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父母對這樣的情形都不陌生,兩個大人在談論事情,孩子總在一旁插話,大人的談話屢屢被打子打斷,這時,作為家長的你難免會尷尬、火冒三丈。孩子的這種沒禮貌的行為確實讓人感到煩惱,不過只要你了解他的內心世界,就會明白,孩子並不是存心想要打斷你,這是由他們的年齡特徵引起的。
作為父母,遇到這種情況,我們該怎麼辦呢?
原因一:引起大人的注意
幼兒期的孩子都以自我為中心,在他心目中,世界就是為他而存在的,他無法忍受父母的注意重心不在自己身上。因此,當父母與朋友聊天、打電話時,他就會通過插嘴的方式提醒父母重視自己的存在。
應對方法
讓孩子受到關注。當父母和他人交流時,無論孩子多小都要先鄭重地向他人介紹孩子,這可以讓孩子感到自己很重要,沒有被忽略。
原因二:對談話內容感興趣
隨着年齡的增長,孩子對周圍的事物也越來越好奇。當媽媽與客人的談話引起他的好奇時孩子會提出一些相關問題,希望得到一些解答,這是他們了解周圍世界最常用的方式。
應對方法
給孩子參與談話的機會。如果孩子插話的內容與大人的談話內容相關,可以試着讓其融入大人的談話,並引導孩子思考、學習、與人溝通;當你和客人談到一些孩子不理解的事情時,可以適當抽出一些時間,向孩子解釋。粗暴地拒絕孩子參與談話,只會讓孩子以同樣的方式對待他人。
原因三:無事可做
當大人和客人聊天或打電話時,孩子會因沒受到注意會很無聊,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這時候,孩子容易出現插嘴的行為。
應對方法
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先安排孩子的活動,讓他有事可做,如讓孩子看看有趣的動畫節目,為孩子準備幾本繪畫本,也可以給他準備一些能吸引他注意力的玩具。
原因四:還沒學會等待
幼兒期的孩子通常是想到什麼就說什麼,總希望自己的事情總能夠優先得到解決。孩子經常會因為不耐煩,而以插話的方式,直接表達自己的需要。
應對方法
教孩子學會等待。想辦法讓他知道,需要等一個人講完了,另一個人才能接下去說。試着引導孩子換位思考,體會別人的感受。比如在他講到最興奮的時候插話進去,說你的事情,讓他無法講述,這會讓他受不了,這時你再告訴他:「你看別人說話的時候,你要是不停的插嘴,別人也會受不了的。」讓孩子了解插嘴給人帶來的不良感受。
應對孩子插嘴的小辦法
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意見和願望。無論孩子的意見是否有道理,家長都要予以重視和尊重,如果孩子的想法都是錯誤的,也不要嘲笑、排斥他,而是明確的告訴他錯在哪裡。這樣有利於培養孩子誠實、坦率、開朗的性格,同時也有利於滿足孩子的求知慾,豐富其生活經驗,擴大孩子的知識面,還可以鍛煉孩子的思維能力及處理事情的能力。
學會適時、適度地表達自己想法的技巧,是人際交往中必不可少的一課。因此,一個開朗的家長,不論是向孩子傳達什麼,還是大人之間商量什麼事情,都應該讓孩子有說話的機會,鼓勵孩子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從而他們將學會表達自己,說服對方,取得共識。
我國自古以來就有個慣例:大人說話小孩聽,認為小孩子插話是不禮貌的。其實,小孩子插嘴很多時候是為了表達自己的見解,只是方法不對而已。只要父母給予正確的引導,教會孩子說話的時機,孩子一定會改正自己的行為。值得注意的是,一概制止是不可取的,那樣會對孩子的心理成長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