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4個日常小動作,看似不經意卻「後患無窮」,別疏忽大意

生活中,爸媽們總會義無反顧地為孩子抵擋一切外界傷害。比如抽煙、喝酒、甲醛等,肉眼可見的傷害,我們會想方設法讓孩子遠離避免荼毒。

然而有些傷害可能來自於孩子本身,比如一些日常不起眼的小動作。或許你不曾留意,但孩子每天重複做,日積月累的情況下,會給孩子帶來嚴重的後果,待發現時,或為時已晚!

如果你家孩子日常經常有以下這4個小動作,家長可要注意了,一定要及時干預,否則後患無窮!

動作一:愛蹺二郎腿

部分家長在刷到此篇文章時,說不定也正在做着這個動作。其實它真的比你想像中要普遍,比如現在我們辦公室里,10個人當中就有5-6個正蹺着二郎腿呢!

莞媽也曾「深受其害」,小時候不懂,上課寫作業時經常喜歡蹺二郎腿,導致長大後的腿型……總之一言難盡,當屬這輩子最大遺憾之一!

很多人沒意識到,這個不經意的小動作會給身體帶來巨大的傷害。尤其是年齡小的孩子,其傷害性不可逆轉或影響一輩子。

1、影響下肢血液循環:兩腿疊交、相互擠壓,會使下肢血液迴流受阻,時間長了會導致腿部麻木和疼痛,還可能導致腿部靜脈曲張或血栓栓塞。

2、不利於腿部發育:孩子雙腿長時間受壓和血液循環不暢,會使生長發育期的孩子腿部發育受到影響,出現長短腿。

3、影響髖關節發育:孩子蹺着二郎腿處於靜止狀態,身體會默認為常態,最終可能導致骨骼關節等發育變形,甚至發展為畸形。

4、影響腿型和身姿:經常性雙腿交叉會使腿間隙變大,變成o型腿或x型腿。更嚴重一些,會逐漸影響走路姿勢,導致骨盆向前傾斜。

5、使背部和脊椎肌肉損傷:經常蹺二郎腿容易彎腰駝背,骨盆推動脊柱旋轉,導致肌肉緊張,導致脊柱周圍軟組織被動失去平衡。

當然,蹺二郎腿的動作習慣,可不是一天兩天養成的。所以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如果經常做這個動作,那麼從現在開始,一定要改改了!

醫生建議,平時要注意坐姿,儘可能減少交叉雙腿的時間,最長不應超過15分鐘。同時靜坐時,放鬆腿部肌肉,這樣有利於靜脈迴流,減少相關併發症的出現。

動作二:舔嘴唇、撕嘴皮

莞媽家娃就曾經有一段時間,特別愛舔嘴唇,還會用手搓並且撕嘴上的皮屑,導致嘴巴周圍一片紅腫,真是「慘不忍睹」。管控行為後,塗藥和抹唇膏一個多星期,掉了一層皮才慢慢恢復原貌。

為什麼嘴唇會越舔越乾裂?因為人的口水中含有消化酶,對皮膚有刺激作用,而且口水覆蓋皮膚蒸發會帶走更多水分,因此會使乾燥的嘴唇及周圍皮膚更雪上加霜!

皮膚乾裂會使孩子感到干癢、火辣辣的,受不住就上手,後果就是更疼更癢更難受、唇部出血、引起感染,甚至可能發展為慢性唇炎。

如果你家孩子也存在嘴唇乾燥起皮、經常舔嘴唇的情況,那麼建議可以試試這樣改善:

 每天讓孩子喝充足的水,2-5歲每天喝水600-800ml,6-10歲每天喝水800-1400ml。

每天吃適量水果和蔬菜,增加各類維生素攝入,能有效緩解皮膚乾燥和脫皮的情況。

保持環境相對濕潤,秋冬季節或開空調時可以使用加濕器,濕度保持在50%~60%左右。

使用護唇膏,選擇兒童專用護唇膏,保持嘴唇濕潤,孩子就不會經常舔和撕嘴唇皮子了。

動作三:愛摳鼻孔

孩子愛摳鼻孔是一個非常不好的習慣,可能會讓鼻炎和鼻腔感染等很多問題找上孩子,嚴重時還可能引發蜂窩組織感染,甚至顱內感染。

首先,鼻屎並不會被挖乾淨,反而會越挖越多。因為每一次摳挖,對鼻腔黏膜都是一種刺激,分泌物會更多,孩子更想去挖,如此就形成惡性循環。

其次,容易損傷鼻黏膜,引發鼻炎。手上本來就有細菌,而且鼻腔分泌物中含有抗菌酶,過度清理會使這些酶被清理掉,並損傷鼻粘膜,更容易感染,從而引發鼻炎。

再者,頻繁挖鼻孔會流鼻血。因為鼻黏膜纖薄,毛細血管豐富,孩子摳挖時很容易使毛細血管破裂而導致鼻子出血。

那孩子鼻屎多怎麼辦?只要不影響呼吸,便不需要做特殊處理,一般情況下會自行脫落。如果造成呼吸堵塞,也需要分情況:

分泌物粘稠結塊堵塞,可以用棉簽沾上橄欖油塗抹和清理;也可以滴一點生理鹽水,待分泌物軟化後再用棉簽清理。

感冒引起鼻塞,需要給孩子保暖,或用生理鹽水沖洗鼻腔,也可以讓孩子在有水蒸氣的環境呆一會兒。

動作四:「w」坐姿

所謂「w」坐姿,是孩子坐的時候兩腿膝蓋內彎,小腿向兩外側分開,看起來像字母「w」,因此得名,俗稱「鴨子坐」。

因為這種坐姿支撐底面積大,坐得穩,而且坐着舒服,所以很多孩子會自然而然地使用這種坐姿。但是這種坐姿的危害也不小,如果長時間不注意糾正,就會:

1、影響骨盆發育。12周歲以內的孩子骨盆發育未完全,如果持續用「w」坐姿,會導致骨盆外擴、變形,並且有疼痛感。

2、導致腿部變形。 「w」坐姿時間過長,或會使大腿骨和膝蓋關節內旋,導致足弓反轉、雙腳內撇就是通常說的x型腿。

3、破壞身體平衡感和協調能力。「w」坐姿還可能使孩子脊柱前凸、彎曲,影響身體整體的平衡感和協調能力,導致孩子出現穿衣、書寫、閱讀等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難。

要改善「w」坐姿帶來的影響,家長平時可帶孩子多做一些刺激和強健腿部和背部肌肉、調整髖部的運動,比如:手膝爬行、攀爬、滾動身體、腿部和髖部按摩等。

寫在最後

所謂坐有坐相,站有站相,一個人的氣質和修養是由內而外的。以上4個小動作,看似不經意,卻是不良的行為習慣,家長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及時糾正,以免危害孩子的成長和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