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中秋節,熊英利都會抽出時間,親手製作一些傳統月餅。作為一個深度沉浸在傳統文化中的漢服愛好者,她對傳統之美的嚮往和熱愛在這一刻得到了完美的表達。
點擊觀看視頻
熊英利是一個85後漢服愛好者,愛上漢服已經有10年之久。最初的時候,上海街頭穿漢服的人還不多。她每天穿着漢服上下班,總是會吸引很多注視的目光。穿漢服對她來說,不僅是一種熱愛,更是一種堅持。
喜歡一樣東西總是由淺入深的。因為喜歡漢服,她經常到博物館參觀研究古代服飾的紋樣圖案。隨着對傳統文化的深入了解,熊英利開始研習茶道、古琴、學習了中式點心課程,中式發簪製作以及傳統瓷器修復等技藝。她每天用自製的發簪來搭配不同的漢服,她還在自己的小工作室里,通過金繕和鋦瓷的技藝修復瓷器,把興趣作為職業,以手藝支撐生活。這些年,不僅外界對穿漢服接受度越來越高,熊英利的父親,也不再像原來那樣反對女兒的興趣,反而會和她一起討論漢服的審美。
今年中秋節,熊英利給父親製作了他最喜歡的黑芝麻餡月餅。她親自選擇優質的原料,精心製作,體驗着每個工序帶來的快樂和自豪感。每一塊月餅都代表着她的心意和對傳統之味的祝福。
在熊英利看來,漢服、月餅等傳統元素不僅僅是形式上的符號,它們承載着中華傳統文化的韻味和哲學。這些傳統文化作為我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識的一部分,構建了中國人的文化基因,讓中華文明得以源遠流長。
今夕流光,花好月圓。這位熱愛漢服的上海姑娘,用手作的月餅,寄託對傳統之味的祝福和願景。讓我們一起在合家團圓的時刻,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賞味中秋,祈願美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