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情緒感知
情商高的好處多多。高情商的人能夠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情緒並理解他人的情緒感受,往往能夠獲得更多的社會支持。想要擁有高情商,對自己和他人情緒的理解不能少。因此,在平時的生活中,爸爸媽媽還要在這方面增強孩子的感知力。
1
感受他人的情緒,先從認識自己的情緒開始,而孩子逐漸認識自己情緒的過程是需要引導的。
孩子的情緒感受相對於成人更加多變,常常會因為一些小事而感受到憤怒、失落、傷心、難過甚至恐懼。與此同時,寶寶並不像成年人知道這些不好的感受是負面情緒在搗鬼,於是就很有可能產生困惑,「我到底怎麼了」。而這份不確定性會讓孩子失去掌控感,加重孩子的負面情緒。
這個時候,爸爸媽媽千萬不能強行制止,更不能隨意給孩子貼上標籤。因為這樣做會使得孩子產生不被接納的感覺,認為所有一切都是自己的錯,進而引發自卑心理。
所以,當孩子難過、悲傷、憤怒時,我們要做的應該是接納孩子的情緒,並為孩子的情緒命名,告訴孩子他之所以不開心是因為特定的情緒。舉個例子,我們可以這樣說:「我知道你現在什麼都不想干,只想哭,這是因為陪伴你很久的小貓被送走了,所以你有些悲傷,但是沒關係,悲傷很正常,過幾天就會好一些的。」
理解自己的情緒是自我情緒調整的基礎,孩子也只有對自己的情緒有了了解,才可能由此及彼了解他人的情緒。
2
除了幫助孩子理解自己的情緒,爸爸媽媽還需要引導孩子對他人的情緒有準確的認知。所謂情商,就是在多數時候能夠讓自己舒適也讓他人感到愉悅,因此,對他人感受的感知能力相當重要。
現在,隨着越來越多育兒大咖宣傳「溫柔且堅定」的重要性,越來越多的父母認識到溫柔的益處。
孩子故意打了媽媽一巴掌,媽媽忍住憤怒和失望溫柔地說:「我知道你很生氣,但是打人是堅決不可以的。」孩子明知道那是爸爸的襯衫,卻用水彩筆在襯衫上畫了一隻大老虎,爸爸忍住怒氣,溫和地說:「我知道你很有創造力,這點很好,但是襯衫是爸爸的,不可以破壞。」
這樣的「溫柔且堅定」問題何在?其最主要的問題就在於爸爸媽媽抹殺了孩子感知真實情緒的機會,久而久之,孩子感受他人情緒的能力就會止步不前。
溫柔且堅定並沒有錯,但前提是父母將自己真實的情緒表露給孩子,讓其有機會將自己的行為與他人相應的情緒建立聯結。比如,我們可以說:「媽媽現在很生氣,也很失望,因為你打了媽媽一巴掌,我知道你不是不講道理的孩子,但是這樣的事情不能發生第二次。」
對於孩子來說,無論是情緒的感知能力還是情商都需要逐漸培養。如果期間出現看護人變更、成長環境變化等情況,孩子的情緒調節能力還可能出現短時間的退化,爸爸媽媽一定要多一些耐心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