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後,越早明白越幸福的一件事

點擊上方「笑薇讀書」關注星標,和笑薇一起讀書成長,知識創富

不知道姐妹們有沒有體會,小時候,我們常對父母言聽計從,覺得父母特別偉大,尤其是從小比較乖的孩子,然而隨着閱歷的增長和認知的提升,成年後的我們,會逐漸開始對父母有一些不認同,甚至叛心理。

這些年,或許是隨着內在不斷覺醒,我發現父母其實有很多局限,比如在我求學時期需要關心的時候,他們永遠在忙着做事情,我的內心常常孤獨無助;初步入職場,需要有人引導和指點,他們也提供不了任何幫助;長期漂泊在外,也鮮少能得到家人言語上的關懷。

太早被當作一個成年人,什麼都要自己去衝去撞,所有大大小小的人生決策只能自己去做,哪怕很多時候只能不斷試錯。不幸的或已墜入谷底,僥倖點的,無意之中趟出了一條路。

對於出身普通家庭的孩子來說,能走上並持續通往一條上升的路,真的不容易。

所以有時候,內心難免對父母也會有些幽怨,覺得他們不夠愛自己,不懂得關心關懷,更缺乏為子女的人生做長遠計劃的見識和眼光,可是越有這種心理,內心就會越不好受。

林文采博士在《情緒療愈》中就寫到:

一個人內心的深層次情緒往往來自原生家庭。那些成長中沒有對父母說出來的話,沒有解決掉的悲傷或者憤怒,比如父母曾經冤枉過你,曾經被不公平地對待,或者你對父母始終有渴望,希望能得到他們的愛和保護,當這些期待都沒有得到,我們的內心就會因此而痛苦、悲傷或者憤怒,這就成了我們和父母的不了情。

這些年通過不斷學習,我已經懂得父母之所以沒能好好愛孩子,一方面是因為認知局限,另一方民是因為他們可能也沒有被自己的父母好好愛過。

在他們的童年時期,如果被父母忽視、冷漠對待,即便長大成人,有了自己的孩子,愛的能力也是缺失的。

原生家庭就是個輪迴,即便我們內心不滿,但常常根本不知道怪誰。

我們能責怪父母嗎?

不能。畢竟他們也是受害者。

可是,當我們因為原生家庭養育問題所深深困擾時,究竟該怎麼辦呢?

答案是:做自己心理上的父母

是的,雖然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生理上的父母,但很多時候,我們的父母所構成的原生家庭因為各種各樣的局限沒能把我們培育得很好,而我們又不能去找父母算賬或者彌補,因為人的成長終究是不可逆的。

但是,我們可以自己做自己心理上的父母,那些沒能從父母那裡獲得的能量我們可以自己給自己,治癒自己,包容自己,從而成為一個情緒穩定的人。

要做好自己的父母,首先要明白父親和母親對我們人生的影響是不同的。

林文采博士認為,我們與父親的關係,會影響我們的自我價值、自尊、自我評價。

也就是說,如果在成長時期,父母常常肯定和讚美孩子,孩子就會更加自信,但如果父親總是批評孩子"沒用",是個"廢物",孩子的自我價值感和認可度就會很低。

總而言之,父親對孩子的肯定和鼓勵會影響我們的自我評價。

8090後的我們這代人,很多都是在父親缺位的家庭中成長起來的,大多數父親對孩子要麼動輒打罵和貶低,要麼冷漠忽視,缺乏責任感。

然而即便如此,想要真正療愈自己,疏導出內心積壓已久的負面情緒,我們依然要感謝父親的付出,並學會自己肯定自己,發現自己身上的閃光點。

比如,每天專門記錄下來自己哪些話說得特別好,哪些事做得特別棒,哪些值得我們給自己肯定、讚美、認同,這樣堅持下去逐漸就會形成一種習慣,慢慢地就可以幫助我們提升價值感。

成長時期沒有從父親那裡獲得的愛和能量,只要我們願意,也可以自己給自己。

這就是做自己心理上的父親。

那麼我們又如何做自己心理上的母親呢?

林文采博士認為,母親與我們的安全感相關。母親的狀態,以及對我們的態度會對孩子的情緒有很大影響。

比如說,如果母親是個很情緒化、很消沉,或者很焦慮的人,那麼孩子很可能也會像母親一樣情緒不穩。

做自己心理上的母親關鍵在於,努力補足媽媽的部分,給自己足夠的安全感。

那麼怎樣給自己安全感呢?

01第一,努力成為一個情緒穩定的人

成為自己情緒的主人,能夠處理和管理自己的情緒能量,當我們能夠控制自己情緒的時候,我們就會信任自己,知道自己不會失控,不會不理智地去處理事情,這便是安全感的來源。

02第二,努力學習並創建良好的人際關係。

人際關係中首要的是夫妻關係,然後是親子關係,接下來就是自己和家人的關係,之後便是朋友關係、同事關係、上下級關係等等,任何一種關係維護得好都會增加我們的安全感,而如果我們和別人關係不好,我們會覺得自己有問題,因此損失掉我們對自己的信任,也就會影響到了安全感。

03第三,允許自己一面怕一面做。

很多人沒有安全感,是因為他們內心裏有很多擔心和害怕,面對你的擔心和害怕,告訴自己「我的這個怕是真的很重要的」,然後一面允許自己怕,一面努力學習和練習。

當你經過學習和練習做成某件事情之後,對於這件事已經從害怕變成了知道,於是就給自己增加了一份安全感,我們每完成一件事就會給自己增加一份安全感,完成多一點,未知就會少一點,安全感就增加一點。

我們鼓勵自己去學習和嘗試的時候,不要忘記告訴自己,失敗也是被允許的。這就是給自己心理上的安全感。

一顆小小幼苗成長為參天大樹,需要種子、陽光、雨露、肥料,而人的成長不僅需要物質養料,更需要心理營養。

如果我們小時候沒能從父母那裡獲得足夠的心理營養,不必歸責父母,因為那樣做除了讓他們陷入自責內疚,並不能解決問題。

具備高認知年輕一代的我們,不妨學着去做自己的父母,為自己補足肯定、讚美、安全感,當我們心理營養越來越充分,我們的內心就是平和的、穩定的、幸福的,然後把這種營養給予孩子,讓愛和能量在代際間傳遞。

笑薇,南方姑娘遠嫁西北,靠讀書自由生活,曾在企業打過工,也在體制內試過水,當過北漂青年,如今小城安家,執着追夢。著有《左手閱讀,右手寫作》,新書上市一個月榮登噹噹網四榜第一,一榜第二。

作者|笑薇讀書

編輯|初雪

圖源|網絡(若侵權請聯繫刪除)

首發公眾號|笑薇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