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媽媽猛喝湯「催乳」奶量反變少?專家:長出「小白點」要儘快就醫

(通訊員 楊利靜 高琛琛)怕小孫子營養不夠,外婆一個勁催新媽媽喝湯,變着花樣給女兒做營養餐「催奶」,結果新媽媽乳汁淤積,長出「小白點」,疼痛難忍。專家今日提醒,因為「大補」催奶,導致哺乳期媽媽發生乳汁淤積的情況明顯增多,如有不適要儘快治療。

張蒙(化名)今年31歲,寶寶兩個多月了。因為自己奶水不足,女兒小時候沒吃夠母乳,張蒙的母親一直心存愧疚。為了小外孫有足夠的奶水,她每天變着花樣熬豬腳湯鯽魚湯土雞湯,做各種營養餐給女兒「發奶」。

雖然有點油,但為了娃有奶喝,張蒙還是硬着頭皮吃了下去。上周,張蒙發現自己奶量變少,還摸到右側乳房有個腫塊,次日來武漢市婦幼保健院乳腺外科就診。

接診的葉春梅主任檢查發現,她右乳乳頭表面有明顯「白點」,這意味乳腺導管堵塞,右乳還有雞蛋大小的淤積腫塊,好在還沒有發展成乳腺炎等炎性癥狀。

醫生給張蒙做了精準的乳頭白點乳管疏通排乳治療,當天就起效了。醫生告訴她,可以繼續母乳餵養。張蒙回家後發現,乳汁量比以前明顯增多了,對母乳餵養充滿了信心。

武漢市婦幼保健院乳腺外科主任葉春梅介紹,近年來,因為家人給哺乳期媽媽「大補」催奶,導致乳腺乳汁淤積發生率大幅增加。其實,這些湯汁並不是大家想像的那麼有營養,其中除少量可溶性的多肽氨基酸外,營養成分非常少,卻含有大量的飽和脂肪嘌呤膽固醇,所以,喝太多容易導致乳管「堵塞」。

乳汁淤積一般分為乳頭型及周圍型。針對不同部位的「敵人」(乳汁淤積),醫生分別給予不同的「武器」進行治療,為寶寶的「糧倉安全」(母乳餵養)保駕護航。乳頭型乳汁淤積患者,大多數有「乳頭白點」特徵。如能及時治療,效果好,療程短。距離乳頭較遠的乳汁淤積需乳管鏡協助治療,精準疏通沖洗遠端堵塞導管。但如不及時就醫,輕則母乳量下降甚至回奶,重則形成乳腺炎、乳腺膿腫等,因此千萬不要拖。

母乳最基本的成分是水,媽媽喝夠液體就能滿足泌乳需要。產後可以適當多喝些水,多吃些富含蛋白質的瘦肉。只要寶寶生長發育正常、不哭不吵,就說明「口糧」充足,新媽媽繼續保持營養均衡的飲食就好,無需額外進補。