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對體育運動產生興趣

現在社會有個奇怪的現象:孩子的肥胖率越來越高,近視率越來越高。相反,不少孩子的肺活量卻在逐漸下降,就連身體素質也在走下坡路。這些奇怪的現象只能說明一個問題:現在的孩子嚴重缺乏體育鍛煉。

可能有的爸爸媽媽會說:我家孩子不喜歡運動,就喜歡安安靜靜在家獃著。事實果真如此嗎?其實,每個孩子骨子裡都是活潑好動的,很少有不喜歡運動的孩子。

但是,為什麼有的孩子會呈現出一幅「小綿羊」的狀態。之所以會這樣的後果,是因為爸爸媽媽在不經意間,親手把孩子的好動因子扼殺在了搖籃里。

網圖侵刪

有一位設計院的工作人員,自己的身體不太好經常生病。所以在做了爸爸之後,他擔心自己的孩子未來也會像自己一樣。所以,從他的孩子出生的那一刻開始,便開始了各種各樣的「精心呵護」。

別人講究「若要小兒安,三分飢與寒」,這個爸爸卻講究「春捂秋也捂」。平時吃飯,他也是迫不及待地給孩子的碗里增添各種營養。今天是蛋白質,明天是鈣,總之好端端的一個孩子,就被爸爸活活養成了「溫室中的花朵」。

一個普通的小感冒,別的孩子恢復起來要容易得多。被養成「溫室中的花朵」的孩子,卻顯得格外地費力。不可否認,孩子這樣的身體素質可能和遺傳佔了很大關係。

但是,這個爸爸在養育孩子的過程,明顯也存在很大的誤區。簡單的吃飽穿暖,顯然是無法實現遠離疾病、健康無憂的願望。這個爸爸過度的「保護」,反而剝奪了孩子體育鍛煉的機會。也正是這個原因,孩子與生俱來的抗病能力反而被削弱了。

網圖侵刪

說完了設計院爸爸的過度保護,接下來我們再看一個剛上小學一年級就戴上眼鏡的孩子。這個孩子的眼鏡可是有由來的,他是遠近聞名的小博士。

天上飛的水裡游的,就沒有他不認識的。除此之外,這個孩子的百科知識也很精通。學校只要舉辦知識競賽,準會有這個孩子的身影,而且每次都會獲獎。

時間一長,這個孩子就成了學校名副其實的「知識專業戶」。可是一次學校舉辦體育競賽,「知識專業戶」的爸爸媽媽卻找到了學校,提出不想讓孩子參加的要求。

這對愚蠢的父母認為:為了參加區區一個體育比賽,每天要花兩個小時的時間去鍛煉實在太不值得了。利用這兩個小時的時間,去學更多的科學知識不好嗎?

很顯然,「知識專業戶」的爸爸媽媽的認知範圍太狹隘了。他們錯誤地認為「多學點東西」,只要把書本上的知識讀通讀透就可以了。至於體育鍛煉么,根本沒有必要佔據生活中的時間。

換個角度而言,「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如果沒有一個好的身體,學再多的知識又有什麼用呢?也就是說,這對父母根本沒有理解了「體育」的真正含義。

要知道,所謂的「體育」也要一分為二地看待:「體」是身體,「育」自然就是教育嘍。「體育」的正確解釋,應該是對孩子成長的特別重要的一個生理刺激。

體育不但可以強化孩子的規則意識,還可以培養孩子頑強勇敢的精神。尤其團體項目還可以培養孩子的團隊協作精神。這樣一看,體育是不是就顯得非常重要了呢?

網圖侵刪

誠如智力開發一樣,體質潛能也是需要開發訓練的。所以,作為爸爸媽媽,我們要做的是讓孩子對體育運動產生興趣,而不是把孩子對體育的酷愛扼殺在搖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