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最大的成熟:遠離喧囂,享受這幾種孤獨人生

一群人有一群人的孤獨,一個人有一個人的狂歡。

跟毫無感情的陌生人群來群往,哪怕天天逢場作戲,也不見得內心會平靜,生活會高質,人生會幸福。

遠離這些陌生人,而選擇獨來獨往過日子,不僅不用偽裝,內心還會愈發平靜,生活自然變得高質量,人生也會逐漸幸福。

還未享受獨處,我們就會認為獨處的人都是異類。已然享受獨處,那我們才會恍然大悟,原來一個人獨來獨往,是那麼爽的。

既沒有虛偽的侵擾,也沒有複雜的人情世故,只有一個人過着自由自在的生活,無拘無束,內心滿足。

一個人最大的成熟,莫過於遠離喧囂,享受這幾種獨處的人生。

一、遠離虛偽,以真實的自我過日子。

人生有三個過程,小時候的單純——成年後的虛偽——經歷半生後的真實。

在這三個過程中,就只有中間是虛偽的,而一前一後都是純粹、真實的。為什麼會有如此怪異的情況?

小的時候,我們都希望快些長大,成為大人。到了社會打拚,就會被社會的大染缸同化,變得虛偽、狠辣、複雜起來,就跟「狼人」一樣。

這些虛偽、狠辣、複雜的生活過久了,我們就會感覺到痛苦,彷彿人生只剩下爭鬥,而沒有一絲一毫的平靜。這個時候,我們會思考,虛偽的人生真的有意義嗎?

最終我們得出了一個答案,虛偽的人生毫無意義。從那一刻開始,我們會選擇活回「真實」的自己。這就是道家談到的「洗盡鉛華,返璞歸真」。

再怎麼虛偽的人,也不會因為虛偽而自豪;再怎麼真實的人,也會因為真實而快樂。至少,真實地活着,內心將變得輕鬆、平靜起來。

二、遠離人情世故,極簡而活過日子。

一談到江湖,我們就會想到人情世故,糾結怎麼說話,怎麼為人處世,怎麼討好別人,怎麼跟別人拉近距離......

普通人的人情世故,真的有用嗎?貌似沒啥用。你所討好的人,別人未必真心待你。有可能,你越是討好,別人越是看不起你。

精英階層的人情世故,有可能給自身撈取到利益。而普通人階層的人情世故,除了相互內耗,相互逢場作戲,就沒有任何的好處了。

既然人情世故沒有任何的好處,那我們就沒必要為了人情世故而煩惱了。做個斷舍離的通透人,極簡而活過日子。

現代人深陷於複雜的生活當中,內心卻嚮往着極簡的生活。人,本就是普普通通的生物,為什麼要把人生、世道、環境,搞得那麼複雜呢?

我們無法改變既定的現實,那我們不妨改變自己的內心。選擇極簡,遠離複雜,選擇瀟洒,遠離人情世故,不才能活成「人」的樣子嗎?

三、遠離合群,獨來獨往過好每一天。

絕大多數人都會為了一個問題而煩惱,究竟是合群好,還是不合群好?

如果給你回答,那你是選擇合群呢,還是選擇不合群呢?大概率,你會選擇合群,因為你害怕人言可畏,怕成為別人眼中的異類。

在合群的過程中,你要麼被人牽着鼻子走,要麼被人利用,要麼成為別人眼中的韭菜,要麼白忙一場而毫無收益。

撞了南牆,人就會有所改變,觀念就會發生一百八十度的反轉,從以往的合群,變成如今的不再合群,選擇獨來獨往過日子。

獨來獨往,未必就是異類,只是每個人所選擇的生活方式不一樣而已。這個世界不該千篇一律,而應該多姿多彩,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的權利。

是否合群,不是什麼大問題。你覺得適合群體,那就融入其中。反之,你覺得不適合,那就選擇獨來獨往。當個獨行俠,也不見得是壞事。

四、遠離內卷,跟這個世界握手言和。

普通人,放着簡單的日子不過,為什麼非要拼死拼活去內卷?不是因為沒得吃沒得穿,而是因為慾望嚴重,期待太多。

一個年輕人,讀過書,有一定的學歷,那他就會對自己有過高的期待,甚至存在不切實際的幻想,認為自己可以跟某某大佬一樣,實現理想,發家致富。

一個普通人,天天刷短視頻,不是昨天看到A成功,就是今天看到B有房有車。他就會幻想,既然別人可以當老闆,為什麼自己不能當老闆呢?

正是因為不切實際的「功利」幻想太多,才導致無數人都透支身體,拼了命去內卷。殊不知,卷到最後,一個贏家都不會有。

內卷,只是窮人的內卷,而不是精英的內卷。試想,底層的資源是有限的,而底層人是無限的,那內卷到最後,不都是成為精英的食糧嗎?

人生有限,沒必要為了內卷而拼死拼活,選擇跟這個世界握手言和,選擇跟內心的自己握手言和,接受自己的平凡,不才能健康、快樂地活下去嗎?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