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在採用羅森塔爾效應時應該注意哪些誤區(三)

1)期待教育不是簡單地誇獎

許多父母在初次接觸到羅森塔爾效應時都會錯誤地將羅森塔爾效應中所提到的期待教育誤會為簡單的誇獎。認為鼓勵和誇獎就能夠達到自己的目的。

實際上在父母的內心深處並沒有對孩子充分的信心和期待,對於孩子的誇獎只不過是遇到新的教育模式下的「Imitatiion show」(模仿秀)。這種沒有真誠情感的「誇獎」和「鼓勵」並不會讓孩子看到信任,甚至會招致孩子的逆反情緒。

2)期待應該合理,不應該過高或者過低

父母不可能期望自己的孩子去完成一些不能夠完成的事情,期望的設立應該在合理的範圍下進行才具有實踐的可操作性。

父母對孩子進行期望的設定應該從孩子的自身發展出發,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為孩子設定可以完成的期望。

在自我暗示的基礎上,將這種期望通過語言,行為,向孩子表達出來,並積極地幫助孩子,這樣會在孩子心中形成共鳴,繼而反饋到期望的具體實現過程中

3)避免負面情緒的表達

羅森塔爾效應的實驗結論顯示:正面和負面的期望對孩子的影響是不同的。

這裡有一個負面積累的典型例子:

美國加州大學的科學家在對1973到1998年近21萬華裔和日裔的美國人和4700多萬名美國白人的死亡時期的對比中發現:每個月4號,華裔和日裔的死亡人數比其他日子要高。研究認為,普通話,日語,廣東話中的「4」和「死」諧音,部分華裔和日裔對這個數字有一定的迷信程度。這種迷信心理會形成一種負反饋,並不斷作用在他們的生活中。而新出生的華裔和日裔年輕人並沒有明顯的迷信心理,作用情況就不明顯。

所以不要對自己的孩子進行反向暗示抓着孩子之前的一次錯誤不放,時間長了,這種偶爾的錯誤反而會成為經常犯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