法,我真的有點不理解。

女兒基礎不好,沒有好的學習習慣,還要求女兒上好的高中,即使靠突擊考上了好的高中,她成績也很難穩定下來。

望子成龍、乘風,是每個父母的期望,但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適合走學習這條路。

因為每個孩子的天賦不同、學習能力不同,不能對孩子期望太高,造成太大的壓力。

前幾天,孫儷在兒子10歲生日時,在信里跟兒子寫道:

你已經長大了,真為你高興,你有那麼多朋友,那麼多興趣愛好,在我看來這比你的考試成績更重要…

正是因為沒有太高的期待,等等變成了優秀的孩子,他善良、溫暖、自律、愛好廣泛。

可現實中,一些孩子在家長過高期待的重壓下,變成了憂心忡忡的大人,他們害怕自己因為不夠優秀而傷了父母的心。

有時,明明儘力了,卻還是考不好,而暗自落淚。

美國教育家斯賓塞曾經說過:「身為父母,不能用考試分數去判斷一個孩子的優劣,更不能讓孩子有以此為榮辱的意識。

很多時候,家長越焦慮,孩子就越着急,內心越抑鬱。

家長心態平和,孩子才能坦然面對挫折。父母的心態,決定了孩子的狀態。

父母期望值過高,孩子會壓力過大

知乎上曾看到一個話題,父母對自己期望過高,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有位匿名網友的回答非常扎心,父親總是對他說,你做什麼一定沒有問題,這讓他的壓力很大。

當他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做完,父親卻認為他能輕易完成。

父親對他的期望就像一座大山一樣,讓他喘不過氣來。

他有時竟然會想像着遭遇一場車禍驟然離世,那在他心裏竟然也是一種解脫的幸福。

如果希望變成了圍困孩子的牢籠,那麼離悲劇也不遠了。

上周末,醫生朋友說有個男孩因為喝酒被同學送往醫院。

原來,男孩和同學在路邊撿到一瓶酒,就打開喝了起來,沒想到幾口喝下去就醉了。

在醫院裏,他鼻涕一把淚一把地說自己沒用,學習不好讓媽媽失望了。

真是讓人心酸,孩子之所以喝酒,就是因為壓力太大了。

美籍華裔作家伍綺詩說:「父母越是關心你,對你的期望就越高,他們的關心就像雪一樣不斷落在你身上,最終把你壓垮。

事實上,過高的期望不是愛,是害。

父母真正的愛,是放下期望去理解與接納孩子

還記得那個考倒數第二的女孩嗎?

一個鬼馬精靈的女孩,嘴裏含着棒棒糖告訴媽媽自己有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

在媽媽的追問下,她說出了所謂的好消息竟然是全班倒數第二,壞消息是沒考及格。

可這位媽媽沒有生氣,更沒有責罵,反而輕輕笑出了聲。

因為這位聰明的媽媽明白,分數雖然很重要,但比起孩子的健康成長,顯然後者更加重要。

作家艾小羊講過一個故事。

艾小羊的爸爸從小成績優異,本來是名牌大學的料子,但因為家裡窮,無奈之下初中畢業讀了技校。

艾小羊上初中時,她的父親把希望寄托在女兒身上,甚至調好鬧鐘每天讓她早起背單詞。

但當時正處於叛逆期的艾小羊很不以為然,父親整天的的耳提面命,更讓她反感。

有一段時間父女倆見到彼此就像見到了仇人,關係非常不好。

後來,艾小羊父親終於想通了。

他不再對女兒抱有太高的期望,女兒反而有種如魚得水的感覺,這種感覺給艾小羊很大的自信,後來她學渣逆襲,考上了武漢大學。

繪本《安的種子》說:

每個孩子都是一顆花的種子,只不過每個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開始就會很燦爛綻放,有的花,需要漫長的等待。

真正決定孩子未來的,是來自書本以外的東西,比如自信、自律、堅強、毅力、心理素質等。

而這些能力的獲得,與家長的接納和鼓勵分不開。父母越是接納孩子,孩子的未來就有更多的可能。

父母該如何合理地把握對孩子的期望

1、不要拿孩子跟別人比較,要與自己比較

前段時間看到這樣一則帖子。

期中考試成績後,有位媽媽在網上發帖子說,自己的兒子從班級倒數考到第28名,說自己的兒子上升了一大截,真是太開心了,還說要犒勞兒子。

字裡行間都流露出深深的自豪感,其實28名的成績真的不算好,只能算中等偏上,可對於一個開始就倒數的孩子,走到這一步實屬不易。

每個孩子的天賦和學習能力是不同的,不是所有孩子都能學習優異。

聰明的家長都會讓孩子跟自己比,如果有進步,就會表揚和鼓勵,讓孩子體驗到進步帶來的快樂,從而保持更大的熱情持續進步。

2.、期望要符合孩子自身的客觀條件

曾看過這樣一夜新聞,有位985碩士畢業的媽媽。

她和老公都是學霸級人物,無奈孩子卻是實實在在的學渣,每次考試都是倒數。

為了提高孩子成績,她請家教,報輔導班,想盡了辦法。最終,她不得不接受一個現實,孩子的資質確實一般。

通過查閱資料和陪讀,她也明白一件事,世界上真的有天賦一說,有的孩子天生就不是讀書的料。

給孩子們樹立一個正確的世界觀,身體健康,快快樂樂做個普通人未嘗不可。

3、比起焦慮孩子,不如好好經營自己

前段時間,在四川成都有位叫周建的57歲阿姨與兒子一起參加了高考,並考入四川電影電視學院編導系。

如今,她已進入大學學習,為加強專業基礎,大部分課餘時間都在教室或圖書館學習。

周建說,自己之前忙於工作和照顧孩子,沒機會追尋電影夢,但「追尋夢想,多大年齡都不算晚」。

在《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一書中有這樣一段話:

這世界就像一個劇場,當前排觀眾站起來的時候,後排觀眾也不得不這樣做,所以這個世界上很難找到一個不焦慮的媽媽。

孩子的成長不是讓我們生活變得平庸的理由,相反,孩子讓我們更清楚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孩子不僅是生命的延續,更應該是繼續成長的新動力。

幾米在《我的錯都是大人的錯》中說:「我知道我不是一個完美的小孩。當我變得和你期待的不一樣時,請愛我原來的樣子,疼我原來的樣子,讚美我原來的樣子。

在孩子的眼中,父母就是他的全世界。

因此,要懂得引導和啟發孩子,讓孩子一點點的進步中變得自信陽光,而不是總通過過高的期望來壓迫孩子,讓孩子感到恐懼。

只有給予孩子合理的期望,才是真的愛孩子,也才能讓孩子健康茁壯成長。

作者簡介:一鳴,富書專欄作者,富書持續投稿變現營2.0學員,中年少女,左手執筆,右手養娃,用一顆執着的心來寫字,本文首發爸媽精讀,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

• 圖片源於網絡,版權歸圖片所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