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用車廂為8歲兒子打造泳池:被爸爸寵愛的孩子,有多幸福?

歡迎

網絡圖片

兒子看到後,心裏非常高興,每天鬧着讓胡先生給他弄!


不少網友紛紛留言表示「羨慕有這樣的老爸。」其中有一條高贊,這樣寫道:「被父親的寵愛治癒的童年會一直陪伴他長大。」


英國文學家哈伯特曾說:「一個好父親賽過100個校長。」由此可見,爸爸在孩子的成長教育中舉足輕重。


調查研究顯示,如果一個孩子從小成長在父愛滿滿的環境中,他的心底會形成一個安全島,生活也如蜜一樣甜美;而不受寵愛的孩子,心底就像乾枯的沙漠,一生都很難獲得幸福。


一個被父親寵愛的孩子,就像身披堅硬的盔甲,擁有被保護的強大的安全感,所以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披荊斬棘、乘風破浪!


:被爸爸寵愛的孩子,一生都是甜蜜蜜的

前段時間 ,周杰倫又上熱搜了,他在社交平台分享為女兒建的城堡,被上萬網友點贊。照片上是一座粉色城堡,牆上有各種造型的卡通牆繪。


夕陽的餘暉透過玻璃窗,把城堡變成溫暖的金粉,畫面唯美夢幻,宛若童話。

網友們都被這場景暖哭了:「這是把女兒寵成了公主啊。」「果然,每個老爸都是寵女狂魔。」


我很喜歡網上的一段話:爸爸的寵愛,是孩子生命里的白月光,不疾不徐,卻能溫暖一生。


昆凌曾在某綜藝講過一件這樣的事情:有一次,女兒在進行戶外擴展訓練,不小心摔傷了,但她咬着牙爬起來,堅持參加完了比賽。


昆凌問女兒,你當時怎麼沒有哭或者退出比賽。女兒笑着說:「爸爸告訴我,遇到困難不要輕易認輸,咬咬牙熬過來就好了。」


著名心理學家格爾迪說:「父親的出現是一種獨特的存在,對培養孩子有一種特別的力量。」這種力量,能帶給他們勇氣、帶給他們希望。


就算前方的道路充滿荊棘,他們也能笑着面對,因為他們知道,爸爸會為他們撐腰加油!


北京冬奧會冠軍徐夢桃,在參加《乘風破浪的姐姐》中講述自己與爸爸的故事。


1990年,徐夢桃出生在遼寧鞍山一個不太富裕的家庭,爸爸並沒有因為家庭的拮据,而耽誤了徐夢桃的教育。


四歲那年,爸爸把徐夢桃送進了體操隊,練習體操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每天在學校里拉筋、開腿,重複性練習各種動作。


每天結束練習後,爸爸就在家找來一塊破毯子,在家幫女兒繼續練。就這樣在爸爸的陪伴下,12歲的徐夢桃在遼寧省運動會上大放異彩,她一個人拿到了三金兩銀一銅的好成績。

然而青春期的徐夢桃正在不斷長高,此時的她身高已經達到一米六,這意味着不再適合體操運動了。


剛好這時一個滑雪教練看到了她,看她身體靈活性和協調性都很好,建議她從事滑雪運動。徐夢桃當時還不知道自由式滑雪是什麼,當她第一次看到視頻的時候就被高度嚇壞了。


直接從坡上飛到空中做技巧,下面沒有保護,只有厚厚的積雪,落地不穩就會摔出去好遠。徐夢桃有點想退縮了。


這時,爸爸看出了她的擔心,告訴她:「別怕,爸爸一直在你身邊。」正是,爸爸這樣的寵愛,讓徐夢桃戰勝了恐懼,最終站到了最高的領獎台上。


美國心理學家發現:一個人能夠取得成就,20%取決於後天努力,80%取決於父親的教導。同樣的一句話,爸爸說出來的效果,對孩子的影響會是媽媽的50倍。

對於孩子來說,爸爸的寵愛,就是他們前進道路上的力量。足夠的父愛,可以讓孩子充滿信心地去化解生活中的艱難,從而突破自我,取得成功。


:缺失父愛的孩子,到底有多可憐?


我有一個表姑,她從小缺失父愛,直到現在從不和任何人說起自己的爸爸,也不看任何有關爸爸的電影或電視劇。


不僅如此,父愛的缺失,讓她在自己的情感世界裏徹底迷失。表姑好幾次想從男朋友身上得到父親般的安全感,但一次又一次地遇到了渣男,變成了渣男體質。


她的第一個男朋友把她當成了「提款機」,第二個男朋友把她變成了小三,第三個男朋友在她懷孕後消失了。


最後,表姑在感情上越來越放飛自我,也越來越不相信男人,直到現在都沒有結婚。

網絡圖片

表姑的故事,讓我想起了一部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的女主松子,從小被父親忽視,只能不斷去討好爸爸求關注。


成年後,她更是把這種討好型人格發揮到了極致,在每一段親密關係中,她都委曲求全換來的卻是遍體鱗傷。


她的臨終遺言「生而為人,我很抱歉」,曾讓無數網友淚流滿面。


德、日兩國的心理專家得出的結論,長期缺乏父愛的孩子,他們會患上「父愛缺乏症」:女生會一生情感不順,男孩則會缺乏男子氣概。


在某博上,聽過一位博主分享自己的經歷:


從小父母離異,他跟着母親生活,由於嚴重缺乏父愛,他變得很敏感、膽小,甚至同學都叫他「娘們」。


他總是喜歡自己獨處,幹不了重活,不喜歡踢球,遇到事情就會哭。直到現在長大,他依舊不敢自己一個人睡覺,一遇到什麼困難,他都得讓媽媽幫他解決。


因為缺乏父愛,他失去了男性最重要的品質:陽剛。


有研究表明:媽媽更多地影響了孩子的知乎,而父親則在孩子的魄力方面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只有父親給予孩子足夠的寵愛,孩子才能全面、積極地成長!


如果缺少父愛,無論是兒子還是女兒,終究一生都會留下一道深深的傷疤,獨自治癒。


:爸爸如何給予孩子合格的寵愛


心理學家弗洛姆曾說:「父親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那麼,爸爸應該如何給予孩子合格的寵愛,讓孩子過得更加幸福呢?


1、爸爸要學會「行為參與」的方法陪伴孩子


在我們身邊,很多爸爸雖然花了時間來陪娃,但是,陪伴的效果卻一般。這可能就是因為,爸爸只是人在孩子旁邊,陪娃的質量卻不高。


具體來說,爸爸可以用「行為參與」的方法,全身心投入地陪娃。爸爸的行為參與,就是指爸爸在陪伴過程中和他們一起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比如和孩子一起玩稀奇古怪的遊戲,爸爸們可以開開腦洞,設計一些好玩有趣又有參與度的遊戲,和孩子一起開懷大笑。


眾所周知,演員鄧超是一個典型的「孩子奴」,家裡的兩個孩子,都很喜歡和爸爸一起玩,這是為什麼呢?


答案就在孫儷曾經吐槽的一個畫面里:鄧超在家,喜歡和孩子玩真人版植物大戰殭屍,經常把家裡搞得地動山搖的。鄧超會頭上掛着泡腳桶,找出家裡所有的毛絨玩具,讓孩子扔他,瘋狂又搞笑,孩子們經常開心到尖叫。



爸爸這些積极參与的行為和陪伴,會讓親子關係更親密,也能幫孩子更大膽地去探索實踐,讓寶貝的童年記憶更美好。


2、爸爸要學會平衡工作與生活


對孩子來說,愛就是陪伴。而陪伴,最需要的就是時間,大多數時候,爸爸由於工作的原因,很少有時間陪伴孩子,所以,如何平衡工作與生活,就成了爸爸們首要掌握的能力。


平衡工作與生活,有兩個方面,一是時間的控制,二是陪娃效率的提升。前者得根據工作安排,但實際情況是,如今社會,工作壓力本來就非常大,要想擁有多出來的陪娃時間,真的非常難。


那麼,爸爸們該做的就是,在有限的時間裏,提高親子陪伴的質量。比如爸爸們應該每天抽出固定時間,為孩子創造一份專屬的爸爸陪伴時間,這個時間至少是每天半個小時;如果再忙一點,可以每周安排出固定的時間,每次至少1小時的陪伴。

網絡圖片

最後,寵愛不等於溺愛


日本教育家佐佐木正美曾經給「寵愛」一詞下過準確的定義:「寵愛是指父母把精力和時間,按照孩子所願,恰如其分地放在他身上。」


真正的愛寵,是尊重孩子,孩子想傾聽時,爸爸認真傾聽;孩子想獨處時,爸爸也能適當地退一步,給他獨立的思考空間。

教育專家公認的一點是,孩子0到6歲跟父親相處一分鐘,頂得上之後跟父母一年。所以,請別說那種「孩子還小,誰陪都一樣」得蠢話了好么?


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擁有父親的寵愛!#育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