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養成|孩子不愛刷牙,怎麼辦

我朋友經常和我吐槽家裡的萌娃,總是不喜歡刷牙,一刷牙就大哭大鬧。面對刷牙這件事,成了他們母子關係和諧的最大阻礙。只要她把牙膏擠到牙刷上,強行抱着孩子硬把牙刷塞到嘴巴里,孩子就會大喊,媽媽是壞人,我不喜歡媽媽這些話。

我們都想要寶寶養成愛刷牙的好習慣,可是方法如果使用不當的話,結果就會適得其反。今天這篇就針對孩子刷牙這件事提供一些實用的方法,以供參考。

1、讀繪本

首先,讓孩子接受刷牙這件事,從繪本開始。豌豆豆最喜歡的一本書就是《出發,刷牙小火車》,陪孩子閱讀的時候,可以拿着小牙刷示範刷牙的正確姿勢。書中有一段文字是蘿蔔渣刷刷刷,玉米渣刷刷刷,我們可以改變一下音調,用童謠的方式唱出來,肉渣刷啊刷不動,這可怎麼辦?通過提問的方式,讓孩子動動小腦瓜思考一下。

還有一本繪本是《牙齒大街上的新鮮事》,牙齒大街住着哈克和迪克,他們喜歡在牙齒里蓋房子,喜歡收集餅乾巧克力,計劃把牙齒大街變成齟齒大街,非常形象的描繪了牙齒壞掉和治療的全過程。如果孩子抗拒刷牙的話,可以和孩子講,如果不刷牙的話,哈克和迪克就會住進牙齒里,會把牙齒砸出一個一個大洞,牙齒壞掉了就不能吃好吃的啦!

《鱷魚怕怕,牙醫怕怕》是五味太郎經典繪本,小朋友現在還不能理解牙醫給病人看牙補牙的過程,相信再大一點就明白了「牙疼不是病,疼起來真要命」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當然,以上方法是針對像豌豆豆這麼大的孩子。對於低幼齡孩子來說,接納刷牙這件事需要慢慢來,切記不能暴力而為,讓孩子對刷牙產生恐懼心理。

2、親子示範

兩歲左右的孩子,特別喜歡模仿大人的言行。刷牙的時候,一家人待在衛生間里一起刷,也可以來一個刷牙大賽,看誰刷得更快又乾淨。

在刷牙過程中,我們只獎勵孩子做的好的時候,不去懲罰孩子做不好的方面。吃飯的時候講究餐前儀式,那刷牙洗臉也可以進行一項洗漱儀式,想辦法把刷牙當成一件有意思的事情,而不是硬性任務。

在刷牙的過程中,我們還可以給孩子介紹一下為什麼刷牙要用牙膏,牙膏里的氟為什麼可以保護牙齒,爸媽用的電動牙刷為什麼會有嘶嘶嘶的聲音,通過自問自答的方式科普一些知識,比一味填鴨式的教學更有用。

3、製作成就感

我們可以在衛生間放一個枱曆,記錄家裡成員刷牙的情況,如果刷牙了就可以畫一個紅色笑臉,如果沒有刷牙可以畫一個藍色哭臉,一周之後我們可以數一下誰的笑臉最多,誰的哭臉最多。笑臉多的成員,可以許一個小心愿,哭臉多的成員,家務活要多干點。

當然,刷牙和吃飯睡覺差不多,有的時候不想刷也不要苛責。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是需要日積月累養成的,漏缺幾天也不會對成長造成多麼嚴重的後果。

在育兒方面,我們要抓大放小,從長遠目標看齊,不要太錙銖必較,不然生活的瑣碎小事都會成為我們焦慮的導火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