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很聰明的,生活、工作、學習上都可以很好。而這些就需要一個很優秀的大腦來支撐。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孩子大腦都是很聰明的。還有一種現象,就是小的時候看這個孩子挺聰明的,但是長大之後就越來越笨了,其實這並不是一種偶然現象,他們都是有共性的。
斯坦福大學教授Julie Lythcott-Haims在TED演講中,提到了格蘭特實驗,這項實驗結論是哈佛大學歷時75年才得出的。該研究表明:孩子的智力發展很容易受到家庭行為習慣的影響。
所以在培養孩子的同時,我們也要注意家庭行為習慣給孩子帶來的影響。但是,具體有哪些行為習慣影響孩子的智商發展呢?
格蘭特實驗」研究表明:孩子變「笨」,孩子「變笨」,這六個壞習慣成「始作俑者」。
1、不吃早餐
早餐對於孩子來說是很重要的,一頓有營養的早餐,能夠讓孩子的身體機能處於一個很充實的狀態,保證一天的良好精神。孩子正在長身體的時候,早餐也是一天營養的第一步。
有一項研究表明,長期不吃早餐的孩子身體發育比正常孩子更遲緩,大腦的營養不能及時供給,從而導致孩子的注意力無法集中,大腦或越多而隨之下降,從而導致孩子變得越來越笨。
2、總是批評孩子
孩子犯錯誤的時候,很多家長第一反應就是去批評孩子,教育孩子,而不是和孩子溝通,想辦法解決問題,而這種長時間的批評,會導致孩子產生一種自我否定的狀態,這種情況很容易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長此以往就會影響到孩子的智商跟情商。
在哈佛的這項長期研究中就發現,經常被父母批評教育的孩子,思維會變得更加遲緩,記憶力也會變得更加差勁。
3、晚睡、熬夜
熬夜、晚睡就會加大孩子大腦的工作量,使孩子的大腦處於一種超負荷的狀態,會導致孩子大腦供血不足,從而記憶力和專註力都會下降。致使孩子在學習的時候無法集中注意力,在背題的時候也沒有辦法記住。這樣孩子的心理負擔就會越來越重,就會影響孩子的整體成績。
4、把書籍當「催眠曲」
有的孩子由於長時間玩手機玩電腦,在睡覺的時候就沒有辦法很好地進入睡眠,就會選擇隨手拿起身邊的一本書當作「催眠曲」,使自己快速的入睡,這樣就會導致孩子對書籍有一個自然反應,就是看到書困,從而導致孩子的學習逐漸下降。
5、孩子情緒積壓
有的時候孩子受到了委屈,也會有一些情緒需要宣洩。但是孩子想跟父母說,卻被父母一句吼叫給憋了回去,導致孩子的情緒長時間無法釋放,造成積壓。也不利於身體健康,也不利於情緒管理,甚至孩子長大之後也很難正確地去發泄自己的情緒。
6、沒有一個安靜的環境
家庭雖然是一個可以休息的地方,但是如果家庭中有一個正在學習的孩子,吵鬧的家庭環境,對於孩子的學習是沒有任何益處的。充滿噪音的環境下,孩子沒有辦法集中注意力,即使再聰明也於事無補,好好學習成績就會逐漸下降。#育兒有方法#
專註力這個問題我也用過了很多辦法,最後我選擇了繪本。
關於繪本這個問題,很多家長都不知道怎麼選才好,所以在能給孩子買書的情況下,千萬不要為了省錢而去網絡上扒。這樣也是我的實際體驗,多次嘗試後,我還是決定了買實體書回來,就選擇的這本德國好奇狗的《專註力訓練》。
我在網上也扒到過這樣的,覺得不錯,最後選擇了這套書,而且是一套7本,除了培養專註力,還可以培養記憶力、判斷力、協調力、觀察力、學習力。運用各種遊戲來激發孩子的好奇心。
書中不僅利用常見的走迷宮、找不同等遊戲,還將數學、英語、常識方面的知識融入到一些思維遊戲中提高遊戲的趣味性和實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