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很多母親,孩子都已經不小了,比如說都已經小學三年級四年級了,來,寶貝,媽媽抱抱寶貝。
其實,孩子不是寵物,到小學一年級就要開始獨立了。
我記得我媽,當然我母親已經年紀很大了,她現在90多歲了。她從來沒有叫過我寶貝。而且我印象當中,我從來沒有拉過他的手,她也不讓我拉他的手。所以,養成我一個很獨立的個性。
但我常常看到很多媽媽,大概自己太年輕了,把孩子也當做寵物一樣的抱來抱去。過馬路,都已經小學六年級了,還拉着他的手。你這樣的,他很難獨立的。
我在歐美,很少看到歐美女人拉着孩子的手過馬路。尤其是他都讀到小學,他還不會讓你來拉。這表示一個愛寵,一個被寵,就弄成這樣子了。
如果你今天太寵她,太呵護她,一直叫她寶貝。她長大了,不能獨立的時候,就是你的拖累。呵護是教養,子女不是寵物。否則,她會變成父母一生的拖累。
我常常講一句白話的解釋,小的時候,如果他哭。長大了,我們就笑了。小的時候如果他笑,長大了,就我們哭了。這話聽得懂吧?
小的時候如果他太爽了,太開心了,太鬧了。長大了,他就是我們的拖累。小的時候我們嚴格的管他,他可能很不捨得,所以會哭,長大了我們就笑了,所以我們就放心了。大家一聽就明白了。
我女兒小時候,其實蠻怕我的。因為我比較嚴格。我猜他這個時候,大家恨不得我不要天天回家。你看他怎麼說的?他說爸『、媽。這個兒子你能夠把他弄下,弄得跟我一樣就好了。
我心裏在想說,我這個年紀,在那個博士太累了。但是這句話就反映了一個重點,我女兒認為我的嚴格管教是對的。我們要想放縱他,太容易了。想呵護他,也太容易了。不要說博士,大學都練的呀呀無語就整個完蛋。
母親一旦無知,子女瘋狂也是無知。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看個小孩,就會想到他的媽媽。古話說:「有其父,必有其子。」,我跟你說,我們可以把它念成有其母必有其女。其實,什麼父母就是什麼子女。
我在外面常常看到很多小孩。我也不認識,也沒有跟他講話,我光看他的動作,我就能夠想起他的父母,真的。不是非常的難,你走在街上看到一個小孩。你可以馬上想到他的母親,他的父親大概是誰。因為我們中國有句話剛才講過了。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是這樣子出來的。
再看一個案例。
一個黑人司機。載了一對白人母子。在車上的時候,小孩就問他媽媽了,媽媽是司機伯伯,為什麼他的皮膚的顏色跟我們不一樣?
媽媽答得真好。她說,上帝創造了人類。為了讓這個世界看起來很繽紛多彩。於是就做出了不同顏色的我們。
後來到了目的地的時候,司機無論如何都不收錢。他就跟那個太太這麼說的。小的時候,我也問過我媽媽同樣的問題。我媽說因為我們是黑人,註定要低人一等。這個故事就結束了。我媽媽當初如果他答覆我的問題,跟你答覆你兒子的一樣,我就不一樣了。
你看,母親無知,子女就會無知的。那句英文「No one is born rocist 」沒有人生來就是種族主義者。但是歧視這個歧視那個,都做父母心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