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咬碎體溫針,醫生媽媽讓娃喝牛奶吃韭菜餅丟衣服,卻不上醫院

文|菁媽

01

2020年10月16日,國家葯監局發佈《關於汞的水俁公約》有關事項通知,通知裏面要求2026年1月1日起,我國將全面禁止生產含汞體溫計和含汞血壓計產品。

《關於汞的水俁公約 》是因為日本水俁這座城市,在20世紀中期發生過非常嚴重的汞污染事件,也就是著名的日本水俁病事件!當時中毒的人嚴重的出現腦損傷,癱瘓,語無倫次,所以汞中毒對人體的傷害非常大。

在2013年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主辦的「汞條約外交會議」在日本舉辦,通過了《關於汞的水俁公約》,包括中國的87個國家和地區都簽約了公約,在2020年起,禁止生產和進出口含汞產品。

而水銀體溫針和水銀血壓計裏面主要就是水銀產品,也就是汞。

但現在很多家庭還是習慣用水銀體溫針

02

三歲的思涵前幾天感冒發燒了,老師要求感冒發燒的孩子不能上幼兒園,所以只好留在家裏面,而且要求媽媽每天上報思涵的體溫。

剛好是還因為發燒,媽媽也是每天給他量體溫。

媽媽在家準備了額溫槍,也有水銀體溫計,但媽媽自己本身就是急診科的醫生,覺得額溫槍不太準確,還是習慣用水銀體溫針給孩子量體溫。

這一天媽媽把水銀體溫計夾在思涵的腋下,然後跟思涵說,媽媽去廁所你不要動啊!

好奇的詩涵在沙發上坐了兩分鐘,發現媽媽還沒有動靜,於是把體溫針拿出來,像媽媽一樣抬高去看,卻發現自己啥也看不到。

於是還把體溫針放到嘴巴裏面去,還用手上下的撥動體溫針,沒想到脆弱的體溫針一下子就碎了!

水銀體溫計碎的那一剎那,媽媽剛好也從廁所出來!

看到兒子思涵嘴巴裏面的半截體溫針和手上的半截體溫針,媽媽趕緊說,兒子不要動。

接下來媽媽的幾個動作讓人匪夷所思,卻讓醫生度點贊

動作一:找個容器

隨手抄起旁邊的一個廢棄礦泉水瓶,小心翼翼地戴上手套,然後把孩子手上的水銀體溫針,以及嘴巴裏面的半截體溫針輕輕地放到礦泉水瓶裏面,趕緊把瓶蓋蓋上。

【為何這樣做】

孩子剛剛弄破的水銀體溫針裏面還會殘留着水銀,所以媽媽把體溫針連同水銀一起放到礦泉水瓶裏面蓋起來,就是防止裏面的水銀蒸發出來污染空氣。

動作二:剪破孩子的衣服給孩子洗澡,開窗通風

思涵媽媽用剪刀剪掉孩子身上的衣服褲子,然後裝到袋子裏面,把自己的手套也脫下來扔在裝衣服的袋子里,同時把家裏面的門窗打開。

把孩子抱到洗手間,打開洗手間的窗戶和抽風機,要奶奶給他洗澡,還把沙發上的坐墊也拿起來扔到袋子里。

【為何這樣做】

孩子打破水銀體溫針,衣服上可能會沾染水銀,所以媽媽沒有用脫的,是為了防止脫衣服的時候,水銀被抖落污染空氣,而是輕輕的把衣服剪壞,連同媽媽剛才戴的手套以及孩子坐的沙發墊子一起丟了。

給孩子洗澡的時候,打開窗戶和吹風機,就擔心孩子身上還有水銀,開窗通風是避免水銀污染空氣的好辦法,同時是把孩子身上的水銀也清理乾淨。

動作三:查看孩子口腔

打開手電筒查看孩子的口腔,發現孩子的口腔沒有破損,這才長吁了一口氣。

【為何這樣做】

汞有三種形式,一種是水銀,一種是離子汞,另外一種是有機汞。

水銀體溫針裏面的水銀是屬於非結合形式,它是屬於鈍性金屬,不容易變為遊離形式,也不容易吸收。

之前日本水俁病是因為排出來的是有機汞。

水銀體溫針裏面的水銀,如果只在消化道的話是沒有辦法被吸收的,除非在口腔或者是胃腸裏面有破損,通過血液可能會被吸收,引發中毒反應。

所以媽媽會用電筒來看一下孩子弄破水銀體溫針的口腔裏面有沒有傷口,如果沒有傷口就不用太擔心。

動作四:趕緊讓孩子喝牛奶

牛奶,豆漿或者是雞蛋的蛋清裏面有大量的蛋白質,蛋白質會跟水銀裏面的汞結合,這樣可以很好地保護消化道

動作五:讓孩子吃韭菜雞蛋餅

樓下早餐檔裏面就有韭菜雞蛋餅麥,媽媽趕緊到樓下買了5個,讓孩子今天其他的食物都不用吃了,就專門吃韭菜雞蛋餅。

因為韭菜是一種粗纖維的食物,進入孩子的腸道會促進腸道的蠕動,可以儘快把腸道裏面的水銀排出來。

動作六:把衣服和礦泉水瓶處理

衣服和礦泉水瓶都可能含有水銀,媽媽就專門拿到了有毒有害物品回收站去丟了。

思涵媽媽是一個急診科的醫生,她知道去醫院也是做X光,照照孩子肚子裏面有沒有水銀,有水銀也只是讓孩子多吃高蛋白和高纖維的食物,所以去醫院和在家處理的方式是一樣的。

所以媽媽了解一些意外事故的處理方法,也能避免急匆匆地去醫院,反而浪費了處理的時間。

(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