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家長會說「我家孩子認生」,有人會說「這麼大還害羞呢?」「你家孩子太內向了,得鍛煉鍛煉」!
在不知不覺中,給你的寶寶貼上了「膽小」、「見不得世面」、「不乖」、「倒退」等負面標籤。
要知道,寶寶在6歲之前,是缺乏自我認知的,他們對自我的評價,幾乎全都來源於他們所信賴和依戀的人。
更何況,「認生」並不是真的因為膽小、見不得世面、不乖,而是寶寶心理發育過程中需要經歷的一個階段。
01
隨着寶寶智力的發展,TA開始認識周圍的人,知道哪些是親人,哪些是陌生人。
寶貝一般在5-6個月開始出現認生跡象,8、9個月逐漸明顯,到12個月大時達到高峰,並會持續段時間。
寶寶認生並不是壞事,這是他們自我保護的本能。
來自德國曼海姆大學的教育學專家Christiane博士,通過觀察發現:「寶寶的認生期隨着她的成長而自然產生,很可能在一夜之間,認生期就到來了」。
寶寶從出生到「認生期」開始,再到「認生期」結束,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0-8個月
從出生到八個月的這段時間,寶寶是非常需要大人的照顧的,如果這個人是媽媽,肯定最符合他的心意,可如果是其他人,小寶寶也不會介意。
此時外界的一切,在他眼裡就是能看到就是存在,看不見的壓根就沒這回事,就更不會有所謂的「認生」情況了。
8個月-1歲
大部分孩子認生是從8個月持續到1歲。
因為這段時間,他們能通過長相、聲音等識別出平時和他們親近的人,並會對陌生的面孔產生距離感。
所以,他們要麼看到陌生人就哭鬧,要麼是一到晚上就必須找家人。
1歲以後
多數寶寶在踏入周歲大門的同時,往往也意味着「認生期」接近尾聲。
因為在經過了幾個月的適應期後,寶寶會逐漸意識到,每當自己需要幫助時,爸爸媽媽就會第一時間出現在他們面前,之後再面對一些陌生的事物時,寶寶的反應也就沒那麼大了。
專家解釋說:「認生是一個標誌,說明孩子開始建立與某些具體的人的聯繫。」
所以孩子必須要認生,這是他成長的標誌之一。
02
認生不需要過度干預,切記兩點:不強迫、不貼標籤。
不強迫
有些媽媽看到孩子認生,就想讓孩子多接觸人,帶他出去見人,讓自己的朋友到家裡來做客,但是孩子卻一點都不領情,反而哭得更厲害了。
其實這樣做,倒是給了寶寶很多負面刺激,到家裡來的朋友很多,大家對孩子都過分熱情,反而讓孩子更沒有安全感。
最好的是,讓大人們對孩子不要過分熱情,進了家中該幹什麼幹什麼,聊天、喝水、看電視……
家長不要一味覺得認生不好,也沒必要強行糾正。
如果父母硬逼着寶寶和陌生人打招呼,孩子心裏可能留下「和人交往不愉快」的印象,對孩子長大後的人際交往是非常不利的,容易讓孩子養成不合群的個性,長大後不懂得如何與人交流。
不貼標籤
前面說了,寶寶認生是正常的成長行為,不等於膽小,不等於內向,不等於不禮貌,也不等於沒出息。
千萬不要早早的給孩子貼上「膽小」「沒出息」的標籤,要知道,兒童對自我的認知和評價,是從別人的情感和態度中獲得的,家長給孩子貼上「膽小」、「沒出息」、「不禮貌」等負面標籤,兒童一旦認同,真的會對性格產生影響。
03
當寶寶處於認生期時,家長可以使用這3個方法,幫助寶寶度過「認生期」:
要多給寶寶安全感
寶寶認生一般都與「害怕」有關,媽媽及身邊的家人要給孩子創設一個溫馨的家庭環境,在孩子認生期階段,媽媽要有耐心,對於孩子突然的哭鬧不要加以訓斥。
接觸寶寶時要保持態度溫和,不要忽冷忽熱,要給寶寶安全感。
這樣他就慢慢的放鬆害怕緊張的情緒。
適度帶寶寶走出家門
在寶寶3~4個月的時候,媽媽可以有意識地帶寶寶走出家門,以幫助寶寶儘早適應他可能接觸到的各種社會環境。
經常帶寶寶去社區廣場、花園綠地等人多、小朋友比較多的場合,讓寶寶看看周圍新鮮有趣的環境,感受不同人的聲音和印象。
兒康堂中醫育兒老師提示:參加集體活動時,要避免眾多陌生的面孔同時出現,或眾多的陌生人七嘴八舌地一起與他打招呼或爭搶着抱他、逗他等,這樣會增加他害怕的心理。
多帶孩子參加戶外活動
帶着寶寶出去走走,可能也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戶外運動可以使孩子更真切地感受陌生的環境,並收穫其中獨特的樂趣,也是敞開心扉、接觸陌生人的大好機會。
認生是一個標誌,說明孩子開始建立與某些具體的人的聯繫,是成長!
時常誇讚你的寶寶,鼓勵寶寶,對他良好性格的形成是非常有必要!
聲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