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成績陸續出爐,請所有父母陪孩子做一件事,不論男孩還是女孩

高考拉下帷幕,成績開始上演,歡喜還是憂愁,都和分數有關。即便如此,我還是希望,父母能陪着孩子做一件事,不管你家是男孩還是女孩。

高考是一場分離

心理學家認為,斷奶是母嬰的第一次分離,盛大又值得慶祝。而高考,其實也是一場分離,指向成長。

高考結束後,孩子將進入高等學府,幾乎無一例外都會選擇背井離鄉,去大城市求學。就像我老家浙江,求學到了瀋陽,一個學期回家一次,和高考一周回家一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高考放榜後,媽媽抱着我哭,說不捨得我走。那一刻,我五味雜陳,知道要離開家了,有欣喜也有難過,想想以後的路,要自己走,還是有些害怕的。

不論考的好,還是考的不好的孩子,都會面臨這場告別。他們即將告別懵懂時代,進入到更加獨立、自主和自我的青年時代,踏入夢想已久的大學,有屬於自己的新生活。

記得我媽跟我說,你高考結束後,媽就感覺,好像嫁人了一樣,馬上要離開父母,從此各天涯,想你了,只能打個電話,還得趁你下課、休息的時候。

媽媽很難想像,以後沒有大人,你的生活是怎樣的。不是我不放心你,而是你實實在在沒離家這麼遠過。媽心裏捨不得啊!

跟我一起面臨高考,堅強樂觀的媽媽,一下子綳不住了,淚流滿面,好幾天吃不好睡不好,整天為我擔心。

看過再多書,了解過再多知識,也很難面對這樣的分離不動容,何況那時候我還是個孩子。

好在姑姑比較理性,一直安慰媽媽:「妮兒是考上好大學了,這是有出息了,你要捨得讓她去,開開心心的送她去,別哭哭啼啼的,孩子也受不了。這是好事兒,咱該高興!」姑姑陪着我選專業、選大學,還會安慰我,跟我說,媽媽只是太感性了,畢竟沒離你這麼遠過。

當時帶着對大學的憧憬,我對分離的痛感,也很快消退了。直到真的來到大學,開始新的生活,我才後悔,當初忘了狠狠抱抱媽媽,我真的好想她。一切都要自己來,是成長也是壓力。

好好的抱抱你的孩子

高考後,請家長好好抱抱你的孩子,他/她也需要你的擁抱,需要來自你的力量。

父母擔憂的,無非是孩子的衣食住行,學習還是次要的。

但大學生活,還是很豐富多彩的,孩子不僅要安排自己的生活,還要社交、交朋友,給多少生活費夠呢?孩子在外面受委屈了,能及時跟爸媽說嗎?想回家是不現實的,那父母能及時趕到嗎?

這些問題,看起來都不大,堆在一起,就成了父母的心頭痛,不知道如何跟孩子說,也不知道如何跟孩子告別。

但孩子是去求學,也是成長了,應該感到高興才對。兩者糾結在一起,真不知道如何辦才好。

想起龍應台的一句話:所謂父女母子,是一場漸行漸遠的修行。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剛參加完高考,即將進入大學生活,請你一定給他一個大大的擁抱,不管男孩還是女孩。

他們即將離開,熟悉的卧室,就成了他的「旅館」,一年回來一次兩次,陪你說說話。

以前你覺得,孩子總惹你生氣,現在你會發現,想找人吵幾句,孩子已經不在身邊;

以前你覺得,孩子總是不聽話,現在你會發現,打電話隻字片語,就滿滿的關懷;

以前你覺得,孩子總在你面前晃,現在你會發現,一年到頭盼來的假期時光,總是很短。

心理學家 Virginia Satir 曾經說過:我們每天需要4個擁抱來生存,8個擁抱來維持健康,12個擁抱來成長。

擁抱不一定要說很多,只要能感受到彼此,就可以了。擁抱能減少壓力,可惡意滿足「肌膚渴望」,還可以增加血清素,提升愉悅感。

父母對孩子的擁抱,能讓他們感覺,自己是獨一無二的,是被父母深深愛護的。即使成年後,這種自我價值感跟擁抱之間的關係,仍然會存在神經系統中,跟孩子的自尊、自愛緊密相連。

科學家發現,擁抱還能促進催產素的釋放,進而引起大腦內部的共情感覺。簡單的一個擁抱,能讓孩子獲得和給予。獲得父母的愛,給予父母自己的愛。擁抱中能感受到給予和接納有同樣的價值,溫暖彼此。

當孩子高考後,或許迎來的是喜悅的成績,也許是懊惱的分數,這時候父母給孩子一個大大的擁抱,就是給他們最大的慰藉。

結語:

無論孩子高考考得好不好,他/她們留給父母的時間,都越來越少了。經歷過一次高考的孩子,終將飛向更大的舞台,離你越來越遠。這是必然,不是偶然。請你給你的孩子,一個大大的擁抱,讓他/她感受到你的愛,並溫暖他/她以後的成長時光。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