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多世紀的家庭教育研究和實踐發展告訴我們,等到做了父母再去學習家庭教育後,再在孩子的身上實施的話,這其間的過程無論長短,對孩子來說,都是一種損失。
教育孩子不是做了父母之後才去學習的,而是在沒有做父母時就要開始學習,正如領駕照之前必須先讀交通規則,而不是把車開上了高速公路,或出了交通事故之後,才去學習交通規則。
也就是說,父母教育孩子的意識應該提前到結婚,到戀愛,甚至提前到青春期的中學階段,這樣婚前與婚後就不會斷層,而是互為一體了。
家庭教育不僅僅是對孩子的教育,更是艱巨而日積月累地養育過程,其間的教育對父母和孩子都是終生的,而且不同時期教育重點和方法也有很大的不同。
家庭教育更是對父母的教育。所以,在時間上,家庭教育應該往後推,推到孩子的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乃至下一代,這樣教育過程就是連續的,一個人的早期與後期就互為一體了。
教育不是表現在父母如何「教」上,而是表現在父母如何「做」上,遺憾的是,我們今天的教育都是「教」的多,而「做」的少,殊不知,「做」比「教」還要根本。
面對孩子這面鏡子,父母可以對自己的「做人」進行一次再檢驗、再校對、再完善與再提高,這樣的「言傳身教」,就將父母的教子與自己的「做人」聯繫起來了。
當今的社會早已一體化了,過去,孩子獲得知識的渠道,來自父母和學校;而今天的網課對孩子來說,任何一個角落都是他們的課堂,任何人都可能是他們的師長,任何一次事件都是課案,任何一種行為都是示範,任何一部影視都是教化,任何一種圖書都是啟發……
也就是說,整個互聯網世界都在對孩子產生影響,不是好的影響,就是壞的影響,每個人要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責任,要把個人修養儘快地與社會要求聯繫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