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裡有收叛逆期孩子的學校,孩子不聽父母的話怎麼辦?

當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階段就會經歷叛逆期,無論做什麼事情總喜歡和大人對着干。遇到這樣的孩子家長還真是無計可施,打不是罵也不是。在孩子成長的進程中,母親是主要的參與者,我們總想在開始新的一天的時候做的更好。事實上,很多事情並不如意。當孩子開始大喊大叫,告訴他們安靜卻沒有效果的時候,除了生氣,我們往往會對自己的教養方式感到內疚,認為是我們自己的問題。感到內疚,想要做的更好、不斷嘗試改變自己的方式是一個母親終其一生都在做的事情。下面讓我們來了解遇到這種事情該怎麼做呢?

1、轉移注意力

小孩子到一定年齡,都要經歷逆返心理時期,大人說怎樣,他偏不怎樣,這就是不聽話。遇到這樣的孩子,要耐心說服,說服半天也不管用,就不妨將事情擱下來,做點別的,轉移孩子的注意力,這樣過一會兒,再去引導說服孩子,也許效果就好多了。注意力的轉移能力對於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家長朋友們,平時一定要注重對孩子注意轉移能力這方面的訓練,以便讓孩子的注意力轉移能力得到更強,更靈活,更迅速的鍛練,充分發揮孩子注意力的能力。


2、找出原因對症解決

孩子不聽話,總有些內在的特殊原因,此時父母就注意觀察分析,找對原因。比如說,孩子心裏不了什麼委屈,心裏不痛快,又說不出來,無法釋懷,就藉機向父母發泄,事事和父母對着干。這時候就要想辦法讓孩子將內心委屈釋放出來。再比如,孩子生了病,身體不舒服,心裏難受,但大人沒有發現,還按照常規來對待孩子,孩子就會特別的「犟」。

總之,對孩子要細心觀察,耐心誘導,堅決不能雙方對持,這樣下去要麼就是大人終究犟不過孩子,最後聽了孩子的,助長了孩子的凡事不滿意就鬧下去的壞脾氣;要麼就是父母忍不住打孩子,對孩子的心靈造成傷害。

3、改變自己

家長總期待孩子可以完美健康的成長,但有這些願望還是不夠的,它們很少導致我們的思想變成實際行動。家長可以「想」,要努力做一個更好的父母,但同時要朝着這一目標進行真正的努力。同時,小孩子的心智正在開發,他們每天都在「吸收」的父母的「能力」。他們怎麼能長久的等待我們變成模範後再仿效呢?所以與其每天對自己沒有改變感到內疚,不如真正的行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